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初伊朗對以色列實施了最猛烈的一輪導彈攻擊,雙方對於攻擊的效果說法差距懸殊。但多個訊息源顯示伊朗導彈群確實穿透了以色列和美國的聯合防線、造成了不小的破壞。事件令伊朗的導彈部隊成為被關註的焦點,這是一支什麽樣的部隊?它的裝備處於怎樣的水準?在後續較量中,伊朗要與美以對抗,實力究竟如何?
Part.
1
10月1日晚,伊朗發動了一場名為「真實承諾2」的空襲行動,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莎拉米下令向以色列發射了200枚導彈。目標直指以色列的重要軍事設施,包括摩薩德總部、防空雷達系統以及內瓦提姆和特拉諾夫兩個空軍基地。
根據伊朗方面的訊息,此次行動是對以色列暗殺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和伊朗革命衛隊高級將領阿巴斯·尼爾福魯尚的報復,同時也是對美國和以色列在該地區持續軍事幹涉的回應。
此次襲擊是伊朗對以色利發動的有史以來導彈使用最多、最集中的單次打擊行動。
軍事專家 王雲飛:
伊朗這次的導彈襲擊還是為自己留有余地,它並沒有襲擊民用目標,比如商業中心、居民區等,只打擊了軍事目標,說明它不想把戰爭無限制地升級,想要防止伊以之間發生大規模的武裝沖突。
伊朗革命衛隊事後宣布發射的200枚導彈中,有超過90%的命中率,導彈成功擊中了以色列領土上的軍事戰略中心,摧毀了一些以色列空軍和雷達基地,擊毀了兩個編隊的F-35戰鬥機。
而以色列軍方稱,此次襲擊導彈攔截率高達90%,以色列空軍沒有在這次襲擊中受到損害,其飛機、防空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正常。同時,以色列政府不僅未公布襲擊導致的傷亡情況,還實施了嚴格的新聞管制,禁止非官方釋出的導彈落點照片流傳。
軍事專家 薩蘇:
在戰爭中進行軍事方面的資訊遮蔽是正常現象。過度透明反可能藏詐。關於此次飽和攻擊對以色列的具體影響,眾說紛紜。但可以確認的是,盡管人員傷亡有限,伊朗的攻擊確實在以色列多個關鍵防空設施,如軍事基地,留下了痕跡。這表明以色列防空系統未能全面阻擋伊朗的突破。
盡管以色列和美國淡化了此次襲擊的影響,稱導彈防禦系統成功攔截了大部份導彈,但實際損失依然引發了廣泛關註。
根據行星實驗室公布的衛星影像,伊朗導彈襲擊造成了內瓦提姆空軍基地內至少30處彈坑,損毀了多座建築和設施,尤其是機庫、滑行道以及一條跑道受損嚴重。
10日,以色列官方承認空軍基地遭到襲擊,但並不承認F-35戰機受損。
軍事專家 王雲飛:
它的機場肯定受到摧毀了,難以掩飾,圖片清晰顯示多處機庫與飛機掩體遭破壞,事實不容否認。至於飛機損毀數量,尚無定論。伊朗宣稱摧毀20架F-35或有誇大,但以色列聲稱無一受損則顯誇張。
此次導彈襲擊效果眾說紛紜,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襲擊後發表公開演講稱,「抵抗力量不會因這些犧牲而退縮,勝利必將到來。任何人、任何組織對以色列政權發動的每一次打擊,都是對該地區以及全人類的巨大貢獻。」
哈馬斯稱,伊朗這次光榮的襲擊向猶太復國主義敵人及其法西斯政府發出了強烈的資訊。
軍事專家 薩蘇:
伊朗此次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不僅是軍事行動,更兼具政治意圖,目的是展示其反擊能力及對既有立場的堅守。作為真主黨的支持者,伊朗此舉是向世界宣告其無所畏懼,此資訊不僅針對以色列,亦向其「抵抗之弧」內的盟友傳遞,伊朗將繼續原有路線,並沒有放棄和以色列的對抗。這可能促使中東部份國家此後會直接或間接支持伊朗,這正是伊朗所期望的。
Part.
