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國鼓吹列裝常規動力潛艇對抗中國,實際效果存疑

2024-05-13軍情

美國引以為豪的一點是其海軍潛艇部隊已全面實作核動力化。然而,當台灣當局希望購買新潛艇時,美國卻已無法提供常規潛艇,這使得台灣在全球範圍內遭遇挫折。美國還試圖透過阿庫斯聯盟,將澳洲納入其核潛艇計劃中。

近日,一位美國海軍研究人員在極右翼的【國家利益】網站上撰文指出,面對解放軍強大的反艦能力威脅,美軍航空母艦已成漂浮棺木,核潛艇數量稀缺。因此,建議美國海軍重拾柴油-電動機驅動的常規潛艇路線。這種觀點曾由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提出,但已被證明偏激。如今,美國研究者再次提及此言,似乎暗示美國核潛艇部隊陷入困境。事實上,這一問題並非神秘。美國造船業的衰退已波及核潛艇制造領域,核潛艇的制造難度和技術復雜度令其受到更嚴重的影響。目前,美國正準備啟動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建造,並持續推進維珍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建造工作,同時進行維珍尼亞級和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日常維護。這些舉措使得美國造船和修船業雪上加霜,導致核潛艇部隊的戰備水平急劇下降。在轉向常規潛艇這一表面上更簡單的選擇中,似乎蘊含著解決問題的曙光。

美國海軍並非只局限於核潛艇,他們也探索了其他選項,例如柴電動力的潛艇。這些潛艇是無人駕駛的,例如波音公司開發的逆戟鯨潛艇。根據美國海軍的宣傳,這些大型無人潛艇表現出色,能夠進行長途遠征,橫越太平洋,成功完成了廣泛的測試和偵察任務。然而,顯而易見的是,逆戟鯨潛艇目前僅能執行偵察和監視任務,離作戰型潛艇還有一定距離。

柴電潛艇的引入能夠解決問題嗎?並非如此。美國海軍所面臨的挑戰並非在於潛艇動力的選擇,而是其海軍戰略的調整。自二戰結束至反恐戰爭初期,美國一直奉行全面進攻的戰略。然而,隨著其戰力的減退,美國海軍已經轉向全面防禦,只是尚未公開承認。若艦隊規模進一步減小,將不得不轉向重點防禦。在進攻狀態下,美軍可以依靠有限的艦隊積極主動展開行動。而在防禦狀態下,必須確保足夠的兵力,而非過度追求精銳。引入無人艦艇的目的在於透過新技術擴大兵力。然而,無人技術的發展似乎並不如美國海軍預期的那樣迅速。

美國海軍要轉向柴電潛艇,能否成功呢?美國早已喪失了制造柴電潛艇的能力,要重新建立起來,需要至少十年以上的時間。此外,現如今AIP柴電潛艇已經成為主流,即在潛艇內部攜帶液氧罐,使柴油機在水下執行,以實作長時間潛航的目標。德國、中國、南韓等國家透過長期的努力才掌握了這一技術,而美國在這方面卻是一片空白。因此,美國要自主制造柴電潛艇,並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難度非常之大。

在美國的盟友中,掌握著許多柴電潛艇的技藝,德國的聲譽最為顯赫,法國和西班牙的產品效能出眾,日本的產品則獨具特色,南韓也在積極推銷國際市場。若美國打算引進外國技術,可供選擇的型號有很多。然而,無論選擇哪一種,都不會是廉價的解決方案。如今,常規潛艇采用了許多先進技術,因此價格不菲。維珍尼亞級的售價約為18億美元,而德國214型潛艇的售價也接近4億美元。雖然聽起來價格便宜了許多,但柴電潛艇的航速和武器攜帶能力都遠不及核潛艇。此外,柴電潛艇的最大問題在於其作戰半徑較小,無法進行全球部署,更適合用於保衛領海和專屬經濟區。若美國海軍打算遠征挑戰中國,顯然常規潛艇並不足夠。當然,對於美國海軍而言,若采用阿庫斯潛艇模式,並找到一個「聯合研制」的借口,也許能從日韓手中獲得一些可用的柴電潛艇。但這些潛艇也只能部署在南韓或日本,以便進行日常維護和保養,並對中國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