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在競選期間主張的關稅政策預期即將照進現實,盡管具體實施細節尚不明確,但潛在的經濟影響已引起全球市場的廣泛關註。
在杜林普獲勝的當晚,一家美國護膚品公司的老板聯系了遠在中國的供應商,以大約5萬美元的價格訂購了一年的庫存——這是他能買得起的且有能力儲存的貨量。他希望在杜林普的就職典禮之前,3萬支沐浴刷和去角質手套能運到威斯康辛州麥迪遜的工廠。
總部位於洛杉磯的家用電器公司Yedi也正在抓緊時間從海外采購家電,趁現在還能負擔得起。
隨著美國當選總統杜林普即將再次入主白宮,其在競選期間主張的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征10%至20%關稅的政策預期即將照進現實。
抓緊時間囤貨應對近在眼前的物價上漲的不止企業。在美國的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上,教人囤貨的影片開始走紅,這些影片建議消費者提前囤積包括化妝品、服裝、家電、食品等在內的各類商品,相關影片收到了上萬點贊,並在評論區引發了恐慌情緒。
盡管杜林普關稅政策的具體實施細節尚不明確,但其潛在的經濟影響已經引起了全球市場的廣泛關註。
從組閣動向看政策方向
相比第一屆任期,此次杜林普開啟第二個任期後的組閣速度明顯加快。截至11月22日,內閣15位部長提名已過多半。
其中,與經濟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職位是財政部長和商務部長。
當地時間11月19日,杜林普提名金融公司Cantor Fitzgerald的行政總裁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出任商務部長。杜林普當天在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發聲明說,盧特尼克將主導其關稅與貿易政策,並「直接負責」美國貿易代表處的工作。這意味著,盧特尼克的權力範圍可能比往屆商務部長更大。
據悉,盧特尼克是金融界最直抒己見的杜林普支持者之一,也是杜林普過渡團隊的聯合主席。
和杜林普一樣,盧特尼克也是加密貨幣的支持者。「比特幣就像黃金,應該在世界各地自由交易」,盧特尼克在今年早些時候曾表態,「我們將盡我們所能實作這一目標。比特幣應該在世界各地像黃金一樣交易,沒有例外,沒有限制。」
盧特尼克此前曾對美國制造業工作崗位流失和外包中國表示惋惜,並且無條件贊揚杜林普的政策方針。他表示支持杜林普的關稅構想——對中國商品征收60%的關稅,並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意在打擊「多年來占我們便宜的國家」。
「關稅是總統可以使用的絕佳工具」,盧特尼克表示,下一屆政府應該「利用關稅來推動在美國的生產制造。如果我們想要在美國制造什麽,就針對什麽加征關稅,或者如果我們正與什麽競爭,就針對什麽加征關稅」。
關於財政部長的人選,也逐漸浮出水面。
當地時間11月22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杜林普考慮提名凱文·沃什(Kevin Warsh)擔任財政部長。
沃什的履歷可以歸結為三個詞:名校出身、華爾街血統、前美聯儲高官。沃什是自由貿易理念的堅定擁護者,曾警告反對債務負擔大幅增加,並支持美聯儲「保持獨立性」,以上立場都與杜林普此前的表態相左。
有分析稱,如果沃什出任財政部長,市場將關註這是否會使杜林普強硬的關稅立場有所軟化。
德銀分析師指出,沃什可能出任財長的訊息或許是美國債市開始反彈的重要原因。
此外,美聯儲主席的去留也引發市場關註。鮑威爾作為美聯儲主席的第二個任期將持續至2026年5月,他在11月表示自己不會主動辭職,同時杜林普在法律上也不能主動解除其職務。杜林普此前在專訪中表示,「盡管兩者曾有過爭執,但不會尋求提前免除鮑威爾美聯儲主席的職務。」
【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訊息稱,在鮑威爾任期結束後,凱文·沃什可能被提名為美聯儲主席。
此外,其他關鍵人員如已提名的國務卿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國家安全顧問米克·沃爾茨(Michael Waltz)等負責外交事務且政策立場強硬的官員,也引發了市場擔憂。
候任副總統萬斯和盧比奧均支持提高關稅,促進美國本土制造業發展。盧比奧今年9月提出了【停止對抗性逃稅法案】(Stopping Adversarial Tariff Evasion Act),以對所有轉移到海外生產的中國商品進行征稅。盧比奧還於今年3月5日提出了【關閉汽車關稅漏洞法案】(Closing Auto Tariffs Loopholes Act),指出應當立法將把外國對手及其控制實體生產的機動車視為源自外國對手的領土。
