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風向變了?蔡英文承認台島歸屬於大陸,台企可用「中國的台灣」

2024-09-26新聞

最近,台灣政壇出現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國民黨官員透露,台企在大陸申請專利時,使用的企業字首赫然是「中國台灣」。這一訊息引發了島內輿論的廣泛關註,也讓民進黨的立場受到了質疑。

一直以來,民進黨都以「抗中保台」作為主要政治口號,試圖塑造與大陸對抗的強硬形象。然而,台企使用「中國台灣」字首的行為,無疑揭示了民進黨「言行不一」的尷尬處境。國民黨方面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台當局旗下的公營事業企業,如中鋼、中油、漢翔、台灣國際造船公司等,在大陸開展業務時也都選擇了「中國台灣」的登記方式。

這意味著,為了與大陸進行經濟合作,這些台企實際上已經承認了「中國台灣」的地理歸屬,而台當局對此心知肚明,卻並未加以阻止。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做法,自然引發了國民黨以及島內民眾的強烈不滿。更令人感到諷刺的是,一些民進黨重要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開始自稱「台灣當局領導人」,而非此前一直堅持的「台灣地區總統」。

這一微妙的轉變,或特許以從最近的島內政治生態變遷中找到答案。剛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獲得了壓倒性勝利,而民進黨則遭遇了慘敗。選民用手中的選票表達了對民進黨的不滿,這也讓其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政治路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句話在兩岸關系中同樣適用。在全球疫情、俄烏戰爭等因素的影響下,世界經濟形勢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對於台灣經濟而言,大陸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放棄大陸市場,台企將會失去巨大的發展機遇,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佩洛西竄台事件發生後,大陸暫停了部份台灣農副產品的進口,這一「小小風波」卻給台灣果農帶來了沈重的打擊。大量鳳梨、芒果、芭樂、香蕉等水果滯銷,只能爛在地裏,損失慘重。這一事件也讓台灣民眾意識到,失去大陸市場,將對台灣經濟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除了農產品以外,台灣的芯片、工業制品等領域也與大陸形成了緊密的產業鏈條。任何一方「掉鏈子」,都會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越來越多的台企選擇前往大陸發展,尋求更廣闊的市場和合作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如果繼續堅持「抗中保台」的強硬路線,勢必會遭到島內民眾和企業的強烈反對,最終損害的還是台灣自身的利益。因此,蔡英文等民進黨領導人開始調整策略,在某些議題上采取更加務實的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中國的發展壯大也是民進黨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兩岸實力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民進黨如果繼續執迷不悟,只會將自己推向更加孤立的境地。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民進黨與大陸「套近乎」,也可能是為了挽回島內民眾的支持。民調顯示,民進黨支持率持續低迷,為了在兩年後的島內大選中贏得選票,民進黨需要拿出一些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並非一味地「反中」。

無論如何,民進黨在行動上已經承認了一個中國的立場。這也符合歷史潮流和兩岸關系發展的趨勢。正如外交部發言人所言:"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幹涉。" 台灣問題的解決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任何試圖「以台制華」或「挾洋自重」的行為,最終都將以失敗告終。

中美關系的緩和趨勢,也為兩岸關系的和平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隨著中國與美國在G20峰會以及其他場合的積極互動,中美關系出現了一些積極的訊號。作為美國的「小弟」,台灣當局自然也要「看美國臉色行事」。在中美關系緩和的大背景下,民進黨選擇「服軟」,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盡管民進黨在兩岸關系上的態度有所轉變,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台獨分裂勢力仍然是阻礙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中國政府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我們相信,在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會實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一定會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