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國家衛健委:城市公立三級醫院至少派3名專家常駐縣域醫共體

2024-01-12新聞

經過5年試點,國家層面正式發文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1月12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釋出會,介紹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司司長傅衛稱,該項工作是對縣域內醫療衛生體系的系統重塑,檔提出,到2025年底,力爭90%以上的縣市基本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能夠基本實作全覆蓋。

2023年11月30日,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醫生馬騰(左二)透過移動醫生平板查詢患者資訊。近年來,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運用「互聯網+醫療」模式,組建以縣級醫院為主體,涵蓋鄉鎮衛生院、村級衛生室等三級醫療機構的緊密型「醫共體」,推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建設,有效統籌調配醫療資源,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新華社記者 央秀達珍 攝

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獲得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傅衛介紹,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就是將縣域內的縣級醫療機構和基層的鄉鎮衛生院,透過建立一定的管理和執行機制,形成責任、管理、服務、利益幾方面的共同體,以縣帶鄉、以鄉帶村,形成梯次幫扶的帶動。從單個機構的發展轉向更加註重醫共體內所有成員單位的協同聯動發展,可以更好地最佳化資源整合和下沈,拓展服務模式和內容,來提高縣域內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整體效能,讓老百姓能夠在家門口獲得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縣域醫共體建設始於2017年國辦釋出的檔,2019年啟動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試點工作,確定山西、浙江、新疆三個試點省份,以及其他省份的縣(市、區),一共828個試點縣。傅衛稱,各試點縣在最佳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高縣域整體服務能力、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完善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也湧現出了一批典型的地區,積累了相對成熟的經驗。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應該說是對縣域內醫療衛生體系的系統重塑,也是衛生健康治理體制機制的一個改革創新,所以需要部門的協同和相關政策的配套。」傅衛表示,釋出【指導意見】即有此方面考慮,把地方一些好的經驗做法上升到了政策措施,要求地方進一步細化完善相關措施。

其中,檔推出多項最佳化資源配置的規定,如城市公立三級醫院至少要派出3名專家常年駐守縣域醫共體進行指導,健全以縣帶鄉、以鄉帶村的工作機制,不僅要提升牽頭醫院的服務能力,還要面向鄉村開展巡診、派駐服務,提升基層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等。

在文登區人民醫院醫共體中藥配送中心,工作人員在制備中藥。近年來,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以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在全區範圍內推廣「基層巡診+中醫藥服務」模式,設立中藥配送中心,全鏈條保障中藥飲片質素安全。 新華社記者 朱崢 攝

醫保基金以醫共體為物件確定年度總額預算指標

與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並列的一項改革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這將產生哪些影響?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司長黃心宇表態,將按照「總額付費、加強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要求,指導地方落實有關工作。

他介紹,對醫共體實行總額付費,形成內部激勵機制。對於緊密型的縣域醫共體,醫保基金以醫共體的整體作為物件,購買更加高效的醫療服務,促進醫共體內部不同級別、類別的醫療機構分工協作。具體來說,統籌地區是以年度基金支出預算為基礎,結合醫共體各醫療機構既往的歷史費用數據,綜合考慮醫共體功能定位、服務數量和質素等因素,合理確定緊密型醫共體的年度總額預算指標。

監管方面,要求各級醫保部門切實履行好醫保基金的使用監管責任。對於醫共體的考核,不僅包括醫療服務的質素、醫療費用、參保人員滿意度等常規方面,更要突出縣域內就診率、基層就診率等體現分級診療的指標和成效,要細化考核評價的指標和評價標準,考核結果與年終醫保費用清算相掛鉤,切實管好用好醫保基金。

而對於醫療機構關註的結余留用政策,他介紹,醫共體在完成既定任務目標的前提下,使用醫保基金低於總額預算指標的情況,結余的部份可以作為醫共體的收入。

具體而言,醫共體的總額付費結余留用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個是按病組(DRG)或按病種分值(DIP)等具體支付方式時,病種的支付標準和實際發生的醫療成本之間的差值。第二個層面是年底清算的時候,醫共體的總額預算指標與實際發生的醫保費用之間的差值。對於符合醫保規定的結余留用資金,年度清算後可以留給醫共體內部統一調劑使用。

對於超支部份,他稱,在保證醫療質素和安全的基礎上,對於定點醫療機構因參保人員就醫數量大幅增加等情況產生的合理超支,給予合理補償。各地醫保部門要進一步細化明確合理超支的情形,並嚴格落實。既保證醫療機構提供合理的、必要的醫療服務能夠得到補償,又防止沖指標、做大盤子等情況的發生,體現激勵與約束並重。

采寫:南都記者 宋承翰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