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官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註、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財政部聯合部署,向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念民之疾苦,憂民之冷暖,把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送到群眾心坎裏,解決困難群眾的急難愁盼與現實需求,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群眾之事無大小,一枝一葉總關情。一次性生活補助看似小事,實則蘊藏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理念與為民情懷。困難群眾由於客觀原因難以自立自主、生活缺乏收入來源,關鍵時刻雪中送炭、授人以魚,切實讓黨的溫暖、政府的關懷化作一場「及時雨」,化解困難群眾現實困境。有道是,菜米油鹽醬醋茶,開門早起七件事。一次性生活補助正是貼近人間煙火和回應民生期盼的接地氣之舉。
為民辦實事,要長遠規劃也要有應急舉措。當然,最好的為民方式,是立足長遠視野、樹牢前瞻思維,讓群眾能夠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透過勞動開辟美好生活,比如在發展產業、繁榮經濟、拉動就業、提高技能等方面多向發力,讓群眾依靠自身本領和實幹精神過上好日子。但對於特困群眾而言,衣暖食飽才是當務之急、日常之需,堅持實事求是、因人施策,才是制定政策、為民辦事的基本原則與準線。為這類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彰顯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群眾出發的工作作風。
好政策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力,體現群眾笑臉上。為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貴在將黨和政府的溫暖與關懷真正送到千家萬戶。要壓實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強化資金流向監管與審查,規範發放程式等等,讓一次性生活補助補在實處,堅決打擊打小算盤、「薅羊毛」、吃「唐僧肉」等腐敗現象,切實維護政策執行落地的原則性與規矩性,把補助發放到位,讓群眾感受到政策紅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作「十四五」規劃目標的關鍵之年。75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頑強鬥爭、銳意進取、實幹創造、勤勉作為,如今正朝著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篤定前行。七十五載初心如磐,七十五載永葆本色。一場「授人以魚」的及時雨凝聚著我們黨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真心實意,也必將鼓舞全體中國人民奮力邁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