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蘇聯能動員3000萬士兵,為何俄羅斯動員連一百萬都難?原因很簡單

2024-09-29軍情

【前言】

俄烏這一場沖突,讓不少人眼裏俄羅斯的大國形象破滅了。

俄軍在戰場上不但陷入僵局,弱小的烏軍都能打進它的領土,就連兵員這麽簡單的問題,俄軍都一度解決不了。

那麽,到底是啥原因把俄羅斯弄成現在這樣的呢?

【拉胯的俄羅斯】

俄烏沖突剛爆發的時候,好多人都一度堅信俄羅斯能在「一小時二十二分」就迅速拿下烏克蘭。

可是,第N個「一小時二十二分」都過去了,俄烏沖突卻一點要結束的意思都沒有。就在今年八月的時候,烏克蘭軍隊還大規模地侵入了俄羅斯的庫爾斯克地區呢。

烏軍突然襲擊庫爾斯克的時候,俄軍在庫爾斯克當地的兵力不足,所以烏軍進攻的時候特別順利,很快就占領了庫爾斯克地區1000多平方公裏的土地。

到現在,烏軍占的地兒太多了,俄軍在庫爾斯克那塊兒還存在兵力不夠等情況呢。所以啊,在往後很長一段時間裏,烏軍繼續占著庫爾斯克地區的俄羅斯領土,這事兒十有八九會發生。

俄羅斯表現得很拉胯,這讓很多人特別震驚。要知道,俄軍的前身是蘇聯紅軍呢,蘇聯紅軍可是經歷過二戰戰火洗禮的,還能和整個西方陣營對峙將近半個世紀。

那麽,俄軍為啥會表現得這麽差勁呢?都打了這麽久的仗了,怎麽還老是有兵力不夠的問題呢?

【俄羅斯不是蘇聯】

只是把蘇聯換成了俄羅斯,咋俄國人就變得這麽不行了呢?

在咱們中國人眼裏,俄羅斯是蘇聯遺產的主要承接者,不少國人潛意識裏就會把如今的俄羅斯和以前的蘇聯等同起來。

可實際上呢,俄羅斯跟蘇聯已經沒太多關聯了。蘇聯解體的時候,蘇聯時期的社會體制就發生了特別大的變化。

蘇聯那時候,蘇聯當局搞出了一套很高效的行政體系,這就導致前蘇聯不管碰到啥難題,動員能力都特別強。

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場來說,德國人軍事壓力那麽強大,蘇聯在這場戰爭裏總共動員了3000多萬士兵呢。

在俄羅斯那個時候,官員貪汙腐敗,行政體系效率低下,這些差不多都成了俄羅斯政府的標簽。

所以啊,俄國整體的動員效率和蘇聯時代比起來,那差距可就大了去了。

不過呢,俄羅斯在這場沖突裏的表現確實不咋地,可俄軍征召的人數不像二戰蘇軍那麽多,這裏面其實是有不少原因的。

【現代戰爭的要求】

俄烏沖突可以說是21世紀以來烈度最高的一場戰爭了,而且這場戰爭的形式和以往相比有特別大的差別。

二戰結束都快八十年了,世界上的各種武器裝備都更新換代好多次了。在現代戰爭裏,對兵員素質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了。

二戰的時候,普通步兵不用掌握太多東西,簡單訓練個幾天就能上戰場了。

但現代戰爭越來越復雜了,各種新型武器不斷出現,這就使得普通士兵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士兵的培養周期也一直在變長。

就說這一回全面動員的烏克蘭吧,俄烏沖突爆發之後,烏軍可是征召了大量士兵入伍呢。

烏克蘭為了進一步提升征召兵的戰鬥力,在北約支持下,把征召兵送到國外集中培訓了好幾個月。

結果怎樣呢?訓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這些征召兵在戰場上的表現,可比開戰初期的烏軍精銳差遠了。

在烈度很高的戰場上,這些士兵只能靠著堅固的防禦工事勉強作戰,要是讓他們發起進攻,那根本就沒什麽實際作用。

除了烏軍,俄軍裏那些服役期僅為一年的義務兵也是如此,他們接受軍事訓練的時間太短,所以在戰場上很難發揮實際作用。

所以啊,在現代戰爭這種情況下,隨隨便便就組建出一支能打仗的軍隊,這可真是太難太難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肯定也沒法征召那麽多平民入伍。

【缺乏全面動員的需求】

俄烏沖突一爆發,西方國家就大肆渲染這場沖突,可俄羅斯不一樣,俄羅斯這邊一直把這場戰爭叫做「特別軍事行動」。

光看俄方的稱呼,就能知道他們對這場沖突是啥態度了。

俄羅斯自身國力比烏克蘭強,如果俄軍也像烏軍那樣搞全面動員的話,烏克蘭說不定早就輸了。

可這種全面動員有很大的副作用,要是俄方真的全面動員起來,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就會受到沈重打擊。

烏克蘭不過就是被西方國家控制的「傀儡」罷了,所以俄羅斯當然不會進行全面動員,畢竟全面動員對俄羅斯國力的損害實在是太嚴重了。

要是只進行部份動員,那戰爭給經濟帶來的損失就會小得多,有時候,戰時經濟的存在說不定還會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呢。

其實啊,俄羅斯當局心裏當然也很清楚這樣的情況,所以在2022年9月之前,俄軍都沒搞動員呢(就連一年期的義務兵都沒讓上戰場)。

要是2022年下半年的時候俄羅斯沒有因為兵力不夠而丟掉好多土地的話,那俄軍的首輪動員啥時候開始可就不好講了。

【結語】

戰爭很殘酷,咱們在這兒談論的只是一個個征兵數碼,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老百姓,他們經歷的卻是親人的生離死別啊。

打心眼裏盼望這場已經讓太多人失去生命的戰爭能早點結束。

央視軍事訊息:2023年10月5日,俄羅斯秋季征兵已經開始了,紹伊古表示沒有計劃動員更多軍人前往烏克蘭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