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炮火硝煙中,戰士黃幹宗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被俘。
誰曾想,俘虜他的竟是兩名女兵!從此,黃幹宗便過上了被「壓寨」的日子。
13年間,他雖身在越南,但心系祖國。直到有一天,一個不起眼的啤酒瓶蓋,竟成了他重返故裏的關鍵!
這13年,他經歷了什麽?又是如何重返祖國的懷抱?
本文陳述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戰火紛飛時被越南女兵「擄走」
1979年的冬天,寒風凜冽,戰火紛飛,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對越自衛反擊戰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出生在中越邊境小村莊的黃幹宗,個子不高,相貌清秀,乍一看還有幾分女孩子的嬌俏。
村裏人常笑他「像個姑娘家」,調侃他是個「娘娘腔」。
誰曾想,這樣一個斯斯文文的小夥子,竟也在戰爭爆發後毅然決然地拿起武器,隨著民兵連奔赴前線。
初到部隊的黃幹宗還有些拘謹和羞澀。
雖然他也曾在村裏參加民兵訓練,但畢竟從未上過戰場。
看著身邊一個個身強力壯的戰友,他有些自卑,總擔心自己會拖後腿。
連長看出了他的憂慮,鼓勵他:咱爺們兒不能只看外表。
關鍵是骨子裏有股子勁兒,敢打敢拼,不怕犧牲!再說了,你不是分到運輸連了嗎?那也是前線的重要保障!
黃幹宗聽了連長的話,心裏一下子踏實了許多。
是啊,運輸連雖然不用沖鋒陷陣,但給前線送彈藥、運糧草,同樣是一份光榮的差事。
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祖國,為邊疆父老鄉親,盡一份力。
誰知厄運降臨得如此之快。
就在黃幹宗滿懷憧憬地期待自己的第一次任務時,意外發生了。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部隊駐地突遭越軍炮擊。
尖銳的哨音劃破夜空,炮彈在不遠處轟然炸裂,大地都在震顫。
「敵襲!快撤!」一聲令下,黃幹宗和戰友們倉皇逃竄,四散奔逃。
黃幹宗心驚膽戰地在漆黑的山林間狂奔。
槍炮聲漸漸遠去,他才喘著粗氣停下腳步。
定睛一看,哪裏還有半個戰友的影子?
黃幹宗已經迷失方向,只有參天巨樹和低矮灌木叢沈默地包圍著他。
「完了,這下怎麽辦?」黃幹宗心裏直打鼓。
他試圖辨認方位,卻只看到影影綽綽的樹影在風中搖曳。
正當六神無主之際,腳下突然一絆,他重重地摔倒在地,後腦勺「砰」地挨了一記,眼前頓時一黑,不省人事。
再次睜眼時,入目的是兩張陌生的面孔。
借著微弱的火光,他看到兩個女人,一個叫阿萍,一個叫阿英。
她們身著越軍軍裝,手裏端著槍,正用狐疑的眼神打量著自己。
黃幹宗心裏「咯噔」一下,頓時明白了什麽叫「出師未捷身先死」。
自己才剛上戰場就落入敵手,還是兩個女兵抓的現行,這下可怎麽和戰友們交代?怎麽對得起父老鄉親的期望?
但現實容不得他多想。那兩個女兵用槍指著他,用蹩腳的漢語喝道:「別動!再動就開槍!」
黃幹宗只得舉起雙手,做出投降的姿勢。
心裏卻在盤算:她們會把自己怎麽樣?會不會把自己當俘虜,關起來審訊?還是直接就地正法?
接下來發生的事,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那兩個女兵非但沒有要置他於死地的意思,反而收起了槍,對他噓寒問暖起來。
原來,這兩個女兵也是被迫上戰場的苦命人。
她們厭倦了戰爭,只想逃離硝煙,過些太平日子。
而黃幹宗的出現,在她們眼裏無疑是天賜良機。
一個健壯的男人,不正是她們隱居山林的最佳幫手嗎?
