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抗戰航空英烈紀念館九月三日經中山陵管理局公布了二千五百九十位抗戰犧牲的美軍飛行員名單,這是官方首次公開相關資訊,許多人因此才了解到如此眾多的美軍飛行員為中國抗戰獻出了生命。然而,更鮮為人知的是,戰爭期間,中國軍民冒著生命危險,成功營救了超過一千二百名美軍飛行員。
美軍飛行員穿的飛行夾克背後,印著詭異的「血符」,圖案觸目驚心。這件夾克無聲地訴說著戰場殘酷,讓人聯想起無數次驚險的飛行,以及飛行員們面臨的生死考驗。 圖案的細節清晰可見,仿佛能感受到當時緊張的氣氛。 血符的意義耐人尋味,它或許代表著飛行員的信念,也可能是他們對戰爭的某種隱晦表達。這件飛行夾克,遠不止一件衣物,它是一段歷史的見證。
南京抗戰航空英烈紀念館九月三日經中山陵管理局公布了二千五百九十位犧牲美籍航空英烈的名單,這是中國首次公開這份名單,許多人由此才了解到如此多美軍飛行員為中國抗戰獻出了生命;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冒著生命危險,成功營救了一千二百名美軍飛行員。
二千五百九十位美國籍飛行員捐軀,數量可觀,遠超美軍在阿富汗十年戰爭中的兩千四百名陣亡士兵。最早犧牲的美國飛行員是羅拔·肖特,並非軍人,而是波音公司的試飛員,他來華本是為了推銷飛機。但目睹日軍無視國際法,轟炸平民,義憤之下,他駕機迎戰,不幸殉職,時間是一九三二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
1941年8月,美國誌願援華飛行隊,也就是著名的「飛虎隊」成立,百余架P-40戰鬥機和一百多名飛行員組成這支小型隊伍。 「飛虎隊」的出色戰績重創日軍。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參戰,「飛虎隊」被正式收編為第23戰鬥機大隊,歸屬美國陸軍航空兵駐華航空特遣隊。當時美國空軍尚未成立,空軍力量由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分別管理,直到1947年才在陸軍航空兵基礎上組建獨立空軍,陸軍航空兵則繼續存在,主要負責地面部隊的空中支援。
圖二展現了「飛虎隊」的美國飛行員站在戰機旁,機頭醒目地繪著標誌性的鯊魚嘴圖案,利齒森然。
三月,駐華特遣隊升級成美軍第十四航空隊,陳納德,這位飛虎隊司令,繼續掌舵。鼎盛時期,航空隊下轄七個戰鬥機大隊,飛行員駕駛著P-40、P-38、P-47和P-51型戰機;另有三個轟炸機大隊,裝備B-25和B-24;此外還有兩個運輸機中隊,使用C-47;一個偵察機中隊,配備F-5;夜間作戰則由一個裝備P-61的戰鬥機中隊負責。全隊擁有千余架飛機,兩萬多名官兵。
日軍侵占緬甸後,滇緬公路中斷,美軍隨即開辟了「駝峰航線」,克服喜馬拉雅山脈險峻地形,向中國運送戰略物資。運輸機數量從一百四十二架增加到六百二十五架,四年間空運物資超過六十五萬噸。 然而,這條航線代價巨大,近五百架運輸機墜毀,兩千五百多名飛行員犧牲,此次公布的二千五百九十名英烈只是其中一部份。
這張圖展現了美軍在「駝峰航線」上付出的沈重代價,物資運輸的艱難可見一斑,無數飛機墜毀在險峻的山谷,飛行員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抗戰輸送補給。 這讓我們看到戰爭的殘酷,也體會到支援抗戰的艱辛。 畫面中,殘骸遍布,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歷史的悲壯。
公布首批美國籍航空英烈名單後,抗戰中犧牲的美國飛行員數量引發關註。鮮為人知的是,超過一千二百名美軍飛行員曾迫降日占區,最終在當地軍民幫助下幸存。
美軍飛行員被俘,多半難逃厄運,即使僥幸不死,戰俘營的非人折磨也能讓半數以上命喪黃泉。營救他們的中國軍民同樣步履維艱,一旦暴露,不僅自身難保,還會引發日軍報復,殃及附近村莊。
盟軍飛行員在中國戰場作戰,人手一張「血符」保命。這塊布片上半印著國旗,下半寫著「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依當時的習慣,文字是從右往左讀,老周見過有人反著讀。航空委員會的落款和編號印在最左邊,它讓跳傘或迫降日占區的飛行員,向中國人展示後獲得救援。
抗戰時期,美軍飛行員隨身攜帶一種特殊的護身符,我們稱它為「血符」,如圖4所示。這小小的物件,承載著飛行員對生存的渴望,也記錄著那段殘酷戰爭的銘印。它的存在,是戰火紛飛年代,人性脆弱與堅韌的真實寫照,無聲地訴說著無數個鮮為人知的飛行故事。 這件看似簡單的物品,背後隱藏著無數個飛行員的生死瞬間,成為歷史的見證者,也成為後人緬懷這段歷史的憑證。
