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9/2345a3d020c486ec3dda6b767a1d20f9.webp)
距上次德國來蹭存在感已經22年了,漫長的時光足以讓滄海桑田,也足以讓一個曾經的軍事強國褪去昔日的榮光。當德國軍艦小心翼翼地穿越台灣海峽,試圖在這片敏感的海域刷一刷存在感時,我們看到的不是鐵血雄鷹的霸氣回歸,而是歷史車輪碾壓下,一個二流軍事力量的尷尬與無奈。
誠然,德國人試圖用「巴登·符騰堡」號這艘7200噸的龐然大物來展現自己的實力。然而,這艘號稱「世界上最大護衛艦」的軍艦,卻像一個被卸掉了利爪的雄鷹,空有龐大的身軀,卻缺乏致命的攻擊力。
原計劃安裝的MK41垂發系統被取消,反艦導彈寥寥無幾,甚至連基本的垂發系統都沒有,這樣的火力配置,與其說是「護衛艦」,不如說是「大型巡邏艇」。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艘軍艦竟然還搭載了兩架直升機,難道德國海軍是打算用直升機來反潛嗎?
![](https://img.jasve.com/2024-9/ec44c7b32b2385745b5ef38130b25e9e.webp)
或許是意識到了自身實力的不足,德國軍艦在穿越台灣海峽時顯得格外謹慎。他們小心翼翼地沿著所謂「海峽中線」航行,生怕越雷池一步,更早早地開啟了AGS訊號,仿佛在向中國海軍報備自己的行蹤,唯恐被誤判。
這種「做賊心虛」的心態,與德國政府在外交場合上的強硬表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面,他們聲稱要維護「航行自由」,要挑戰中國的「領海主張」;另一方面,他們卻又在行動上畏首畏尾,生怕真的惹惱了中國。
這種分裂的心態,恰恰反映出德國在當今國際格局中的尷尬處境。作為美國的盟友,他們不得不聽命於美國的指揮棒,在一些敏感議題上充當「馬前卒」的角色;
然而,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他們又無法忽視與中國的合作關系,更不敢輕易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
![](https://img.jasve.com/2024-9/33e211aad2a84d180f16e51673048e8a.webp)
德國軍艦過台灣海峽,與其說是秀肌肉,不如說是刷存在感。他們試圖用這種方式來證明自己依然是一個有影響力的國家,試圖在中美之間找到一種微妙的平衡。
然而,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任何試圖在大國博弈中「左右逢源」的行為,最終都將是徒勞的。德國應該認清形勢,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正如網友所言,「與其花巨資打造這種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不如來中國買幾艘054AG護衛艦實在」。畢竟,在維護國家利益方面,實力永遠是最好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