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防部監察長辦公室公布了一份關於援台的評估報告。報告指出,美國防部運交給台灣的裝備中包括大批潮濕發黴的防彈衣、過期的彈藥等。這份報告一出,瞬間讓台灣成了國際社會的笑柄。
事情得從去年說起。2023年7月,美國宣布向台灣提供價值3.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並稱這是拜登政府首次動用「總統提用權」向台提供援助。3.45億美元,這個數碼在民進黨當局眼裏可是大手筆,當時訊息一出,他們生怕別人不知道似的,從外事部門到防務部門,紛紛對美國這一舉動表示「感謝」,高調宣稱這是「重大突破」,力求將此次「軍援」的宣傳效果拉滿。
可以說當時有多炫耀,現在就有多打臉。這是一份怎樣的3.45億美元軍事援助呢?當運輸物資的飛機落地、箱子被開啟時,台灣防務部門傻眼了。眼前哪是什麽先進裝備,分明就是一堆破銅爛鐵。不僅防彈衣上長滿了黴斑,武器彈藥也是隨意擺放,甚至保質期都過了。
按照計劃,這批軍事物資應是實用的現役裝備,直接從美軍軍火庫快速運抵台灣,但現實卻遠不如計劃中那般光鮮亮麗。這批軍事物資,在向台灣運輸之前,就已在美國加州的特拉維斯空軍基地滯留了3個月。這個空軍基地缺乏足夠的儲存空間,況且他們對要「援助」給台灣的物資也根本不放在心上,直接將其擺放在露天的空地上。再加上天空不作美,這批物資就直接浸泡在水裏了。直到經歷了3個月風吹、日曬、雨淋的「洗禮」後,這批「命運多舛」的軍事物資總算啟程前往台灣。
再來看看這批軍援物資中所謂的「重點」——270萬發子彈。據知情人士透露,這批彈藥最早可追溯到1983年制造,都可稱為「老古董」了。一些物件年代越久越有收藏價值,可彈藥時間越久,意味著效能會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會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爆炸或是卡殼等危險情況。想必,台灣防務部門看到這些銹跡滿滿的彈藥,也是很無奈。
他們原以為這些「天價軍援」是饋贈之舉,卻沒想到台灣被美國當成了「垃圾資源回收桶」,不僅沒有得到絲毫好處,還要費心費力對這些「饋贈的垃圾」進行分類和清理。
可笑的是,民進黨當局及其防務部門吃了這個悶虧之後,連句重話都不敢說,只能把所有的「委屈」往肚子裏咽。直到美國國防部釋出報告,發現「紙包不住火」後,他們才「輕描淡寫」地回應一句「交運軍援品項及狀況,已由台美雙方共同檢視、處理」。對此,台灣民眾紛紛表示,「侮辱性極強,炮灰沒有選擇裝備的權利」「民進黨當局當冤大頭,任人玩弄」。
其實,這樣的冤大頭,民進黨當局已經不是第一次當了。就拿F-16V戰鬥機的采購來說,美國多次推遲F-16戰鬥機的交付時間,可民進黨當局對此卻毫無辦法。更可笑的是,雖然戰鬥機遲遲不到,民進黨當局還得按合約約定交付采購資金。可以說,「一手交錢,一手不交貨」已成為美國對台軍售的常態。這樣看來,美國不僅把台灣當作「垃圾桶」,更是把台灣當成了「自動取款機」。
對於這樣的情況,民進黨當局當然心知肚明,但為何還要如此委曲求全?不過是幻想透過討好行為使自己的謀「獨」行徑得到美國的保護。民進黨當局頻頻臆造一種自己被美國「高看」的幻象。美國高官竄訪台灣,他們大書特書、洋洋自得;美國軍售淘汰裝備,簽署這法案那法案,甭管真真假假、訛錢多少,通通都被民進黨當局宣揚為「挺台」。不得不說,面對美國,民進黨當局已然到了奴顏婢膝的程度,卑微到了極點。
但即便這樣,美國就會高看台灣一眼嗎?實際上,台灣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遠沒有民進黨當局想象得那麽重要。美國揚言要「保護台灣」,真實的目的是什麽?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將一些過時的、淘汰的裝備高價售給台灣,在經濟上賺得盆滿缽滿。二是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要的是台灣對大陸的消耗,使大陸無法心無旁騖地搞發展、搞建設,從而確保美國的霸權地位不受威脅和挑戰。至於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美國是不會在乎的。
近期,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莊拿芬在【外交事務】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就證明了這一點。文章表示「台灣地區並非是美國維護核心利益的關鍵,相反,武力‘協防台灣’是高風險、低回報的行為」。美國戰略界深知,如果出兵「協防台灣」,將會極大地損害美國利益,因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系基礎中的基礎。
「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民進黨當局、「台獨」分裂勢力買多少美國武器,抱美國多少次「大腿」,都無法改變兩岸統一的大勢,只會讓自己在沼澤中越陷越深,將台灣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
歷史會充分證明: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等待他們的,一定是歷史公正的審判!
作者 / 三寸日光
欄目主編:趙翰露
文字編輯:盧曉川
本文作者:鈞正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