此外,萬斯和盧比奧等人分別在2023年、2024年提出過修改中國最惠國待遇的法案,目前還處於立法初期,法案尚在審議階段,未來需國會參眾兩院多數透過立法才能透過,修改最惠國待遇後,行政部門將有更大權力設定關稅水平。
華爾街嚴陣以待
然而,華爾街對杜林普的強關稅政策是不滿的。據美媒報道,一些華爾街高層已經在敦促杜林普「不要這樣做」。
摩根士丹利首席全球經濟學家塞斯·卡彭特 (Seth Carpenter) 表示,這些關稅無疑會推高通脹並且抑制增長。
卡彭特預測,如果這些關稅一次性推出,將產生「巨大的負面沖擊」。他在摩根士丹利亞太峰會上警告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是逐步推出也會扼殺經濟。「關稅將拖累美國的增長」,根據卡彭特的說法,2025 年將看到影響開始發酵,到 2026 年,損害將無法逆轉。
先鋒集團全球經濟研究主管Kevin Khang警告,杜林普任期內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一方面是因為關稅,另一方面是因為驅逐移民會導致勞動力市場供應吃緊,尤其是在建築業和酒店業等長期人手不足的行業。
標普全球評級公司在其最新釋出的報告中指出,杜林普在競選期間曾提出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10%至20%的關稅,並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征收高達60%的關稅,盡管這些提議可能不會全面實施,但它們可能成為杜林普在當選後與貿易夥伴進行談判時「漫天要價」的起點。
報告指出,雖然關稅數額不太可能真正達到杜林普所提議的水平,但即便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核心商品普遍征收10%的關稅,也可能對美國經濟產生顯著影響。標普全球預測,這樣的關稅政策可能會推動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多達1.8個百分點,導致通脹在杜林普上任第一年重新擡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此前表示,目前尚無法評估杜林普貿易政策的具體細節,但認為如果出現非常嚴重的貿易脫鉤和大規模關稅,最終可能導致全球GDP損失近7%,這一規模相當於法國和德國的經濟總和。
【華爾街日報】稱,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基於對關稅政策的預期,在未來幾個月,美國公司會大力從中國進口商品以作囤貨,中國有關的出口增長在未來幾個月應該會保持強勁。
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美國是其最大買家。去年,美國公司購買了大約 43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其中電腦和電子產品占比最大。
如果杜林普在拜登已經實施的關稅基礎上加征關稅,美國經濟將受到多條戰線的打擊。汽車、消費電子、機械、建築和零售等行業的價格將飆升。
「提前進口是一個短期解決方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供應鏈管理教授克里斯·唐(Chris Tang)說道,在一個關稅持續更高和更廣泛的世界中,企業可能需要額外的策略。
關稅不是由出口商支付的,而是由進口產品的企業支付的。經濟學家表示,這些企業通常透過提高價格將大部份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全球兩大飛機制造巨頭之一的歐洲空中客車公司也就關稅問題發聲。空客的行政總裁在三季度財報會上明確表示,空客有應對美歐貿易戰的經驗,關稅成本將轉嫁給美國的客戶,最終由美國的航空公司承擔。
中國應對之道
當地時間11月17日至1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西裏約熱內盧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並舉行多場雙邊會見。
在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分別發表題為【建設一個共同發展的公正世界】和【攜手構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的重要講話,為推動共同發展和全球治理闡述中國主張、貢獻中國方案、提出中國行動,發揮表率作用,展現大國擔當。
據英國【泰晤士報】【金融時報】等媒體18日晚些時候報道,英國首相基爾·斯塔默在與中國領導人會晤後表示,英國必須與中國建立「穩定、持久和互相尊重」的關系,「盡可能避免出現意外」。他還稱,牢固的英中關系對於兩國以及更廣泛的國際社會非常重要。
