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持續增強群眾幸福感!德州交出民生新答卷

2024-12-24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3日訊 12月23日,德州市召開民生答卷專題新聞釋出會,邀請市委副書記、市長朱開國出席,介紹近年來德州市民生實事工作情況。同時邀請市政府黨組成員、秘書長、市政府新聞發言人王勝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宗虎,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瑜,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石連革出席釋出會,回答記者提問。釋出會由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劉泮英主持。
辦好民生實事,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際行動,是回應群眾需求、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生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小切口、大民生,鞏固延續與拓展創新並重,完善群眾參與機制,連續三年梳理辦好民生實事,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向全市人民作出莊嚴承諾。三年來累計推動57件民生實事高質高效完成,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一是聚焦群眾所需,公共服務持續最佳化。把群眾身邊事當成政府心頭事,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擴大受益面,提高覆蓋率,讓更多群眾得到實惠、感到方便。就業服務水平加快提升,累計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10.8萬個,建成零工市場32處、「零工超市」「零工驛站」等網點860個,服務24.7萬人,農村勞動力就業整合改革經驗做法被中央改革辦專題推廣。醫療服務體系逐步健全,「舒心就醫」便民服務惠及11.3萬人,27項醫保事項市域通辦業務實作無差別辦理,建成中心村衛生室343家,基層衛生機構診療量居全省首位。基層文體服務不斷最佳化,512所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開展全民閱讀活動1.5萬場、群眾性體育賽事1.2萬場、文化活動1.5萬場。
二是關愛弱勢群體,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殘」,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建成綜合養老服務中心29個、養老機構141處,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4300戶,建設「365暖留中心」271處,服務群眾11.5萬人。建成市級規範化托育機構27家、市級兒童友好規範化社區22個。在全省率先建立市縣鄉村四級社會救助網絡,動態監測11.3萬低收入人口。建成營運「惠殘愛心小屋」323處,居民長期護理保險覆蓋337萬人,1.1萬失能人員享受護理保險服務。
三是堅持有解優解,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增強有解思維,提升優解能力,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帶著感情做好群眾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將物業服務管理融入基層治理,加快推進紅色物業建設,物業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到98%,專業化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0%,130個問題突出小區訴求量同比下降4.2%。深入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累計投資15億元改造老舊小區525個、惠及5.5萬戶,2000年前符合條件的老舊小區全部完成改造。在全省率先開展用電自管小區供電改造,17個小區、6524戶實作「一戶一表」直管。
四是註重發展破題,資源效應不斷釋放。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發展破題,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協同發力,既兜準兜牢民生底線,又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出台相關優惠政策,著力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三年來累計安裝電梯650部,居全省前列。打造「紅色速遞」服務品牌,每個縣市區均建成1個快遞黨群服務中心、工會之家和快遞企業黨組織,建設綜合性服務站1020處,服務30萬人次,有力帶動行業加快發展,今年1—11月全市快遞業務量6.36億件、增長42.5%,實作業務收入43億元、增長18.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德州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強化跟蹤問效,形成工作閉環,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實事辦好、把難事辦成、把好事辦實。同時,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系統梳理、分類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建議,以更大力度謀劃好辦好2025年民生實事,讓群眾每年看到新變化、得到新實惠,不斷交出人民滿意的民生新答卷。
答記者問
近幾年德州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開展了不少民生實事。能否分享一下德州推進這些民生實事的主要做法?
