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壓彈、導彈、火箭彈輪番轟炸,俄軍為何仍然未能取勝?盡管火力密集,戰場上卻並未如預期般順利推進,甚至連一個摩托化步兵營也在激烈的交火中被徹底摧毀。
要說俄軍在烏克蘭的戰場上栽過幾次跟頭,弗勒達絕對是其中一大經典案例。這個小鎮子,俄軍從2023年初就開始攻打,可到現在還沒能拿下。別看弗勒達不大,人口也就一千來號人,但這地方打了七八個月,俄軍卻沒討到什麽好處。
更誇張的是,俄軍在這裏不僅沒打贏,還被烏軍給摧毀了一個摩步營。這麽說吧,俄軍用溫壓彈、導彈、火箭彈輪番上陣,拼了命地轟炸,最後損兵折將,進展緩慢。
先來看看俄軍的陣容和裝備。為了拿下這個小地方,俄軍可是下了大本錢,派了8個正規旅過來,還都是精銳部隊,包括海軍陸戰隊和摩步旅。除此之外,俄軍的重型裝備也是沒少用,像圖-95轟炸機這種大家夥都出動了,空對地導彈、重型溫壓彈、遠端火箭彈也一輪接一輪地招呼上來。
溫壓彈可是夠猛的,一炸下去,周圍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連空氣都被瞬間燒光。這麽強大的火力,俄軍本來以為能輕松拿下弗勒達,結果事實證明,他們想得有點簡單了。
弗勒達這個地方看起來不起眼,但地形對烏軍非常有利。烏軍把守的礦山位於制高點上,俄軍的進攻不得不穿過一大片開闊地,這直接讓烏軍的炮兵居高臨下,精準打擊。
別小看這點地形優勢,每次俄軍一發動進攻,烏軍的炮火就像長了眼睛一樣,準確地打到俄軍的坦克和裝甲車上。尤其是烏軍的炮兵,他們使用的是北約提供的先進火炮,射程遠、打擊精準,俄軍的車輛和人員根本沒法有效躲避。這一來一回,俄軍的裝甲部隊就這麽被烏軍打了個措手不及。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烏軍的無人機。在整個弗勒達戰場,烏軍的無人機簡直無處不在。俄軍每次的行動路線、車輛部署都被烏軍的無人機盯得死死的,完全沒有任何隱秘可言。
這些無人機不僅能即時監控俄軍的動向,還能直接為烏軍的炮兵提供精確的打擊座標。說白了,俄軍的坦克和裝甲車從出發那一刻起,就已經成了烏軍炮火下的「靶子」。
再來說說俄軍的損失。根據最近一個多月的戰報,俄軍光是坦克和裝甲車就已經損失了100多輛,特別是幾次大規模的裝甲突擊,幾乎每次都是全軍覆沒。
最慘的當屬一個摩步營,整個營在烏軍的炮火下被打得連渣都不剩,直接被消滅。這種損失,對於俄軍來說是個沈重的打擊。要知道,打仗損失坦克和裝甲車還算勉強能接受,但整個摩步營被摧毀,說明俄軍的戰術和策略出了大問題。
俄軍其實也明白,正面強攻是行不通的。於是他們決定從外圍入手,先清除掉烏軍隱藏在防風林裏的偵察小組和反坦克導彈小組。
這些烏軍小組藏在樹林中,專門伏擊俄軍的裝甲車和坦克,每次俄軍的車輛一靠近,就會遭到伏擊,損失慘重。烏軍的反坦克導彈十分致命,擊中目標後坦克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俄軍計劃逐步清除這些隱藏的威脅,確保裝甲部隊能夠安全推進。
但俄軍的計劃並沒有那麽容易實施。烏軍早就預料到了俄軍的反應,他們在弗勒達周圍布設了大量地雷。這些地雷有反裝甲地雷,也有反人員地雷,專門用來阻擋俄軍的推進。