就這樣,黃幹宗被兩個女兵「擄」進了大山深處。
13年「壓寨夫」生涯
她們白天輪流看守,夜裏也睡在他身旁,生怕他趁機逃跑。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三個人合夥搭了個簡陋的棚子,餓了就去林子裏挖點野菜充饑,渴了就到山泉邊舀幾口水解渴。
蚊蟲叮咬,毒蛇出沒,野獸的嘶吼聲不時傳來,讓黃幹宗心驚膽戰。
他心裏後悔不已,恨自己為何如此倒黴。
好幾次,他趁阿萍和阿英不備,偷偷溜進叢林,想要逃離這個「囚籠」。
可每次要麽被她們發現,被押著回來;要麽在茫茫林海中迷失了方向,饑寒交迫地被她們找回。
一次,他在叢林中不慎被毒蛇咬傷了腿。劇痛之下,他昏倒在地,渾身高燒不退。
阿萍和阿英找到他時,他已經奄奄一息。
她們沒日沒夜地照料,煎藥餵水,終於讓他撿回一條命。
或許是一起患難真情流露,又或許是日久生情,黃幹宗漸漸對阿萍動了心。
阿萍對他更是百般呵護,事事體貼。兩人就這樣「同居」了下來,雖沒名分,但勝似夫妻。
就這樣,三人在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相依為命,日復一日。
盡管生活清苦,物資匱乏,但在這遠離戰火,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倒也相安無事。
時間一長,黃幹宗對逃離的念頭也慢慢淡了。
他開始學著去適應,去接受眼前的一切。
在每天的勞作中,他結實的臂膀成了阿萍和阿英最堅實的依靠。
直到一天,三人在林中打獵時,無意中發現了幾個做工粗糙的陷阱。
這不禁讓他們心生疑竇:在這與世隔絕的原始森林裏,難道還有其他人的存在?
懷著好奇,他們順著陷阱周圍的痕跡,搜尋了一圈又一圈。
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隱蔽的山洞。洞裏,赫然是一個不大的難民部落!
原來,這些人和他們一樣,都是逃難到此,想在這避世之地茍且偷生。
大家互訴衷腸,倍感親切。有了「鄰居」的日子,顯然要好過許多。
黃幹宗和阿萍、阿英也搬進了部落,和大夥兒一起勞作,一起生活。
阿英也在部落裏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喜結連理,成了有夫之婦。
歲月如梭,轉眼十多年過去。
黃幹宗和阿萍的感情日漸深厚,生活雖然清貧,但也其樂融融。
然而,故鄉的召喚卻始終縈繞在黃幹宗心頭,揮之不去。
一個啤酒瓶蓋助他重返故土
一天,黃幹宗在打獵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破舊的酒瓶。
他拾起一看,竟然是一個中國產的白酒瓶!
黃幹宗的心猛地一顫:戰爭該是結束了,不然這裏怎麽會有中國貨?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部落裏的商販打聽,得知戰爭早已停息,中越兩國恢復了往來。
黃幹宗頓時熱淚盈眶,回國的念頭愈發強烈。
黃幹宗深知,這意味著要與阿萍和孩子分離。
他們一起生活了這麽多年,感情早已深厚如初。
可內心深處,對故土家園的眷戀,對父母的思念,卻是如此強烈,令他難以割舍。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黃幹宗終於下定決心:他要回家!
1991年的一個秋夜,夜色朦朧,蟲鳴陣陣。
黃幹宗悄悄起身,凝視著熟睡中的妻兒,淚水悄然滑落。
他多想帶他們一起走啊,但又怕阿萍舍不得離開這裏。
他輕手輕腳地收拾了些簡單的行囊,趁四下無人,悄然離開了部落。
商販們早已等在村口,帶著他穿過崇山峻嶺,跋山涉水。
一路風餐露宿,顛簸困頓。終於,他們來到了中越邊境。
當熟悉的國旗映入眼簾,當親切的鄉音傳入耳畔,這個歷經磨難的男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淚流滿面。
回到家鄉,黃幹宗的到來猶如一個奇跡。
80多歲的父母以為他犧牲在了戰場,卻從未停止過思念和祈禱。
當兒子突然出現在眼前,老兩口喜極而泣,泣不成聲。
後來,黃幹宗在邊境附近開了一個小賣部,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可對阿萍的思念如影隨形,分別時的場景總是在夢中浮現。
他後悔沒帶上妻兒一起回來,也許她會願意跟自己生活在中國吧。
親朋好友勸他再找個伴兒,可黃幹宗心裏裝不下其他人了。
他常常一個人呆坐著,望著那座曾經困住他的大山,期盼有朝一日還能和阿萍重逢。
結語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普通人也在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戰爭從來都是一場悲劇,受害的是手無寸鐵的百姓。但即便在最艱難的時刻,愛與善意也從未缺席。
願世間再無戰爭,願人人都能擁有安寧喜樂的生活。這就是黃幹宗的故事,一個特殊時代下普通人的縮影。盡管經歷坎坷,他依然保有一顆善良寬厚的心。對故鄉的眷戀,對親人的牽掛,構築了他跨越13年的精神長城。這份執著最終讓他重返故裏,活成了一個傳奇。
【參考文獻】法制博覽2014.第19期——【越戰趣聞:越南兩女兵捉中國男子當丈夫】三難忘2013.廣播傳奇——對越自衛反擊戰英雄事跡 中國之聲著. 廣播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