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漫繪科普」幽門螺桿菌是如何「攻陷」胃的?

2024-07-20新聞
幽門螺桿菌如何禍害胃?
作為唯一能在胃中頑強生存的微生物,「幽門螺桿菌」是胃癌最常見的致病因素,中國約34萬新發胃癌與它相關。
幽門螺桿菌真有那麽可怕嗎?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
本期,【生命時報】帶你看清,幽門螺桿菌進入人體後發生了什麽。
稽核專家
幽門螺桿菌會「乘虛而入」
幽門螺桿菌(簡稱Hp)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傳播途徑為「口—口傳播」或「糞—口傳播」,可經由唾液、餐具、食物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食用了不潔凈的食物或水,接觸了感染者的唾液、體液、嘔吐物或糞便,不洗手進食,與感染者長期共餐、共用不潔餐具,都可能給幽門螺桿菌乘虛進入胃部的機會。
幽螺偏愛酸性環境
胃記憶體在大量胃酸,讓一般的細菌聞風喪膽,很難獲得生存機會,而幽門螺桿菌在這種酸性環境中則如魚得水。
它體積雖小卻有著強大的本領,能長期穩定居住在胃竇部,為了更宜居,幽門螺桿菌會透過分泌尿素酶分解食物中的尿素,產生二氧化碳和弱堿性的氨來中和附近的胃酸,這也是感染者容易打嗝、有口氣的重要原因。
「幽門」成員一起破壞胃黏膜
幽門螺桿菌會不斷「招兵買馬」,分泌能為其提供營養的黏液酶,以及可以破壞胃黏膜的磷酸酯酶等。
「幽門」的成員會一起裹挾著胃液,穿過胃腔表面的黏液層到達胃黏膜。長期繁殖後,會破壞胃黏膜細胞,引起慢性淺表性胃炎。
當胃黏膜逐漸萎縮,就會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此時患者可能出現上腹飽脹、餐後脹滿、泛酸等癥狀。胃酸減少還會導致胃黏膜退化,出現腸上皮化生,腸上皮黏膜會取代胃黏膜在胃內異常增殖。
如果不及時治療,胃黏膜會出現不典型增生,這是癌前病變階段。輕度腸上皮化生患者有機會逆轉為正常,若發展到中重度,逆轉的可能性會慢慢下降,癌變風險逐漸升高。
四聯療法根治率達80%~90%
根據中國幽門螺桿菌治療指南,感染者推薦接受標準四聯療法,即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包括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艾普拉唑等),一種鉍劑(常用枸櫞酸鉍鉀、果膠鉍等),加上兩種抗生素,療程為14天。治療結束1個月後可復查是否根除成功,根治率達80%~90%。
要想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建議分餐或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碗筷等定期消毒,杜絕用嘴餵孩子,兒童由於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是幽門螺桿菌的易感人群。
另外,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果蔬要洗凈再吃,不吃半生不熟的肉類,不喝生冷水。
- 完 -
感染幽門螺桿菌後,通常無法自我清除,而且沒有明顯表現,因此建議大家每年定期體檢。
碳13和碳14尿素呼氣試驗是揪出幽門螺桿菌的有效方法;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消化內鏡也可判斷是否感染。
一旦確診,應主動就醫,以免伴隨終身,並傳染給家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