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中國城市國際傳播漸入佳境——【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2023)】明日釋出

2024-01-25新聞
參考訊息網1月25日報道(文/陳澤安 陳向陽 張陸煜)1月26日,第三屆中國城市國際傳播論壇將於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互通互融互鑒、傳播提質增效」為主題,由參考訊息報社、新華社新聞資訊中心和新華社研究院聯合主辦。在論壇召開期間,參考訊息報社將正式釋出【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2023)】]。
【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由參考訊息報社和新華社新聞資訊中心聯合發起,2020年首次釋出,此次釋出為第四次。該報告旨在科學構建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評價體系,全面準確分析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現狀與趨勢,為講好中國城市故事、傳播好中國城市聲音提供建言和參考。透過多年的觀察與研究,報告發現,當前中國城市國際傳播正漸入佳境。
精準畫像準確研判
在中國以開放姿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之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形成與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愈發成為中國社會各界的「必修課」。城市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份、中國形象的「名片」,在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方面大有可為。
在此背景下,【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聚焦城市國際傳播,追蹤、分析中國城市的國際傳播發展現狀和態勢,為中國城市群描摹海外傳播畫像,為城市國際傳播工作提供數據支撐和參考借鑒。
為了更準確地量化研究結果、降低認知偏差,更準確地反映現實狀況,【報告(2023)】依然采用定量數據研究和案例定性研究相結合的方式。與往年相比,【報告(2023)】進一步突出對城市國際傳播新形勢的研究。報告依托參考訊息報社豐富的海外輿情資源,以中國(未含港澳台地區)省會城市、副省級城市、特色地方城市等共計100座城市為研究物件,以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數據評估與案例評估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研究,並選取其中40個城市進行重點研究,對它們的海外影響力關鍵要素進行系統梳理與分析。
定量研究部份圍繞城市海外交往連線度、城市海外媒體呈現度、城市海外網絡關註度、城市海外旅遊美譽度和城市海外智庫熱評度五個維度對各個城市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北京、上海作為國際傳播的第一梯隊,海外影響力持續保持領先;同時,深圳、廣州、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城市作為第二梯隊也已建立起較為成熟的對外傳播體系,具有一定的海外影響力。上一年度,共有7座中國城市進入第二梯隊。本年度,該梯隊擴大至11城,進步明顯。
定性研究部份采用案例征集的方式。納入【報告(2023)】案例分析的城市數量較上次報告增加了70%,覆蓋面和權威性明顯提高。在選出的具有示範意義和參考價值的案例中,既有西安、寧波等地運用跨文化元素提升觸達效果的案例,也有成都、連雲港等地深入研究海外社交媒體特點,推進客製化傳播方案並取得良好效果的案例。
此外,還湧現出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等區縣城市圍繞自身特色推進國際傳播的案例。這些案例均表明,要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必須探索適合自身的國際傳播策略,並加強在國際傳播領域的實踐。
區縣城市嶄露頭角
近年來,在大中城市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縣(市、區、旗)投入到了國際傳播的火熱實踐當中。在【中國城市海外影響力分析報告(2022)】的定性分析部份,僅有兩座區縣城市納入案例分析。在【報告(2023)】中,已有六座區縣城市以案例征集的方式被納入,增長勢頭喜人。報告發現,這些區縣城市充分利用自身稟賦,善於發揮自身特點,在國際傳播中開始嶄露頭角,獲得了一定的國際關註度。
【報告(2023)】發現,為提升國際傳播聲量,內蒙古自治區準格爾旗一手抓制度建設,初步構建全域一體化傳播格局,提升縣域融媒體的國際傳播能力;另一手抓品牌建設,著力傳播本地經濟特色、旅遊資源和優勢產業,積極參與外宣媒體報道活動,促進縣級特色文化傳播品牌逐步走向世界。
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區註重對自身地理位置優勢及國家重大倡議內涵的挖掘,充分利用「一帶一路」節點城市的紐帶作用,發揮中歐班列(成渝)的「圈粉」優勢,策劃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十周年、成都國際班列十周年等重大主題外宣活動,生動講述中國開放故事。同時,還著力打造重大活動,陸續舉辦中歐班列(成渝)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一帶一路」(成都)國際平行進口車車展暨汽車嘉年華、亞蓉歐國家館嗨購節等宣傳推介活動,積極拓展國際傳播「朋友圈」。
【報告(2023)】還發現,中國區縣城市在國際傳播中十分重視議題策劃、渠道拓展。深圳市南山區積極塑造中國式現代化「新視窗」的形象,它註重將自身形象傳播和城市故事同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戰略有機結合並相互促進,以此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報道主題涵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先行示範區建設、科技創新、市場開放、經濟高質素發展、文化產業發展、南山區科創文體主場活動等方面,這些議題都反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重要特征。在境外媒體看來,「國際科教之城」「文化高品質樣板城區」「大灣區科創強勁‘智核’」等已成為南山特色鮮明的城市IP。