2
以色列面對此次襲擊並未主要依賴其知名的「鐵穹」防禦系統。「鐵穹」雖擅長攔截低空火箭和炮彈,但難以應對高超音速的彈道導彈。為應對伊朗的襲擊,以色列動用了「大衛投石器」系統來防禦短程和中程導彈,以及「箭2」和「箭3」系統,用於攔截遠端彈道導彈。
根據以色列國防軍和美國軍方的說法,絕大多數導彈都被有效攔截且未造成重大損失。此外,美國部署的驅逐艦發射了12枚攔截彈,約旦的防禦系統也參與了此次應對。盡管如此,以色列的軍事基地、摩薩德總部外,均能看到多處導彈爆炸後的彈坑。
此次,伊朗導彈襲擊已展示出強大的威懾力,對以色列的防禦造成了巨大壓力。
美專家表示,除「法塔赫-1」型彈道導彈外,伊朗還有可能使用了射程為1400公裏的「凱巴爾沙肯」彈道導彈。但根據衛星影像顯示,由於導彈的導航系統仍受到以色列電子幹擾的影響,大部份導彈未能精準打擊關鍵目標,更多落在空軍基地外圍的基礎設施上。
軍事專家 薩蘇:
此次伊朗發射的導彈中包含「法塔赫-1」型,該導彈在伊朗武器庫中獨具特色,屬彈道導彈卻兼具巡航導彈特性,即再入大氣層後具備末端制導能力,可調整飛行方向,如由東轉向西。這使得高速且變向的導彈對攔截系統構成極大挑戰,難以有效攔截。
在這場矛與盾的較量中,伊朗導彈還是部份擊中以軍軍事基地,已對以色列構成了實質性威脅,並可能影響以色列未來在加沙和黎巴嫩的軍事決策。
有媒體分析稱,伊朗導彈襲擊戰術提升,是此次成功襲擊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透過飽和式攻擊提升突防效率,另一方面使用不同類別的導彈打亂防禦系統辨識。
軍事專家 薩蘇:
飽和式攻擊就是超出對方的防空系統的防衛範圍,例如200枚導彈,遠超對方防空系統的應對能力而實施打擊。伊朗導彈成本較低,單價約50至100萬美元,而以色列攔截導彈費用高昂。透過復合型導彈進行飽和式攻擊會讓以色列陷入兩難,因難以即時判斷導彈型號,選擇合適的攔截技術就成為關鍵難題,往往只能采用最高級別的攔截方式,導致防空成本激增。
Part.
3
伊朗的彈道導彈發展始於兩伊戰爭期間,在經歷了早期的技術引進和生產後,逐步實作了從依賴進口到自主研發的轉變。
進入21世紀,伊朗成功研發了多款中短程導彈,如「法塔赫」系列和「佐勒法加爾」系列,這些導彈極大提升了其戰場反應速度和打擊精度,具備靈活機動、難以攔截,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加快推動了伊朗導彈技術的現代化成為其軍事戰略的核心。
伊朗透過與北韓和俄羅斯等國的技術合作,在導彈設計、制導和打擊能力方面不斷提升。近期,伊朗獲得了「伊斯坎德爾」導彈技術,該技術顯著提升了伊朗在固體燃料推進和制導系統方面的能力,增強了導彈的反應速度和打擊精度,完成了在技術上質的飛躍。
透過購買俄羅斯「S-300」防空系統,大幅提升了伊朗的防空能力,為其反導系統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目前,伊朗透過不斷展示其導彈技術,有效抵禦了外部威脅,增強了其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話語權。
伊朗的彈道導彈部隊直接歸屬於革命衛隊空天軍,卡迪爾導彈司令部是彈道導彈部隊作戰指揮機構,下屬5個彈道導彈旅,有3所院校負責培養彈道導彈技術人員以及相關軍事人員。
軍事專家 薩蘇:
伊朗導彈部隊核心由5個導彈旅、15個導彈營構成,有一部份部署在伊朗本土,也有部份推測位於伊拉克北部或敘利亞。該部隊被譽為中東機動「小霸王」。此次襲以行動,據估6個導彈營參與,每營配備24具發射架,總計近200枚導彈。伊朗此次出動兩旅六營,已達其導彈打擊能力的上限。估計導彈部隊及安全部隊總人數超一萬,標誌著其已成為中東戰略級力量,而非僅限於戰術層面。
