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專門針對中國轟-6?美軍F-18攜帶4枚AIM-174B首次亮相

2024-09-18軍情
在2024年9月11日晚上播出的【淬火】第一集中,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的轟-6K型轟炸機掛帶YJ-12型反艦導彈,實施航空制海作戰的畫面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據YJ-12型反艦導彈的射程,參看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戰時的展開範圍,轟-6K完全有把握在航母打擊群本艦的艦空導彈火力範圍之外發起防區外打擊,以最大限度地確保反艦導彈載機的戰場生存能力。
面對我軍的空射反艦導彈,很顯然美國海軍航空兵有點著急了,這不就開始發展自己的空中截擊能力。
AIM-174B的進展
近日,有美國軍迷在網上釋出了幾張照片,內容是常駐加利福尼亞州穆古角海軍航空站的美國海軍第9試驗與評估中隊(VX-9),編號為166673號F/A-18F型戰鬥機的空中畫面。
影片畫面中,這架F/A-18F型戰鬥機使用了黑色「吸血鬼」塗裝,全副武裝,張牙舞爪:
左右翼尖掛架掛載了AIM-9X第四代近距格鬥彈,這是F/A-18E/F戰鬥機標準配置的格鬥彈。左右機翼外段掛架和機腹掛架一共掛載了3枚AIM-120D型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對空導彈,該彈的效能略低於PL-15。
在機腹下方則掛載了一個帶有「軍團」吊艙的副油箱,這是美軍為了彌補自己的戰術飛機缺乏光電瞄準系統(EOTS)而做出的妥協,在副油箱前方加裝了一個光電雷達。
據稱,對於空中目標的廣域搜尋範圍接近平面縫隙陣雷達,且可以透過雙機長基線幹涉測量的方法對目標進行精確測距,以對機載空對空導彈進行射控引導,但是機體空間很小以至於將光電雷達安裝在了副油箱前面,這多多少少顯得有些抽象了。
當然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這架編號166673號的F/A-18F戰鬥機的掛架掛了個滿滿當當,除了2枚AIM-9X和3枚AIM-120D,最大的亮點在於機翼下方掛載了足足4枚AIM-174B型超遠端空對空導彈,說是AIM-174B,實際就是艦載RIM-174「標準-6」艦空導彈的空射版本。
其實,美軍的F/A-18E/F戰鬥機掛載「標準-6」艦空導彈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記得早在2021年4月份的時候就被目睹過,咱們還專門寫文章提了這件事,其後F/A-18E/F和「標準-6」的組合陷入沈寂。
一直到今年4月份,有美國爬墻黨在加利福尼亞州美國海軍中國湖試驗場上空,拍到了一架攜帶「標準-6」導彈正在測試的F/A/-18E/F照片,同時還發現機翼翼尖似乎掛載了遙測吊艙,證明這款「陸彈上天」的空對空導彈,還在進行實彈測試。
決定性的證據則來自於今年「環太平洋-2024」聯合軍事演習,在「環太平洋-2024」中,美國海軍參演的「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編內第113戰鬥攻擊機中隊(VFA-113)的一架F/A-18E型戰鬥機,被拍到在機庫中掛載了一枚「標準-6」艦空導彈的空射版訓練彈,型號編號為DATM-174B。這起碼證明,AIM-174B導彈的掛飛彈已經裝備部隊了。
接下來,就是咱們看到的這張VX-9中隊的F/A-18F戰鬥機掛帶4枚AIM-174B型空對空導彈的照片了。
從照片特征分析,這4枚導彈彈體上全部塗裝了藍灰色環,證明這些導彈和出現在「卡爾文森」號的導彈一樣,都是用於訓練的掛飛彈。以4枚的掛載數量來看,似乎證明美國海軍這是在對F/A-18F型戰鬥機進行極限掛載測試,測試不同作戰構型下的掛載方案。
但是,不管怎麽說,美國海軍航空兵裝備空射版「標準-6」導彈,這個證據現在越來越多,細節也越來越明晰了,估計距離實彈裝備、放出實施實彈發射訓練的影片,距離已經不會太遙遠了。
超遠端空空彈的需求
美國海軍航空兵著急忙慌地把「標準-6」導彈給改成了空對空導彈,到底有沒有用處呢?其實還是有點用的,只不過作戰效能比較捉急就是了:
說「有點用」,它最起碼解決了美國海軍航空兵現在嚴重缺乏遠端截擊能力的問題。冷戰時期的美國海軍航空兵遠端截擊能力是靠F-14A帶著AIM-54C「不死鳥」,透過艦隊「鏈鋸」戰術完成的。
F-14A戰鬥機分為兩個4機梯隊前出350海裏,使用的「不死鳥」導彈可以管60海裏左右,形成主要威脅方向上,超過400海裏的前出火力範圍。
這對於蘇聯紅海軍火箭航空兵圖-16K,圖-22M轟炸機攜帶的Х-22、K-26等反艦導彈400千米左右的射程來說基本上是綽綽有余了。
