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新聞

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頒發,張向榮【祥瑞】獲首獎

2024-01-28新聞

1月27日,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

文史作家張向榮憑借其作品【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獲首獎。

【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一書出版於2021年8月,書中寫道,漢元帝劉奭即位第四年,皇後王政君曾祖父的墳墓發生了一件怪事,支撐墳墓門口的木頭柱子突然長出新的枝葉。漢元帝即位第一年就遇上地震、瘟疫、關東十一個郡國水災,有儒生對他說,陛下即位以來,【春秋】上所有災異他都趕上了。在漢代人眼中,上天不語,但會透過地震、水旱、蝗蟲等「災」和日食、隕石、謠言等「異」,抑或雉鳥、嘉木、彩雲、甘露等「祥瑞」來表達意誌。這些災異和祥瑞體現了上天對統治者的真實態度。

就在劉奭無暇顧及木頭柱子長出新葉的那年,王莽出生,多年以後,他把這視為自己崛起的祥瑞。張向榮利用史料和學界成果,整合了政治史、思想史與學術史的既有研究,帶領讀者回到王莽身處時代,置身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中,將復雜、多面的王莽呈現在讀者面前。

頒獎典禮中,上海人民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溫澤遠為張向榮頒獎,並授予獎金8萬元。

張向榮憑借【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獲首獎

據悉,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首獎由學者劉北成、羅新、許宏、楊念群、孫江等擔任決選評委,李開元教授作為特邀嘉賓,高海博、李碧妍、李禮、劉勃、沙青青、宋晨希、袁一丹、周思成等作為初選評委。

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於2023年8月31日啟動,9月30日征集截止,12月中旬從十強中選出首獎,諸位評委再次為「什麽是好的歷史寫作」提供了自己的答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闞寧輝在開場致辭中談道:「如何在求真之路上讓曾經的‘王官之學’更多地關照尋常百姓、黎民眾生?這樣一項珍貴而持久的技藝,如何在形式上更加多元,表達上更有魅力?這是文景歷史寫作獎不變的追求與目標。」

首獎作品【祥瑞】,由五位決選評委選出。【祥瑞】著眼於西漢末年,主題耳熟能詳,但問題意識非常獨特。評委會推薦語稱:「【祥瑞】充分利用史料和學界成果,特別是整合了政治史、思想史與學術史的既有研究,不僅將王莽的事業與結局縝密有致地呈現出來,還相當成功地引申到漢朝的政治合法性危機和儒家理想的困境等更深層次的主題上。」

【祥瑞】作者張向榮在獲獎感言中認為,「歷史非虛構」作為一種通俗寫作,其本質是當前社會一些壁壘被打破後的反映:「無論是學科之間的壁壘、各色職業的壁壘,以及鄉土和異域、歷史和現在的壁壘,甚至同一個作者庸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壁壘,都在持續不斷地被擊打,而擊打壁壘的武器,就是對真實的追求。」

評委會代表羅新在致辭中分享了他近年來對國內非學術性歷史寫作的理解:「歷史本身就有復雜性和多樣性,歷史寫作必須展示復雜性和多樣性,只有這樣,公眾才能把書本上的過去與他們正在經歷的當下聯系起來,歷史才可能為他們面對當下提供積極的幫助。」

十強作者

十強作者程美寶教授則發表主題演講「有話想說」,以書寫黃東這個珠江口的小人物為切入,講述了她在歷史研究中宏觀與微觀的思考。

程美寶現任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她的【遇見黃東:18—19世紀珠江口的小人物與大世界】一書入圍本屆評選的十強。這本書帶讀者回到19世紀的中國,思考彼時中國的許多變化是否如大家已經熟知的近代史論述所說。

程美寶

活動現場,龔靜染、吳錚強、張明揚、黃博、張向榮及初選評委劉勃,以「故事的講法:歷史寫作的真實性與文學性」為題展開第一圈對話。好的歷史作品與好的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共性,文學與歷史的邊界往往並不清晰,但文學是以另一種方式來表達真實,所以二者並不沖突。六位文史寫作者還由此談到與歷史人物的共情,談到對歷史檔案與歷史現場的追溯和還原,更談到諸多書寫的技巧。

對於【入關】作者張明揚來說,非虛構寫作的快感也來自於和學術著作的區別——雖然在真實度上,作者沒有太多自由裁量權,但作者可以選擇主人公,可以選擇把不重要的事情寫得更詳細一些。因此「哪怕是同一個題目已經出了十本書,讀到第十一本,你還是會能發現不一樣的地方」,他認為在寫作的過程其實很痛苦,因此塞「私貨」是不可避免的,否則就失去了寫作的動力。

【如朕親臨:帝王肖像崇拜與宋代政治生活】作者黃博談道,他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在論文寫累之後「爽一把」,因為學術的歷史寫作中通常會壓抑自己的情感,在這本書中,雖然處理的是北宋的亡國和南宋的重建,但黃博卻把它處理成為一種喜劇,在本書中他除了對宋太祖有一些同情,沒有對其他皇帝產生共情,因此寫了許多自己對這些皇帝的吐槽。

楊斌、曹雨、陸大鵬、康昊及初選評委沙青青,以「交錯的世界:物與人的歷史書寫」為題展開第二輪對話。歷史的書寫物件不只有人,本屆獲獎作品中的海貝、檳榔和銅錢都以它們自己的方式打動讀者,某種程度上它們也沒有淡出主流歷史敘述。如何在這些復雜的關聯中理解物與人?如何理解世界?大家談及跨區域史的研究和全球史的書寫,並就此展開對話。

就職於暨南大學的曹雨談到,學術要求與面向公眾的歷史寫作之間的矛盾是他的「痛點」,曹雨寫作的【中國食辣史:辣椒在中國的四百年】【一嚼兩千年:從藥品到癮品,檳榔在中國的流行史】其實都提出了學術問題,做的方法也是田野調查,「該田野的就田野,該花多長時間就花多長時間」。

【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一書作者楊斌認為自己的創作就是學術寫作,只不過是對讀者比較友好而已。「雖然我們學術寫作有自己的規範、套路和格式,但還是要說人話,所以我無論是寫期刊論文也好,寫專著也好,都盡量說大白話。」

十強作品

附 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名單:

張向榮【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

程美寶【遇見黃東:18—19世紀珠江口的小人物與大世界】

龔靜染【李劼人往事(1925—1952)】

楊斌【海貝與貝幣:鮮為人知的全球史】

曹雨【一嚼兩千年:從藥品到癮品,檳榔在中國的流行史】

康昊【神風與銅錢:海島日本遭遇世界帝國,1268—1368】

吳錚強【羅建功打官司(1914—1940):鄉紳權勢、宗祧繼承和婦女運動】

陸大鵬【德意誌貴族:一個群體的生活、歷史與命運】

黃博【如朕親臨:帝王肖像崇拜與宋代政治生活】

張明揚【入關】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