目前,伊朗導彈部隊擁有不同射程的導彈3000多枚,部份中程導彈射程達到2500公裏。為了保護這些導彈,伊朗導彈部隊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完備的地下工事,其中一些基地深達1500米,可躲避對方的偵察和打擊,導彈可直接從地下洞庫發射,具備極強的戰時生存能力。
伊朗火箭軍司令阿米拉利·哈吉紮德曾表示,在不同省市、不同城鎮、不同山區都有伊朗的導彈部隊,導彈部隊已成為懸在以色列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伊朗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引發了巨大的震動,拜登申明了他對以色列安全如鋼鐵般牢固的承諾,明確譴責伊朗10月1日對以色列的彈道導彈襲擊。
美國副總統哈裏斯譴責了襲擊,並支持美軍協助以色列擊落導彈的行動。與此同時,英國、德國和歐盟領導人警告此次襲擊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地區沖突。
BBC前編輯曼紮普爾評論稱,伊朗這次導彈襲擊不僅改變了中東格局,也改變了世界軍事格局。面對伊朗的攻擊,以色列和美國的所有防禦行動都失敗了。
軍事專家 王雲飛:
美國立場具有雙重性:一方面譴責以色列對包括黎巴嫩真主黨和加沙走廊在內的平民傷害,另一方面卻對以色列打擊真主黨的軍事行動表示理解,僅要求其減少殺戮。對於哈尼亞和納斯魯拉等人,西方視其為恐怖分子,從而認定以色列的行動合法。這種表態明顯帶有偏見和雙重標準。
Part.
4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伊朗導彈襲擊之後首次發聲稱:「伊朗今晚犯下大錯,將為此付出代價」。
10月9日,以色列防長加蘭特表示,「我們的攻擊將是致命的、精準的,最重要的是令人驚訝的。」,「他們不會明白發生了什麽,也不會明白是怎麽發生的。」
軍事專家 薩蘇:
以色列針對伊朗的潛在打擊策略有三:一是實施斬首行動,但難度頗大;退而求其次選擇攻擊伊朗核設施,以阻斷其核彈制造能力,然而不受美國支持。因此,以色列最可能采取的行動是打擊伊朗的石油設施,在經濟方面施壓。然而,此策略實為雙刃劍,雖能給伊朗帶來損失,卻也可能因民生困苦加劇,使伊朗民眾更加團結於政府周圍,同時加深對以色列的仇恨。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9日公布的最新聲明顯示,如果以色列對伊朗采取報復行動,伊朗將襲擊數十個以色列的安全、軍事和經濟中心。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顧問查巴利稱「這只是伊朗將來對以色列實施致命打擊的預演」,伊朗的打擊證明以色列的「鐵穹」防空系統只是一個「篩子」。查巴利警告,如果以色列敢襲擊伊朗,伊朗將在1分鐘內向以色列發射上千枚導彈。
軍事專家 王雲飛:
從伊朗的指揮體系調整及導彈部隊的臨戰訓練來看,它明顯在籌備第二次打擊。盡管有誇大言論稱伊朗將用3000枚導彈摧毀以色列,實際情況是,其導彈大多射程有限,僅約400枚能及以色列,但這一數量仍足以對以色列構成重大威脅。
軍事專家 薩蘇:
以色列也知道了,現在看起來伊朗的導彈確實對以色列是有威脅的。
伊朗的導彈力量給中東局勢帶來了新的變量,其威脅力足以震懾以色列及其他地區。未來,伊朗極有可能繼續提升其彈道導彈的精度和射程,並可能對外展示更強的戰鬥力,這不僅為中東局勢帶來不穩定因素,也有可能引發新的軍備競賽。
伊朗導彈不僅可以直達以色列本土,還有掐住海灣地區石油通道的攻擊能力。伊朗攻擊力加強,不過它裝備的整體實力要與以色列、美國抗衡仍有差距。雙方硬碰硬,戰火蔓延更廣,地區形勢惡化。
制片人:王瑞雪
編導:易晏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