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軍艦無視中方多次嚴正警告,執意南下穿越台灣海峽,這一舉動在國際社會激起千層浪。德國方面辯稱,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德國軍艦只是在行使「航行自由」的權利。
然而,在當前台海局勢高度敏感的背景下,德國的舉動無疑是在向「台獨」勢力釋放錯誤訊號,其挑釁意味不言而喻,也引發了國際社會對德國意圖的質疑和擔憂。
9月13日,德國海軍「巴登-符滕堡號」護衛艦和「法蘭克福號」補給艦駛入台灣海峽,這是自22年前德國上次派遣軍艦穿越台海後的又一次挑釁行動。
這次行動並非簡單的「航行自由」宣示,背後隱藏著德國試圖擴大其在亞太地區影響力的野心,以及其在中美博弈之間搖擺不定的立場。
面對德國的挑釁行為,解放軍早已做好充分準備,采取了果斷行動,展現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據報道,解放軍軍艦出現在了德國軍艦的東西兩側,形成了「包夾」之勢,並且解放軍軍艦的位置更加靠近台灣本島,有效地威懾了德國軍艦的挑釁行為。
有趣的是,德國軍艦雖然嘴上強硬,卻在行動上暴露了其色厲內荏的本質。在穿越台海期間,德國軍艦全程開啟了AIS訊號,這一舉動表明,德國方面實際上十分忌憚解放軍的反應,擔心引發誤判,導致不可預測的後果。
那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德國為何要執意穿越台海呢?首先,德國此舉意在刷「存在感」。近年來,德國積極發展對外關系,試圖提升其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亞太地區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自然成為了德國關註的焦點。
透過穿越台海,德國試圖向亞太地區國家表明其「積極參與地區事務」的態度,為其未來擴大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創造條件。
其次,德國的舉動也受到了美國的唆使。美國近年來不斷炒作「中國威脅論」,拉攏盟友在台海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德國作為美國的盟友,自然也承受著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不得不做出一些迎合美國意圖的舉動,以維持其與美國之間的盟友關系。
然而,德國在迎合美國的同時,又擔心徹底激怒中國,因此在行動上顯得畏首畏尾,只能透過「嘴硬」來掩飾其內心的不安。這反映出德國在處理與中美兩國關系時,缺乏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能在大國博弈的夾縫中左右搖擺。
近年來,美國將台灣地區視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棋子,不斷利用台灣問題挑釁中國,企圖「以台制華」。尤其是在拜登政府上台後,美國更是變本加厲地拉攏盟友,試圖在台海問題上形成對中國的圍堵之勢,加劇了台海地區的不穩定因素。
美國頻繁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並積極邀請英國、法國、德國等盟友加入其行列,其目的就是試圖將穿越台海「常態化」,為其未來幹涉台海問題制造借口,將亞太地區拖入地緣政治對抗的泥潭。
對於德國軍艦穿越台海一事,中國政府做出了強硬回應。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表聲明,嚴正指出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灣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絕非所謂的「航行自由」問題。
聲明強調,台灣海峽由中國內水、領海、毗連區和專屬經濟區組成,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國際水域」。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以「航行自由」為名,損害中國主權和安全的行為,並敦促德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避免損害中德關系。
正值第十一屆北京香山論壇召開之際,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何雷中將就台灣問題發出嚴正警告。他表示,任何國家都不要對台灣問題抱有任何幻想和僥幸心理,否則必將自食惡果。
何雷中將強調,解放軍有堅定的決心、堅強的意誌、強大的能力和有效的手段,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這一警告既是對美國發出的,也是對德國等試圖在台海問題上渾水摸魚的外部勢力的警示。
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任何國家都不要低估中國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能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各方利益,任何試圖挑釁滋事、制造事端的行徑都必將遭到中方的堅決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