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從沖突開始,相互暗殺事件就不斷,最近更是有俄羅斯的高級將領和專家接連地被定點清除。由此引發的強烈復仇,使得雙方在正面戰場的膠著之外,展開了無人機和飛彈的互毆。雙方實施暗殺的安全和情報機構,都脫胎於蘇聯的克格勃,如今他們在如何暗戰?又在如何影響著俄烏戰局?
Part.
1
12月21日,俄羅斯喀山地區遭到無人機襲擊,影片畫面顯示,兩處高層建築被無人機擊中,爆發出紅色的火焰。俄國防部聲明說,12月21日7時40分至9時20分,烏方使用無人機從不同方向分三波次襲擊了喀山市的民用基礎設施,但未造成人員傷亡。
此前一天,12月20日淩晨,烏克蘭首都基輔遭到俄軍的大規模導彈、無人機襲擊。根據俄羅斯衛星網的訊息,俄軍對基輔發射了6枚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1枚Kh-59空射導彈和65架沙希德無人機,而這些大殺器最重要的攻擊目標就是烏克蘭安全域的指揮中心。烏軍的愛國者防空導彈陣地、海王星導彈設計局等重要軍事設施也被摧毀。並有6個國家駐基輔外交機構在此次襲擊中遭到破壞。
前後這兩天時間,俄烏雙方就像拳台上互毆的拳手一樣,向對方城市發起的無人機和導彈攻擊頻次突然變得密集起來。
究竟是什麽原因引起了雙方的連鎖反應,這還得從一周之前,發生在莫斯科的連續兩起暗殺事件說起。
2024年12月13日冬夜,距離克里姆林宮大約13公裏,一處叫庫茲明斯基的森林中出現了一具屍體。經過確認,死者名叫米哈伊爾·沙茨基,是俄羅斯著名的軍工設計研究機構火星設計局的首席科學家和軟件部門的研發負責人。
根據現場的勘查結果顯示,米哈伊爾·沙茨基是在近距離遭受槍擊身亡的,遇害的地點離他的家只剩下了十分鐘的路程。
軍事專家 薩蘇:
沙茨基遇害地點接近其別墅,存在兩種推測:一是他的日常行程被人掌握,在預計的歸家時間路上遭伏擊;二是他被熟人約至附近,對方在事先偵察並選定路線後實施暗殺。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米哈伊爾·沙茨基在人工智能領域具有很深的造詣和學術權威。在擔任俄羅斯「火星設計局」首席科學家期間,全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他的主導之下,俄羅斯已經開始了將人工智能技術與俄羅斯巡航導彈和無人機技術相結合的工作。這些新型無人機很可能利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來實作更高級的自主飛行、目標搜尋和更精準地打擊能力。
此外,沙茨基親自監督將Kh-59巡航導彈升級為Kh-69巡航導彈,這款新型巡航導彈可以實作距離地面20米的超低空飛行,大大提升了導彈的戰場突防能力。
Kh-69巡航導彈被大量投入到俄烏戰場,對烏克蘭軍隊以及重要目標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與打擊。
軍事專家 薩蘇:
沙茨基為俄羅斯火星研究院(即火星集團)副院長,該集團掌管俄羅斯原子能事務及航空航天控制系統開發,對俄至關重要。沙茨基不僅是頂尖科學家,還是傑出的組織者,屬於集團內核心人物。其遭暗殺將對俄羅斯未來導彈及無人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
對於此次槍擊事件,烏克蘭媒體稱,此次暗殺行動的幕後策劃者與執行者,正是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派出的一支特別暗殺行動小組。
一名烏克蘭情報機關的訊息人士告訴【基輔獨立報】說:「任何以某種方式參與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發展和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人,都是烏克蘭國防軍的合法打擊目標。」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烏克蘭針對俄羅斯軍工體系及科學家實施暗殺與破壞,目的是削弱其國防工業能力。俄羅斯不斷推進武器現代化,如「榛樹」高超音速導彈及多種巡航、戰術導彈,讓烏克蘭防禦倍感壓力。面對攔截難題與防空資源不足,烏克蘭轉而采取特種戰術,試圖破壞俄軍工企業的生產與科研,這也說明烏克蘭在戰場上的急切與無奈,不惜一切手段打擊俄羅斯軍工,這都使得戰爭的邊界正在消失,對俄羅斯社會的影響也日漸加深。
Part.