根據美國海軍航空兵的計算,2個F-14A的4機梯隊就可以防禦紅海軍半個團的圖-22M的全力突擊。可以說,F-14A加上AIM-54C的組合簡直就是BUG,確立了航母戰鬥群強大的攔截能力。
相比F-14A加上AIM-54C的組合,冷戰結束後的F/A-18E/F+AIM-120D其實並不弱,它同樣可以確保300海裏的攔截範圍,加上50海裏左右的不可逃逸攔截半徑。唯一的問題是,現在的反艦導彈射程大大提高。
如俄羅斯的P-800反艦導彈,空射型射程動輒在600千米以上,此時你再維持500到600海裏的空中攔截火力範圍,最多也就能夠將將夠到人家開火範圍的邊,相比之前F-14A戰鬥機加上AIM-54C的組合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兒。
所以,我們現在說,F/A-18E/F的空戰攔截能力,理論上來講相比冷戰時期美國航母戰鬥群(CVBG)經典的「雄貓」加「不死鳥」組合是不差的,唯一差的一點在於:時代變了,反艦導彈的射程相比以往大大提高了。
這也決定了,美國海軍現在必須搞一款射程足夠遠,能夠覆蓋假想敵實施航空制海作業時的反艦導彈射程。而且,這個射程最好還有比較大的余量,讓海軍航空兵有足夠多的反應時間的遠端空對空導彈,確保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的艦隊防空作戰能力。
F/A -18與AIM-174B
因此,現在美國海軍急著把「標準-6」艦空導彈給弄到F/A-18E/F上,從無論是從裝備還是從戰術角度來說是不難理解的:
從裝備角度來講,以美國海空軍現在的裝備研發速度和工程管理難度,你搞什麽新裝備,沒個四五年時間都搞不出來,形成戰鬥力的周期,要以五到八年計算。也就是說,就算現在開始研發,沒到2030年別想真正堪用……
那麽,從2020年到2030年這十年時間怎麽辦?難道美國海軍航母就這麽裸奔?因此,必須首先解決有無問題。要解決有無問題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短平快,借用現有裝備能用就直接用了。
正好,「標準-6」艦空導彈對於美國海軍來講,算是個新裝備,技戰術效能比較先進,而且技術上也比較成熟,艦空導彈改空對空導彈也不存在什麽問題。所以,被美軍拿過來直接改進成為空對空導彈以此解決航母打擊群的艦隊防空問題,從裝備研發的角度上來說,咱們倒也不難理解。
從戰術角度上來說,「標準-6」艦空導彈改成了空對空型號AIM-174B之後,確實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高美國海軍航空兵的艦隊防空能力。F/A-18E/F戰鬥機在執行空中戰鬥巡邏任務時,一般可以確保300海裏以外活動2個小時的作戰半徑。
再以「標準-6」的射程來看,海基型的「標準-6」導彈可以確保200海裏左右的火力範圍,末段存速在2倍音速左右,可以打轟炸機類目標,我們就算空射型的理想射程和海基型類似。
那麽一來二去,F/A-18E/F加上AIM-174B的組合,可以確保500海裏、也就是900來千米的火力範圍,用於覆蓋典型的新一代戰役級反艦導彈。比如P-800和YJ-12加上轟炸機的組合綽綽有余了。
因此,F/A-18E/F加上AIM-174B,如很多大佬說的那樣,這就是新時代的「雄貓」加上「不死鳥」。
AIM-174B好用嗎
但是,我們還是那句話:時代還在變化,你現在解決了500海裏的對空攔射問題,可我們手頭的裝備它也是在變化的啊。
你看2022年的珠海航展,轟-6K的機翼底下掛的是什麽東西,已經不是YJ-12這種亞燃沖壓發動機反艦導彈了,掛載的可是空射高超音速飛行器!這可是個射程在1000千米級別的東西,你確定靠F/A-18E/F加上AIM-174能解決得了?很明顯,解決不了吧。
同時,F/A-18E/F這個飛機的飛行效能比較捉急,飛機的超音速效能比較差,而且飛機還有些更加莫名其妙的設計。
比如它的掛架就有一定的外傾角,否則會導致投彈時航空武器砸到機翼上,而4個帶外傾角的主武器掛架對飛機的阻力影響可想而知。美軍飛行員抱怨說,這4個武器掛架「跟減速板一樣」……
就比如這兩天被拍到的VX-9中隊的那架F/A-18F,帶著4枚AIM-174B,單枚導彈的重量在686千克左右,這麽重的導彈加上這麽大的阻力,估計這架F/A-18F戰鬥機連超音速飛行都困難,在實施空中攔截任務時限制很多。
比如來襲機群是多方向來襲的情況下,攔截機被吸引到一側攔截其中一個梯隊,而另外一個梯隊從另一側突襲,就會造成極大的混亂……
總的來說,雖然美國海軍把「標準-6」弄到飛機上,多多少少算是個短平快專案,但是這一專案的限制性因素很多,也沒有想的那麽靠譜,要反制也並不是那麽困難,這是大伊萬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