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士兵的步槍上配備了各式各樣的瞄準鏡,看起來繁復如同聖誕樹。相比之下,解放軍的步槍大多簡單無附加器材。這種差異背後,是否是因為缺少資金或技術來配備這些高級瞄準鏡呢?
首先,成本確實是一個關鍵因素。無論是傳統的機械瞄準鏡還是現代的光學瞄準鏡,其價格都不菲。以美國的EOT553全像瞄準鏡為例,這種瞄準鏡的最大優勢在於它可以在各種光線條件下迅速且準確地釘選目標。它具備高度的可靠性與耐用性,可以應對嚴苛的戰場環境及各類碰撞和震動。相較於傳統的機械瞄具,全像瞄準鏡能顯著提高士兵對彈道的控制。
盡管不清楚美軍的具體采購成本,但國內一些廠商已能復制這種瞄準鏡,零售價格大約為2800元人民幣。假設解放軍以半價采購,每個瞄準鏡的成本也需要1400元。考慮到解放軍有300萬把步槍,這將涉及數十億人民幣的投資,並且瞄準鏡還屬於消耗品。
全像瞄準鏡雖好,但並非最頂尖,因為它不具備放大功能。美軍使用的瞄準鏡種類繁多,從553這種基礎型到具有夜視功能的紅外瞄準鏡,以及能夠透視障礙物的微波探測瞄準鏡,後者需要外接電源。還有價格上萬美元的增強現實瞄準鏡,能在夜間清晰顯示敵人輪廓,但連許多美軍士兵也負擔不起。
許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高級瞄準鏡的成本有時甚至超過幾支步槍的價格。
技術層面上,美國的確在瞄準鏡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中國則主要是在模仿之中。美國的瞄準鏡市場龐大,覆蓋廣泛的民用領域,使得研發企業能夠透過商業利潤來推動技術發展。美國人口超過3億,擁有的槍支超過4億,還不包括非法槍支,這為瞄準鏡的開發提供了龐大的市場。
而中國的市場相對較小,除了軍警使用外,平民幾乎不接觸瞄準鏡,因此缺乏足夠的市場支持來推動技術發展,瞄準鏡的研發主要依賴官方機構。
從軍事戰略上看,解放軍與美軍的思路也大不相同。美國強調個人作戰能力,而解放軍則更加重視集體合作。美國軍隊經常參與治安戰鬥,對手常常是裝備簡陋、組織松散的地方力量,這種環境下,提升步槍的效能可以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美國軍隊在戰鬥中依賴空中支援,常見的戰術是偵測到敵人後請求空中打擊。對於治安戰這類近距離交火的情形,步槍的效能變得尤為關鍵。
美國從韓戰開始,就大量裝備夜視器材,這是對夜戰的重視。而解放軍從那時起就更加註重火力支援。
兩國的軍事策略各有側重,無法簡單評斷哪種更優。美國作為全球軍事強國,其軍隊主要威懾的是其他小國,尤其是中東地區。而中國則是在自己的發展路徑上穩步前行,解放軍不參與治安戰,也不侵犯小國,其主要威懾物件是其他大國。
隨著時間發展,解放軍也開始逐步升級裝備,如191步槍就增設了可以安裝各類瞄準鏡的皮軌。可以預見的未來,解放軍將會在個人裝備上進行大振幅提升,特別是夜視器材將成為標配。以中國當前的工業能力,為數百萬士兵裝備先進器材並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