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正式批準,日菲可相互駐軍,亞太不需要「小圈子」!中國新戰術亮相,菲律賓徹底傻眼了!個別國家不要心存僥幸,挑釁中國,中國必會出手!
近日,菲律賓參議院批準了一項重要協定——【互惠準入協定】(RAA),這標誌著菲律賓和日本在防務合作上邁出了新的一步。
據悉,該協定將加強菲律賓的「海域感知能力」,包括技術轉讓、情報共享,以及與日本的深入合作。
這也是日本在亞洲簽署的首個此類協定。
簡單來說,【相互準入協定】允許兩國軍隊進入對方的領土進行部署,並開展聯合演習和訓練,還能共同應對自然災害。這一舉措似乎是為了提高所謂的「海洋安全感知能力」。
然而,如果我們撥開表面的華麗辭藻,就會發現這背後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地緣政治動機。
這項協定不僅深化了菲日的安保合作,也使得兩國的軍事關系更加接近「準同盟」,同時進一步強化了日本在亞洲的軍事存在。
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菲律賓和日本一直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持強硬立場。
可以說,這是一場由美國導演、日本領銜、菲律賓配合的戰略大戲,目的非常明確,就是遏制中國,推動亞太局勢走向更大的不穩定和分裂。
尤其需要註意的是,日本還在透過「四邊機制」(QUAD)試圖拉攏美國、澳洲和印度,頻繁進行海上聯合演練。
正在計劃中的,將於明年進行的美日印澳聯合訓練和美日菲演習就是這樣的「小多邊框架」的一部份,打著「海上安全」的旗號,實質上卻在推動亞太地區的軍事化。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陣見血的指出,亞太地區不需要軍事集團,更不需要制造對抗的「小圈子」。
所謂的「互惠準入協定」,看似雙贏,卻更像是美國利用其盟友幹預亞太事務、加強對華戰略包圍的一顆棋子。
而菲律賓還天真地認為,透過外部力量可以在地區博弈中獲利,卻沒意識到,這樣的選擇可能讓自己成為大國對抗的犧牲品,甚至使本國陷入不必要的動蕩。
有分析指出,2024年是南海安全形勢的重要轉折點。在2016年南海仲裁裁決後,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穩定局勢,與聲索國的關系也有所改善。
然而,近期中菲在黃巖島和仁愛礁周邊頻繁出現爭端,讓這一穩定趨勢受到挑戰。
一直以來,中國主張南海問題應透過直接相關國家之間的談判來解決,而非讓外部勢力插手幹預。
菲律賓與日本的軍事合作不僅無視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還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地區安全危機。
面對任何侵犯行為,中國一定會出手。
就在菲律賓積極與外部勢力勾連之際,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突然聲稱發現了一種新的挑戰——中國海警船正在使用一種「AIS幹擾戰術」。
簡單來說,AIS,也就是自動辨識系統,是船只用來互相交換位置資訊的工具。正常情況下,這個系統可以讓船只之間共享航速、航向、船名等重要資訊,確保海上航行的安全。
然而,問題來了:菲律賓海警表示,他們無法定位到中國海警船的具體位置和運動軌跡。
菲海警發言人塔裏埃拉還以21543號中國海警船為例。
這艘船通常活躍在黃巖島附近,然而,菲律賓方面表示,自從這艘船的定位資訊被所謂的「幹擾加密」之後,其航跡竟然出現在了西非、印尼、甚至印度洋的東西海岸。
塔裏埃拉對此感到不解,直言這些資訊根本不符合邏輯。
對於菲律賓海警來說,看著一大堆失真的航行軌跡,簡直是一頭霧水,沒法做出有效分析。
這種情況讓菲律賓感到非常棘手,因為他們無法準確掌握中國海警船及其他船只的動向。這妨礙了他們做出及時決策和快速反應。
而國際海事組織並沒有對AIS的使用設定強制性要求,特別是在涉及軍艦和海警船時,AIS的使用更加靈活,不可能有硬性要求,只是航行技術高低的問題。
不開AIS系統,確實可能會難以保證航行安全,但我們有能力透過其他偵察監視手段掌握海上態勢,當然就可以關閉AIS系統,同樣可以確保航行安全。
當然了,菲方也可以這樣做啊,要怪就怪自己能力不夠,顯然,對於這一點,菲方是清楚的,所以又選擇與日本合作,簽署協定,提升「海域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