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歷史高度,著眼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明確提出「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其中之一是「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新時代,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於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正確精神指引,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精神動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肩負黨的歷史責任的必然要求。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創造輝煌的一百多年,是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歷史責任,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中華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揚棄繼承、轉化創新,激勵中華兒女砥礪奮進的一百多年。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足跡遍及眾多歷史文化遺產,特別是就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對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建設理論作出重大原創性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迎來變革性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就,使中華文脈在賡續傳承中弘揚光大,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影響力,增強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始終堅定「四個自信」的題中之義。 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沈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的文化沃土,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苦難中爬起來,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中國道路,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了一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傳承並繼續弘揚著五千多年的中華文明。黨百年奮鬥創造的偉大成就,是中國共產黨自信、中國自信、中華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沈、更持久的力量。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的自信之源,更是「四個自信」的核心密碼。
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在全球化時代和文化多元主義的背景下,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世界文化的趨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行程中如果丟掉了自己的思想文化,也就喪失了中國特色的巨大優勢,一旦沒有了文化的主體意識和文化自信,就會很容易在世界文化交流和交融中被其他國家的文化所同化。事實表明,越是民族的,越是有特色,越是有世界意義。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內在需要。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守護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和神聖使命。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指導,沒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就不能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新時代中國實作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需要從文化中尋找最基本、最深沈、最持久的力量,在傳承與發展中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精神食糧的現實需要,也是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立根鑄魂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賦予傳統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深層次精神支撐。
(作者系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一級巡視員。更多黨課見【黨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