1942年4月,美軍為打擊日本,提升士氣,計劃轟炸日本本土。然而,當時日軍控制著中太平洋,美軍基地距離日本太遠,轟炸機無法抵達。為解決這個問題,美軍決定讓航母攜帶陸基轟炸機靠近日本,實施轟炸後,再飛往中國浙江衢州機場降落,從而出現了「血符」行動。
日軍遠洋警戒船提前發現航母,轟炸機被迫提前起飛,結果比計劃提前抵達中國大陸。然而衢州機場對此毫不知情,惡劣天氣更讓美軍轟炸機無法找到機場,最終只能燃油耗盡後跳傘或迫降。
杜立特特遣隊十六架B-25轟炸機飛臨中國,其中一架降落在蘇聯海參崴。十五架飛機抵達中國浙江、江西、安徽上空,兩架飛機在日軍區域迫降或機組人員跳傘,十名機組人員遇難,兩人迫降時喪生,其余八人被俘,三人被日軍處決,一人死於日軍監獄,四人最終幸存。其余十三架飛機的六十五名機組人員,除一人跳傘遇難,其余均獲中國軍民救援,最終返回安全地帶。
杜立特與機組人員獲救,照片記錄了他們與中國救援人員的合影,畫面中杜立特站在前排靠右第三位。
大救助行動中,誤解出現了。當地村民從未見過西方人和日本人,誤將這些面孔獨特的飛行員當成「東洋鬼子」,於是發生捆綁毆打事件。
國民政府印制「血符」,縫在飛行員夾克背面,方便飛行員在日占區降落後向百姓示明身份,百姓看到「血符」便會伸出援手。這設計巧妙,既保護了飛行員,也體現了軍民魚水情深的信任。
盟軍飛行員來華作戰時,「血符」成了隨身必備,甚至比其他裝備更重要。後來,「血符」樣式略有改動,有些在開頭加上「美國空軍」,變成「美國空軍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有的則在「來華助戰洋人」後加註「(美國)」;有些不再縫在飛行服背後,而是縫在前襟內側,方便需要時展示,畢竟縫在背後太紮眼,容易暴露身份,萬一被漢奸發現就麻煩了。
美國空軍支援中國抗戰,「軍民一體救護」的場景,這幅圖便是當時的記錄,圖中「血符」二字,見證了那段歷史。
「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這句血符般的文字,圖7清晰地展現了當時的場景,畫面沖擊力十足,仿佛讓人置身於那段歷史。美國援華,軍民攜手救治傷員的景象躍然紙上,歷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令人印象深刻。
衣服前襟內側藏著一枚「血符」,圖8清晰地記錄了它的模樣。這枚符咒的發現,引人註目,細節令人細思極恐。其特殊的縫制位置,暗示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儀式或秘密。這件帶有「血符」的衣物,其背後故事,耐人尋味,等待著進一步的調查和解讀,或許能揭開一段不尋常的往事。
日軍得知中國軍民營救了杜立特隊六十多名飛行員後,隨即在浙贛地區展開報復行動,衢州機場遭到破壞,二十五萬平民慘遭殺害,意圖以此震懾民眾,阻止他們繼續幫助美軍。然而,日軍的暴行未能達到目的,無數中國軍民依然冒著生命危險救助美軍飛行員,許多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
美軍飛行員的生命,凝結在「血符」上,這珍貴的救命符,見證了中國軍民的援助,讓至少一千二百名飛行員重返後方。鮮血與生命,共同譜寫了一段令人銘記的援救故事。
網絡圖片顯示,這場突發事件波及範圍廣,影響巨大,受災群眾生活受到嚴重打擊,相關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以赴展開救援,積極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爭取將損失降到最低,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現在救援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民眾積極參與,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手,展現了強大的社會凝聚力,未來重建家園需要長期努力,但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老周,本名周明,網名光亭,研究軍事戰史多年,鳳凰衛視和上海電視台的軍事節目常請他做嘉賓。他寫了二十多本書,都跟軍事有關,想買的話,「知兵堂書店」微店或淘寶店有賣。現在,他在喜馬拉雅開設「老周軍事」專欄,做軍事音訊節目;各大影片平台也都能找到他的「老周新觀察」頻道,解讀時事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