2
面對俄烏沖突中無人機的大量使用,俄羅斯一直在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套用到無人機領域。就在沙茨基被暗殺的前兩天,俄羅斯連續第九年舉辦了國際人工智能大會,總統普京出席了大會。普京在大會上表示,擁有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技術對於維護國家主權至關重要,是國家科學、技術和意識形態主權的「關鍵條件」之一。
而在米哈伊爾·沙茨基遇害後的第三天,俄羅斯國防部長安德烈·別洛烏索夫對外正式宣布,俄羅斯正式成立無人系統作戰部隊,這支部隊將強化俄羅斯在無人作戰領域的力量,包括無人機、地面無人作戰車輛、無人艇等裝備。可以說沙茨基的遇害,並沒能有效打斷俄羅斯在軍事領域推進AI套用的腳步。
軍事專家 薩蘇:
沙茨基遇害前後,俄羅斯正推進軍事革新,重點開發AI-UAV武器系統——即融合人工智能的無人機,被作為反無人機系統,在實戰中捕獲並摧毀敵方的無人機。該系統開發背後有沙茨基及其部門的貢獻,火星集團也參與其中。盡管沙茨基遇害或使該專案短期受阻,但俄羅斯科學家資源豐富,替補迅速,故其發展步伐預計不會受到根本性影響。
米哈伊爾·沙茨基的死,讓人們不禁想起了在一年之前,另一位俄羅斯頂級科學家的離奇死亡事件,77歲的維塔利·梅爾尼科夫,被認為是俄羅斯太空領域的頂尖科學家之一,2023年8月11日,由他主持研制的「月球-25」號探測器飛向了太空,這也是俄羅斯在時隔47年之後,再次對月球開始進行探索。
而就在發射前兩天的8月9日,梅爾尼科夫在莫斯科郊外度假時,因誤食了毒蘑菇而深度中毒,在全力搶救二十多天之後,還是沒能挽救他的生命。有俄羅斯媒體指出,是烏克蘭情報機關實施了對梅爾尼科夫的投毒行動。
目前,俄烏沖突不再僅僅是前線兵力與武器的硬較量,雙方對對方核心技術人員、對重要軍工科研人員進行斬首行動,也可以達到打擊對方軍工體系的效果,甚至可能撬動戰爭的天平。
Part.
3
12月13日,沙茨基留在莫斯科雪地中的血跡還未消散,莫斯科的寒冬,又新添了一抹血色。
12月17日清晨,俄羅斯武裝力量輻射、化學和生物防護部隊司令伊戈爾·基裏洛夫中將在莫斯科梁贊大街遇刺身亡,這位54歲的將軍和他的保鏢就這樣躺在了莫斯科的街頭。
根據媒體透露,當天早上6點左右,基裏洛夫的司機照舊在公寓外等候,就在將軍走出大門,正準備踏入專車時,一枚炸彈瞬間爆炸,其威力相當於300克TNT炸藥,中將當場喪生,爆炸還導致附近的建築物1至3層的玻璃全都被震碎。而這個爆炸裝置是提前安裝好的,利用無線電訊號或者手機遠端引爆的。
軍事專家 薩蘇:
對方將裝有300克TNT炸藥(相當於6顆手榴彈威力)的滑輪車放置於將軍家門口,透過監控掌握將軍動向,在其出門時引爆,導致將軍與保鏢喪生。此次暗殺手段兇殘,即便將軍乘坐裝甲車也難幸免。在俄羅斯首都發生刺殺將軍的事件,令人震驚。被害將軍基裏洛夫是化學戰指揮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指揮部隊為俄羅斯常規武器外的重要力量。
基裏洛夫遇害之後,俄羅斯偵查委員會迅速做出反應,將此次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隨即迅速展開了調查與抓捕行動。12月18日,俄羅斯偵查委員會對外釋出訊息,爆炸案的犯罪嫌疑人,一名29歲的烏茲別克籍男子已被俄方控制,俄羅斯偵查委員會還公開了他被初步審訊的影片錄像。
嫌疑犯:
「我是根據烏克蘭特勤局的命令到莫斯科來的,我為什麽這樣做,是因為10萬美元的酬勞和一本歐洲護照。」
軍事專家 薩蘇:
此次暗殺行動展現了精準的情報掌握與高超的爆炸物處置技巧。300克炸藥偽裝於滑車內,配以完善的監控系統,其策劃與實施非一兩人所能及,背後很可能有團體乃至國家力量的支持,才能完成如此精密復雜的任務。
遇害的基裏洛夫中將從2017年起擔任俄軍三防部隊司令,負責核、化學、生物防護的事務。他多年來致力於系統地、有證據地收集烏克蘭和北約的犯罪行為,以及美國在烏克蘭進行致命生物實驗室的研究活動。
針對基裏洛夫的炸彈襲擊,12月17日,烏軍方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承認,是烏國家安全域的一次特別行動。基裏洛夫是一個合法目標,他應對下令對烏克蘭部隊使用違禁化學武器負責。
【華盛頓郵報】評論說:在俄羅斯首都襲殺一名重要俄軍將領,是一個相當囂張的行動。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基裏洛夫曾在2015年指控西方在烏克蘭設立細菌實驗室,並在俄烏沖突中多次指責烏克蘭使用生化武器,給西方帶來政治壓力。同時,烏克蘭也反指俄方使用生化武器。基裏洛夫的遇害似乎與西方對俄制裁及輿論戰計劃相配合,一定程度上可能會提振西方對烏克蘭的信心,促使部份歐洲國家繼續支持烏克蘭。值得註意的是,烏克蘭在暗殺行動前,西方已將基裏洛夫列為制裁目標,說明烏克蘭早有預謀,暗殺行動或與制裁行動相呼應。
Part.