11月18日,習近平會見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阿爾巴尼斯表示,澳方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反對「脫鉤」,主張推進經濟全球化。
阿爾巴尼斯還在社交媒體上釋出了兩國領導人握手的照片。「對話至關重要,我們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他寫道,「貿易流動更加自由,這對兩國的人民和企業都有好處。」
在2018年—2019年美國挑起貿易摩擦時,中國曾公開發表了兩份白皮書,向世界澄清了中美經貿摩擦背後的事實,以及中國所做的積極努力。
「杜林普對華關稅的態度非常強硬,這與他2018年挑起中美貿易沖突時一樣,他仍然遵循的是一種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思維。在這種思維下,杜林普采取的舉措實際上都是傷害國際貿易,也傷害世界經濟的,對中美經貿關系來說是破壞性的行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莊芮對記者表示。
「這種貿易保護主義跟他的上一屆政府沒有本質差別。在拜登時期,美國依然對華采取了限制措施,如果美方堅持錯誤方向,我們要保持底線思維,做好務實準備。中國向來以開放合作的態度來對待中美經貿關系,我們將繼續秉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原則,持續推進世界經濟發展。」莊芮表示。
莊芮認為,除了發展是硬道理、提升自己的實力以外,保持暢通的中美雙方溝通渠道也尤為重要,要積極和美國各個方面進行充分溝通,盡可能消除誤會和不確定性。
11月11日,【紐約時報】刊文指出,傳統觀點認為,與杜林普第一任期相比,中國現在更容易受到杜林普的關稅政策影響。但實際上,中國可能不太容易受到沖擊,尤其是杜林普第一任期的貿易戰促使中國的進出口市場朝多樣化發展,「這些出口限制正在加速中國自給自足的努力」。
「與杜林普第一次加征關稅時相比,中國有了更多的籌碼。」文章引述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甘思德(Scott Kennedy)的分析表示,「如果中國認為杜林普正在發動一場全面經濟戰爭的話,它在反制美國上有一系列可動用的工具,並能給美國的經濟造成一定的傷害。」
密爾沃基ABC集團(ABC Group)幫助美國企業管理亞洲供應鏈,其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喬·尤爾肯(Joe Jurken)預計,盡管他的客戶已經加強了從越南、印度和柬埔寨等國的采購,但中國仍將在一定程度上主導制造業。
他說,中國已經開發了基礎設施、通訊和交易渠道,使海外公司能夠輕松開展業務,而其他國家仍在開發這些系統。此外,其他國家的制造商很難擊敗中國供應商的低價,「中國永遠不會被取代」。
11月22日,有記者就杜林普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提出計劃向中國征收60%關稅一事向中國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提問。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表現出非常強的韌性,潛力大、活力足。我們有能力化解和抵禦外部沖擊帶來的影響。歷史已經表明,一個國家對中國加征關稅並沒有解決這個國家自身所存在的貿易逆差問題,相反,它推高了這個國家從中國以及從其他國家進口產品的價格。因為最終關稅是由進口國的消費者和終端使用者來支付,它必然導致了消費者支付價格的上升,使用者成本在提高,物價上漲導致了通貨膨脹。
王受文強調,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兩國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們認為,中國和美國如果能夠在經貿關系方面保持一個穩定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態勢,既有利於中國人民、美國人民,也有利於世界各國人民,這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我們願意本著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與美方開展積極對話,拓展合作領域,管控分歧,推動雙邊經貿關系行穩致遠。同時,中方也會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