廣州市南沙區是廣州唯一的出海通道,被譽為「灣區之心」。它註重向世界發出粵港澳大灣區之聲,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南沙故事」。南沙一方面借勢主流外宣媒體,搭平台、「唱大戲」,與新華社聯動,共同策劃新華社「網紅」記者「走讀南沙」采風活動,並產出優質融媒體影片作品;另一方面打造海外社交媒體傳播矩陣積累全球粉絲,以海外受眾視角精準推進民間傳播,提升南沙海外知名度。
全面立體煥發活力
城市海外媒體呈現度一直以來被視為評估城市海外影響力或國際傳播力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中國城市在海外媒體上的曝光度是其國際「知名度」高低的體現;另一方面,海外媒體在報道中國城市時涉及的主題和使用的關鍵詞所存在的差異,也可以反映出城市海外形象的辨識度。
【報告(2023)】發現,中國城市的海外媒體呈現度較上一年度有了進一步提升,它們在海外媒體上的呈現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海外媒體關於中國城市報道一直存在的高度同質化問題得到了一定緩解,呈現出更全面、更立體的城市國際形象。
綜合來看,除北京、上海、深圳依然是海外媒體最為關註的中國城市外,廣州、寧波、濟南、三亞、哈爾濱等地也憑借自身特色收獲了海外媒體的較多關註。【報告(2023)】分析認為,上述城市有的勝在海外媒體對其產業領域多樣化的關註,有的在呈現話語的豐富性上有著優異表現,有的則在特色主題的表現力上獨樹一幟。
【報告(2023)】指出,隨著新冠疫情結束,「科學技術」「時事新聞」「公司活動與管理」「經濟與經濟指數」「社會生活方式」等議題和關鍵詞開始超過「醫學健康」成為主要報道主題。報道主題和關鍵詞的豐富有助於城市建立多維立面,打造立體化的城市海外形象。
比如,廣州是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商業新聞是海外媒體對這座城市的主要報道議題;而在海外媒體呈現的廣州產業中,除消費產品、電子產品外,時尚服飾、餐飲、國防與航空等產業的崛起則體現這座城市豐富的產業落點,同時這些產業也從不同的立面展示這座城市獨具特色和富有生機的產業形象。
借力「海媒」乘風破浪
隨著社交媒體在新聞資訊傳播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不少城市紛紛運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主動發聲,擴大海外影響力。相比於海外主流新聞媒體網站,社交媒體平台上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多樣、活潑,更易拉近與受眾的距離。
透過設立海外社交媒體賬號,中國城市能夠主動設定議題,直接發聲,塑造自身形象,提升海外網絡關註度。同時,在社交媒體上還可以實作中國城市與海外受眾的直接互動和溝通,增強受眾參與感。
根據【報告(2023)】的統計與評估,目前,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廣州、青島、深圳、成都、無錫、南京、天津、三亞、寧波等較為重視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的營運,並取得一定成效。以蘇州為例,在賬號營運方面,蘇州透過社交平台X(原「推特」)、「照片墻」(Instagram)和臉書(Facebook)進行海外傳播建設,在上述平台打造官方賬號矩陣,並註重日常與海外網民的互動交流。在傳播內容方面,蘇州主要透過昆曲藝術、文旅活動、茗茶美食等海外受眾感興趣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及生活方式,充分展現蘇州的魅力和活力。除了蘇州主動設定議題,大量海外遊客在社交媒體平台曬出自己的蘇州足跡、所見所感,也進一步提升了蘇州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吸重力。
成都在營運海外社交媒體賬號方面則根據平台的不同特點進行呈現內容的細分。社交平台X具有傳遞資訊快速、簡潔的特點,成都在該平台上主要釋出這座城市的最新動態、政策措施和重要活動,向海外受眾傳遞成都的發展成就和開放態度。
而對於主要用來分享照片和影片的「照片墻」和具有多樣性的臉書網站,成都則主要利用其來分享城市風景、建築藝術和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向海外受眾展示城市的獨特氣質。透過不同的媒體平台,成都實作更為精準的傳播,為海外網民提供了一個全方位了解成都的視窗。
補足短板未來可期
中國城市在擴大海外影響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傳播內容、傳播效能和傳播方式上仍存較大提升空間。報告認為城市可在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深入挖掘城市特色,打造別具一格的城市符號。每座城市都有各自的特色產業和人文歷史,圍繞獨特的產業與文化塑造城市形象,有助於避免傳播內容同質化,提高城市辨識度。
二是拓寬傳播渠道,以數碼化賦能國際傳播。在新一代資訊科技深刻改變資訊傳播方式的時代背景下,以數碼化手段為國際傳播工作賦能成為必然要求,應順勢而為把互聯網思維和資訊科技運用貫穿於國際傳播的全過程。一方面,可以探索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打造具有互動性的新媒體產品,提高海外受眾的參與度。例如,西安在「照片墻」賬號上釋出「夢回大唐、變身古人」線上體驗活動,吸引眾多海外網友參與,該活動透過唐裝變裝的AR特效,讓海外網友沈浸式體驗穿上中國古裝的效果。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具有互動性強的特點,【報告(2023)】也指出,城市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觸達效果普遍高於新聞網站。在社交媒體時代,城市可更多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發聲,為國際傳播提質增效。
三是針對不同受眾精準投放。在國際傳播中應根據國家、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傳播平台等不同,進行差異化、精準化傳播。多從受眾的角度出發,關註對方想聽什麽,讓受眾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當前,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已取得長足進步,隨著未來中國城市進一步開拓創新、補足短板,它們的國際傳播步伐將邁得更快。參考訊息報社將持續評估和分析中國城市的國際傳播效果,搜集展示優秀案例,為中國城市提高海外影響力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