4
俄烏沖突爆發之後,兩國之間的暗戰持續不斷。烏克蘭情報部門被指控組織實施了多次暗殺行動。
2022年8月20日,俄知名社會學家亞歷山大·杜金的女兒達莉婭·杜金娜在莫斯科州發生的一起汽車爆炸事故中身亡。
2023年4月2日,俄羅斯著名戰地記者、軍事博主馬克西姆·福明在聖彼得堡市一家咖啡館被炸身亡。
2023年7月10日,被烏克蘭列入「黑名單」的42歲俄羅斯前潛艇艇長、退役軍官斯坦尼斯拉夫·日茨基在晨跑時遭遇暗殺。
2023年12月6日,叛逃到俄羅斯的烏克蘭前議員伊利亞·基瓦在莫斯科郊外被人開槍射殺。
軍事專家 薩蘇:
烏克蘭將刺殺與襲擊作為戰爭的重要手段,雖對俄羅斯造成實際損失有限,卻使戰爭愈發殘酷,前後方均無安全之地。俄羅斯遭襲後必然會進行報復,導致雙方非戰鬥人員也可能成為被打擊目標,加劇戰爭殘酷性,深化彼此仇恨,為未來和解增添更大障礙。
12月17日,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專題報道指出,烏克蘭國家安全域神秘的第五反間諜局和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都活躍在俄羅斯境內,前者的任務是在國外實施定點清除。米哈伊爾·沙茨基和基裏洛夫的遇害表明烏克蘭的情報部門仍然致命。烏克蘭特工表示,他們可以打擊俄羅斯武裝部隊的高層,甚至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展開行動。
軍事專家 薩蘇:
烏克蘭第五反間諜局最初目標在反俄間諜,俄烏沖突爆發後,多次肅清俄方間諜,又成為對俄滲透的一把尖刀。反間諜與諜報活動是雙刃劍,第五反間諜局因此成為澤連斯基打擊俄羅斯的關鍵工具。
目前,俄烏沖突已超越了傳統戰場的範疇,情報戰與暗殺戰已成為雙方角逐的關鍵戰場。
這一系列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或許也在改變著俄烏沖突的格局和走向,隨著事件的進一步發展和調查的深入,情報與暗殺交織的謎團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真相,對俄烏沖突乃至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何種深遠影響,無疑將成為國際社會持續關註的焦點。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2023年以來,俄烏沖突領域不斷擴充套件,包括跨境軍事破壞、爆炸、暗殺頻發,說明戰爭進入僵持階段後範圍逐漸擴大,擴大到對關鍵人物的暗殺,雙方領導人都遭遇過多次暗殺。
軍事專家 薩蘇:
這種交鋒或將持續很長時間,且它的殘酷程度超乎想象。俄烏沖突已踏入新領域,即便未來展開和平談判、前線停戰,這種暗戰仍將延續,雙方間諜與反間諜機構的鬥爭將更趨激烈,戰爭可能進一步深化。
雖然暗殺這種手段它成本低、沖擊大,但是卻是絕對的雙刃劍,雙方都能熟練使用,俄烏沖突也會隨之進一步地深化和激烈。杜林普任命的俄烏特使已經表態反對暗殺,認為這會進一步地激化局勢。而俄烏和平談判的前景也因此愈發晦暗不明。
制片人:王瑞雪
編導:易晏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