每次俄軍的裝甲車一開動,就會踩到地雷,不是車毀就是人亡,搞得俄軍前進緩慢。俄軍之前也試過清除地雷,但由於清雷範圍太小,導致裝甲部隊只能沿著狹窄的路線前進,結果又成了烏軍炮兵的靶子。
俄軍總結了教訓,決定這次擴大清雷範圍。他們希望透過更大範圍的清雷行動,能夠給裝甲部隊留下足夠的機動空間,避免再次被烏軍釘選。寬闊的路線能讓裝甲部隊展開行動,不再受制於單一路線前進的局限性。這樣一來,俄軍就能更有效地規避烏軍的炮火打擊。
不過,俄軍真正想要的還是拿下礦山這個制高點。礦山就像烏軍的「瞭望塔」,牢牢控制著整個弗勒達戰場。只要烏軍占據礦山,俄軍的每一次進攻都會被高地上的烏軍炮火擊退。俄軍明白,奪取礦山是突破烏軍防線的關鍵,一旦拿下礦山,烏軍的防禦體系就會徹底瓦解,弗勒達也就不再難打。
為了配合奪取礦山的行動,俄軍還將重點放在了反炮兵作戰上。烏軍的炮兵一直是俄軍的心腹大患,依靠礦山高地,烏軍的炮火可以覆蓋整個戰場,給俄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
為了削弱烏軍的炮兵力量,俄軍計劃使用電子戰器材幹擾烏軍的通訊系統,同時透過空中打擊精準釘選烏軍的炮兵陣地。如果這一計劃順利實施,俄軍將有機會削弱烏軍的炮火優勢,為奪取礦山創造條件。
雖然俄軍的作戰計劃看似合理,但烏軍的防禦也不是那麽容易突破的。烏軍不僅占據了地形優勢,他們還憑借靈活的戰術和充足的武器裝備,將俄軍的進攻一次次打退。烏軍在弗勒達的防禦沒有像巴哈穆特和馬林卡那樣復雜的工事,但他們依靠地雷、無人機和炮火,成功阻止了俄軍的推進。
從俄軍的角度來看,弗勒達的戰鬥並不像其他地方那麽復雜,關鍵就在於如何突破烏軍的防線。雷區、礦山和烏軍的炮兵力量是俄軍面臨的三大難題,只要能解決這些問題,俄軍就有希望拿下弗勒達。相對簡單的防禦體系意味著,一旦烏軍失去礦山的制高點,他們的防線將不堪一擊。
不過,要突破烏軍的防線,俄軍還需要調整他們的戰術。之前的裝甲突擊和正面強攻都以失敗告終,俄軍必須采用更靈活的步兵滲透戰術,結合清雷行動和對烏軍炮兵的精準打擊,逐步削弱烏軍的防禦力量。否則,俄軍將繼續在弗勒達陷入僵局,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可以預見,弗勒達的戰鬥還將繼續。雖然俄軍在戰術上做出了調整,但要徹底扭轉戰局並不容易。烏軍憑借地形優勢和靈活的戰術,牢牢掌握了主動權。
對於俄軍來說,拿下弗勒達不僅僅是戰略上的勝利,更是一次士氣的提升,但他們還需要面對一個事實,再強的武器和火力,面對靈活機動的敵人時,也不見得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溫壓彈、導彈、火箭彈的密集轟炸未能改變弗勒達戰場上的局勢,反而暴露了俄軍在現代戰爭中的戰略短板。盡管擁有強大的火力支持,俄軍面對烏軍的靈活防禦和地形優勢,顯得力不從心。烏軍利用礦山制高點、無人機偵察以及精準炮火,成功抵禦了俄軍的多次進攻,甚至摧毀了俄軍一個摩托化步兵營。
俄軍的傳統裝甲突擊戰術在地雷和反坦克導彈的阻擋下步履維艱,無法有效突破烏軍的防線。火力雖然猛烈,但無法彌補戰術靈活性不足的缺陷,俄軍必須重新審視其進攻策略,才能在未來的戰鬥中避免類似的損失與失敗。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