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北韓人民軍出兵助俄,一戰決勝之日,就是俄烏終局之時

2025-02-03軍情

南韓國防部長金龍顯近日指出,北韓增兵烏克蘭支援俄羅斯的可能性存在。他分析認為,鑒於朝俄之間已達成的軍事合作協定,北韓向烏克蘭前線派遣正規軍並非沒有可能。

據烏克蘭媒體報道,本月三日烏軍對頓涅茨克俄軍陣地實施導彈襲擊,造成包括六名北韓軍官在內的重大人員傷亡。對此,金龍顯認為,綜合多方資訊判斷,該報道的可信度極高。

目前缺乏確鑿證據,但俄羅斯為盡快迫使烏克蘭及西方讓步,向北韓借兵的可能性確實存在。

俄烏沖突現處關鍵轉折點,種種跡象顯示,不管美國大選結果如何,雙方明年很可能重新開機談判。

彭博社近日報道,雖然沒有西方官員公開要求烏克蘭在領土問題上妥協,但盟友對澤連斯基施壓的力度持續加大,敦促其制定更具體的結束這場已持續兩年半戰爭的計劃。

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烏克蘭正與西方盟國私下探討和談的可能性:烏克蘭可能放棄部份領土,以換取加入北約或獲得其他安全保障。

俄方不願持久作戰,庫爾斯克危機持續未解,令克里姆林宮焦頭爛額。為化解庫爾斯克困境,加快烏東推進速度,俄軍急需增兵和更多武器裝備。有分析認為,收復庫爾斯克至少需十萬以上兵力,而目前俄軍在該前線兵力不足五萬。

武器可以生產,但兵員不足並非易事。快速補充兵力,只能從頓巴斯地區抽調軍隊,或進行強制征兵,但這兩種方案普京都不願采取。

他擔心庫爾斯克事件會拖慢俄軍在頓巴斯地區的攻勢,也擔憂再次大規模征兵會引發社會動蕩和大量青壯年人口外流;兩年前的局部動員,就已造成超過十萬人逃離俄羅斯,這給他敲響了警鐘。

普京理想的戰事解決方式,是完全依靠合約兵的募兵制,即用金錢解決問題——一切能用金錢解決的,都不是問題。為此,他大幅上調了合約兵的一次性獎金,許多地方政府也出台了豐厚的福利政策,力圖吸引更多人奔赴前線。

為加強全國征兵工作,普京總統上月設立了「俄羅斯武裝力量征募委員會」,由梅德韋傑夫擔任主席,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擔任副主席,負責協調全國範圍內的征兵事務。

然而,即便如此,招募合約兵的速度仍然無法滿足戰事需求,克里姆林宮對此現狀缺乏足夠的耐心。所以,尋求盟友,尤其是北韓直接出兵支援,便成為普京不得不考慮的方案,甚至是他手中為數不多的戰略選項之一。

眾所周知,集安組織成員國多為俄羅斯的傳統軍事盟友。然而,過去兩年半的局勢發展讓俄羅斯重新評估了這些盟友的實際可靠性。即使是與俄羅斯關系最為密切的白俄羅斯,面對烏克蘭局勢,也始終不願派遣任何軍隊,顯然是深慮自身卷入其中的風險。

眼下,俄羅斯能依靠的,唯有北韓。北韓長期與西方對抗,外交顧慮較少;此外,北韓人民軍百萬大軍也渴望透過實戰提升自身能力。6月19日,俄朝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條約】,此舉不僅建立了軍事同盟,也為北韓軍隊參與軍事行動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俄羅斯起初並不願啟用這一同盟關系。8月初,烏克蘭軍隊攻入庫爾斯克後,俄羅斯立即將烏軍的行動定性為「恐怖襲擊」,並宣布在當地實施「反恐」措施。此舉目的之一,正是為了避免啟動條約中的同盟義務。

北韓迅速回應俄羅斯在庫爾斯克等地實施「反恐行動制度」的宣布,次日即發表聲明,譴責烏克蘭的行動為不可容忍的恐怖主義行為。

兩個月後,俄羅斯面臨巨大的前線兵力壓力,不得不考慮請求北韓履行同盟承諾,以減輕戰線負擔,從而騰出更多兵力用於國內防禦。

北韓若向烏克蘭派遣軍隊,參戰規模很可能遠不止幾名軍官那麽簡單。

北韓人民軍參戰,結局無非兩種:一是協助俄軍取得決定性戰果,促使俄烏沖突盡早結束;二是激怒西方和北約,導致沖突進一步擴大和加劇。

最後,有三點需要說明。其一,本周二,南韓軍方公布訊息,已偵測到北韓建造核動力潛艇的明顯征兆,而這恰是俄羅斯海軍為數不多的優勢領域之一。

上月底,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聲明,北韓核問題對俄羅斯已不再具有戰略意義,俄方理解北韓在此問題上的立場和行動。然而,南韓和美國情報部門普遍預測,北韓可能於美國大選之後,七年來首次重新開機核試驗。

俄羅斯對北韓的後續行動及其對東北亞地緣政治可能造成的沖擊,才是未來觀察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