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4日,還有兩個月就要卸任的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秘魯首都利馬參加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會議間隙接受采訪,她揚言,為防止中國向美國大量出口汽車、清潔能源和半導體等產品,采取有針對性的關稅措施是必要的。
戴琪補充說,對美國希望吸引投資的領域的部份產品征收進口關稅,則是美國防止再次發生「中國沖擊」的「防禦計劃」。
所謂「中國沖擊」,是在中國於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出現的。美西方炒作渲染稱,中國的出口增長對美國的經濟和社會帶來災難,服裝、電子、機械和家具等制造業行業遭受重創,美國因此損失了數百萬個工作崗位。
如今,戴琪竟妄言:「作為一個經濟問題,一個政治問題,一個社會問題,無論誰在美國掌權,我們都無法承受‘中國沖擊2.0’。」
10月23日,戴琪參加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圖源:視覺中國
「理解中國挑戰的一種方式,就是要看到中國擁有龐大的體量,有能力主宰國際市場,淘汰競爭對手,攫取所有利益、剝奪你所有的選擇權。」戴琪汙蔑稱:「因此,圍繞經濟安全和經濟脅迫的討論,非常重要。」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 註意到,戴琪自上任以來,一直試圖營造一種假象,讓世界誤認為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體系對全球化產生了負面影響,並將美國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歸咎於中國,以轉移批評。然而,美國發展遇困恰恰是美國矛盾的對華政策所結的惡果。
戴琪在否定杜林普政策的同時,誇贊拜登說,「在努力推動美國經濟更具包容性,並確保增加包容性的機制被納入其貿易協定中,這也是許多其他國家的共同目標。」
然而,戴琪的「誇贊」極具諷刺性——雖然是杜林普最先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征關稅,挑起中美經貿摩擦,但拜登上台變本加厲,不僅延續了加征關稅措施,還鼓噪對華「脫鉤斷鏈」「去風險」,提高了對中國「目標戰略產品」,電動汽車、半導體到太陽能電池和電池部件等商品的關稅。其中,甚至將中國電動汽車進口關稅從25%增至100%。
與此同時,拜登政府正尋求透過【通脹削減法案】和【芯片與科學法案】等產業政策,來提高美國在這些領域的生產能力,戴琪則將這些措施的部份內容「美化」成美方采取的所謂「攻勢戰略」。
其實,這不過是為了將中國排除在全球產業鏈之外,用新的「產業政策」強化美國供應鏈的借口罷了。不論是杜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在全球挑起關稅戰,都引發了各國的強烈不滿。盡管兩屆政府對外宣稱目標是「保護本國利益」,但這種做法實則是赤裸裸的經濟霸權主義,將自身經濟困境的責任轉嫁給其他國家。
【南華早報】11月11日報道指出,杜林普確定重返白宮引發了業界對華盛頓方面征收高額關稅的擔憂,美國進口商預計將在明年1月杜林普就職典禮前搶先從各國進口商品,以規避潛在的成本上升。
對於美國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舉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指出,美方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進一步增加對華關稅是錯上加錯,只會顯著推升進口商品成本,讓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承擔更多的損失,令美國消費者付出更大的代價。中國敦促美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立即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來源: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
記者:劉曉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