王勝強:
德州市委、市政府對辦好民生實事工作高度重視,田衛東書記多次作出具體要求,強調要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朱開國市長專題研究謀劃,主動帶頭多次深入一線調研推進;各級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主動作為,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形成合力,切實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市政府辦公室作為民生實事的牽頭組織、督辦落實部門,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聚焦專案征集、確定、推進、評估等關鍵環節,不斷健全工作機制、完善工作制度、最佳化工作方法、加強推進力度,確保各項實事專案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全覆蓋」征集篩選,匯聚意見建議。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每年10月份,透過電視、網站、新媒體等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實事專案,2024年征集意見建議509條,2025年征集意見建議574條。對擬定專案透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專家評估等方式反復論證,經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後,在市「兩會」上再次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建議,確保民生實事專案符合群眾意願。
二是「全鏈條」壓實責任,確保抓實抓細。制定目標、分工、進度、流程、效果5張清單,明確每件民生實事分管市領導、責任單位、推進方案、進度安排,清單化管理、專案化推進,推動形成市級統籌、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群眾提、政府辦、代表議」的工作格局。今年以來,市政府主要領導同誌、分管負責同誌開展民生實事調研、專題排程30余次,確保民生實事高效有序落實。
三是「全方位」督導幫扶,建立閉環機制。堅持以督促導、以督促辦、督幫一體,將民生實事工作列入市政府重點督查計劃,對民生實事專案實施進度、質素情況進行全程督導、協調服務,推動各責任部門單位能幹的事快幹早幹,爭取專案早建成、早投用,讓群眾早受益、真滿意。今年共督促解決問題126個。
四是「全過程」總結評價,凝聚共識共為。把總結評議貫穿專案謀劃、推進、評議、管護全過程,定期組織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媒體代表開展評議,每年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開展情況,就專案進展、工程質素、執行維護、管理機制等聽取意見建議,推動整改提升,確保各項工作落在實處,讓群眾滿意。
城鄉公益性崗位是困難群眾就業的兜底舉措之一,請問德州市在這方面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趙宗虎:
近年來,德州市把開發設立城鄉公崗作為增進民生福祉、推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將其列為全市民生實事,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累計開發各類城鄉公崗10.8萬個,安置上崗群眾8.2萬人,在幫扶農村弱勞動力就近就業、勞動增收的同時,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在工作推進上,突出標準化。圍繞將民生實事辦實辦好,先後研究出台全市城鄉公崗擴容提質行動總體方案和「提質增效28條」等20余項配套細則,率先提出覆蓋資訊摸排、崗位征集、報名稽核、實名公示、培訓上崗等關鍵環節的「七步上崗法」,構建起職責明確、流程清晰、保障完善的制度體系,推動崗位開得準、人員幫得實。
二是在崗位開發上,突出特色化。從基層需求和群眾實際出發,支持縣市區、重點行業因地制宜開發鄉村保潔員、「幸福食堂」協管員、「紅色速遞員」等30余種特色崗位。如透過設立1279人的「紅色速遞崗」,進一步破解了快遞進村入戶「最後一公裏」問題,讓農民在家也能網購、收快遞。透過開發1134人的「糧食安全」公崗,把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管理的觸角延伸到了田間地頭。透過開發養老、托幼、助殘等4100余人的互助公崗,為特困群眾提供生活照料、代買代辦等便利服務。從執行情況看,城鄉公崗在幫扶一大批群眾在家門口有活幹、有收入的同時,也打造出一支立足公益、服務家鄉的多能化隊伍。
三是在服務保障上,突出規範化。城鄉公崗覆蓋群眾多,管理層級多、參與部門多。日常管理中,我們堅持「誰開發、誰負責、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用好數碼化管理系統,堅持陽光安置和「雙實名」動態管理,廣泛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註重加強人文關懷,透過設立「公崗驛站」「公崗之家」等服務載體、選樹「最美公崗」、抓好待遇發放等措施,讓上崗人員既受監督、真做事,也覺得受尊重、有價值。
下一步,人社部門將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加大就業援助和兜底保障的力度,最佳化城鄉公崗管理機制,著力打造「一縣一品牌、一行一特色」開發格局,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努力使城鄉公崗成為公開崗、公平崗、公信崗。
剛才介紹到,德州市已累計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650部,數量位居全省前列。請問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瑜:
加裝電梯作為居民出行的「第一步」和回家的「最後一步」,我市強力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跑出了加速度,「梯」升了滿意度。
一是強化政策引領,加強組織協調,推動電梯「能加盡加」。在政策支持上,出台【德州市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管理辦法】,最佳化調整加裝電梯啟動條件。每部電梯財政補貼10萬元,允許加裝電梯提取住房公積金,鼓勵商業銀行推出「電梯貸」業務,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在組織實施上,建立了「一協、一調、一訴」的協商推動工作機制。加裝小區成立居民協商小組,透過召開業主大會、方案研討會、組織電梯企業路演等方式統一民意。自主協調不一致的,由街道辦事處、社區居(村)委會介入調解,尋求各方意願的最大公因數。
二是最佳化審批流程,拓展幫辦服務,促進電梯「快加易加」。一方面,為專案審批做「減法」。實行工程規劃特許豁免,精簡環評、立項等建設程式12項。將加裝電梯納入「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制定【手續辦理指南】,在市縣政務服務中心和街道設立54個加裝電梯辦事專窗,建立由街辦組織,自然資源、住建、市場監管、審批服務等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審批時間縮短了近2/3。另一方面,為政務服務做「加法」。在每個城市社區設立加裝電梯幫辦員228名,提供政策宣講、業務幫辦、專案推進協調等服務。
三是發揮產業優勢,堅持建管並重,實作電梯「加好管好」。借助寧津縣北方最大電梯產業集群優勢,引導電梯企業創新技術產品、加強維保服務,最佳化設計平層入戶、錯半層入戶等改造方案,成功研發快裝式鋼結構電梯產品,全部施工時間壓縮至10—15天。配合市場監管部門,指導寧津縣在全省率先制定【既有建築加裝電梯技術規範】團體標準,並納入全國企業標準資訊公共服務平台。將加裝電梯納入工程監督範圍,對電梯施工進行監督指導。為每部電梯設定單獨物聯網監控系統,維保人員可在電梯出現故障30分鐘到達現場維修,保障了電梯執行安全。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既要推動量的穩步增加,更要保障質的顯著提高。突出做好加裝電梯施工環節的全過程監管,嚴格資質把關、監理監督、設計落實、質素管控,確保質素安全,把這項實事做實、好事辦好,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
「四好農村路」建設與民生息息相關,請介紹一下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相關情況。
石連革:
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四好農村路」重要指示十周年。
十年來,全市緊緊圍繞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營運好」總目標,壓茬推進農村公路技術等級提升、路網結構功能最佳化、管養機制健全完善,「四好農村路」的經濟社會效益得到充分發揮。十年間累計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1827公裏。建制村通等級公路比例達100%,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達100%;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占比由不足30%提高至62.3%;高級路面農村公路裏程由4385公裏提升至18864公裏,占比由17%提高至93.9%。「外通行內、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逐漸成型。全市先後建成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2個,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縣3個,4個縣市區被評為全省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我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經驗做法多次得到省政府領導同誌的批示肯定,並在全省推廣。
近三年來,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持續加力,累計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879.6公裏,全市縣鄉公路三級路以上比例提升19.7%、提升率居全省首位。結合水系聯通和水網建設,拓展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延伸配套修建堤頂路,2022年以來,全市共建設堤頂路535.5公裏,為人民群眾的休閑娛樂、健康出行提供更多選擇。打造全省唯一市級全域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縣鄉村三級物流網點實作100%覆蓋,成功建立全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專案3個,農村物流成本下降10%、運輸效率提升40%。
2024年,全市投資16.2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730公裏、超年度計劃21.7%。全面構建市、縣、鄉、村四級「路長制」,各級路長按區域劃分負責道路,全市共設立路長7708名,15457條農村公路實作「事有人管」、「責有人擔」。完善市、縣兩級農村公路資訊化管理平台,實作「建管養運」數據基礎支撐和農村公路視覺化功能整合,農村公路自動化檢測率達100%,農村公路資訊化「路雲管」入選交通運輸部農村公路數碼化資訊化建設典型案例。今年5月,成功舉辦全市2024年路政宣傳月暨「四好農村路」十周年集中宣傳日活動,近日我市2項「四好農村路」建設經驗做法透過全國「四好農村路」典型案例終審。
閃電新聞記者 孟凡東 趙宇 德州台 張婷婷 趙慶明 朱美琳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