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港媒:中國無偵-7與轟炸機高低搭配,展示如何「突入敵方火力圈」

2024-09-16軍情

近日,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訊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透過 CCTV 播放了首個官方影片,展示了 WZ-7 無人偵察機與轟炸機在未知地點的聯合空中攻擊演習。該無人機主要用於海上偵察任務,並能夠即時傳輸目標數據,為轟炸機發射反艦導彈提供支持。

演習中還涉及大型海軍艦隊和多型戰鬥機,包括電子戰機和殲 - 16 多用途戰鬥機。這種合作模式被認為是從烏克蘭沖突中學到的經驗,能夠提高對快速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WZ-7 無人機因其生存能力、戰損比例和成本效益而被認為能夠完成人機不能完成的任務。

WZ-7無人機聯手轟炸機:打破敵火圈,解密現代戰爭新模式

在最新曝光的軍事演習影片中,中國展示了WZ-7無人偵察機與有人駕駛轟炸機共同執行任務的壯觀場面,凸顯出中國在空中偵察能力上的持續進步。這一首次官方公布的畫面由中央電視台於近期播出,引起了廣泛關註。

影片中,WZ-7無人偵察機執行海上偵察任務,隨後,轟-6轟炸機根據無人機傳回的位置資訊,發射反艦導彈進行精確打擊。

演習畫面中還出現了龐大的海軍艦隊以及包括電子戰機、殲-16多用途戰鬥機在內的多種戰機,彰顯出我軍空海一體化作戰能力。

這種協同作戰方式的運用,標誌著中國軍隊在應對高速移動目標的打擊能力上有了質的飛躍。正如一位退休的解放軍上校嶽剛所指出的,這種能力的提升是中國從烏克蘭戰爭中學到的一課。

無人機與戰機的合作,可以極大縮短偵察與打擊之間的時間差,為打擊靈活的戰場目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優勢。

值得註意的是,WZ-7無人機在影片中所展示的行動不僅證明了其在海上偵察中的強大能力,更體現了其在多樣化戰場環境中的適應力。

正如空軍軍官在影片所言,WZ-7無人機能夠「突破敵人的火力圈」,完成有人駕駛飛機難以勝任的任務,這不僅因為其生存能力強,還因為它的性價比高,損失代價相對較小。

WZ-7無人機有著獨特的串列雙翼設計,具備高空長航時飛行能力,可用於邊境偵察和海上巡邏等任務。該機首次亮相於2021年珠海航展,是中國最大的無人機之一,翼展達24米,機身長14米。

WZ-7的誕生,被視為中國對抗美國「全球鷹」偵察機的有力回應。過去數年中,該機型多次出現在包括台灣海峽、釣魚台附近以及西藏和吉林邊境等地,成為中國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空中力量。

WZ-7無人機的高空長航時能力,使其可以在戰時對敵方進行不間斷的監視,獲取關鍵情報,為後續打擊行動提供數據支持。

而在未來的戰爭中,這種長航時偵察能力將變得更加重要,因為敵方目標越來越靈活,傳統的衛星偵察手段難以即時監控,WZ-7無人機與戰鬥機的協同正好彌補了這一不足。

從此次演習中可以看出,WZ-7無人機與轟炸機、戰鬥機等有人駕駛飛行器的聯合行動,標誌著我軍作戰模式的轉變。

透過無人機先行偵察並提供精準情報,能夠大幅提升打擊效率,縮短反應時間。這一作戰方式的優勢在於,能打擊「看得見」的目標,並確保對方來不及作出有效反應。

同時,WZ-7的協同作戰也為我軍提供了更深度打擊敵方「圈內」目標的能力。無人機作為一種「空中望遠鏡」,可以穿透敵方防空體系的盲區,將發現目標的時間提前,為戰鬥機和轟炸機爭取到寶貴的打擊視窗期。

對於現代戰場上移動性強、反應迅速的目標,如防空導彈系統和機動火箭發射車等,WZ-7的這種能力顯得尤為關鍵。

WZ-7無人機協同作戰的戰略意義

在現代戰爭中,掌握空中偵察和打擊能力往往是決勝的關鍵。中國此次展示的WZ-7無人機與轟炸機協同作戰,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這不僅體現了中國空軍在無人機偵察和資訊化作戰上的最新進展,也向外界展現了中國在應對復雜戰場局勢時的戰略考量。

首先,WZ-7無人機透過偵察即時傳遞情報,打破了傳統的「資訊孤島」局面。這種資訊流通的突破,將偵察、打擊、指揮三者緊密結合,使得作戰決策和執行過程更加高效。

過去,偵察衛星雖有覆蓋範圍廣的優勢,但其資訊傳遞和更新速度往往難以跟上戰場變化。而無人偵察機則彌補了這一不足,能夠即時獲取敵方動態,確保打擊行動的精準與快速。

其次,WZ-7的協同作戰能力提高了空軍在復雜戰場環境中的生存力。在多國沖突中,無人機已成為各國空軍的重要裝備。其高生存力、低成本和低損失比使其在高危戰場環境中大放異彩。

中國的WZ-7不僅在這一方面具備優勢,還以其「深度滲透」的能力,為打破敵方防空圈提供了新的途徑。這使得中國空軍在未來的作戰中具備更強的戰略縱深和靈活性,尤其是應對高機動性目標時,無人機的作用不可替代。

中國WZ-7無人機與有人機的聯合作戰,顯然是吸取了近期戰爭中的教訓。

烏克蘭沖突中,俄羅斯在打擊美制MIM-104愛國者防空導彈系統和M142海馬斯火箭炮時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主要原因是這些目標具有高度機動性,傳統的打擊手段難以及時發現並釘選。

中方顯然從中意識到,面對類似的靈活目標,單靠衛星偵察難以實作「即偵即打」,因此加強了無人機與有人機的協同能力。

WZ-7無人機在這種作戰模式下扮演著「空中突擊隊」的角色。其靈活、機動的特性讓它能深入敵方防線,即時傳回關鍵情報,為後續的精準打擊提供第一手資料。

這不僅讓空軍在戰場上更具主動性,也使得敵方難以做出有效的防禦反應,打破了「敵明我暗」的僵局。

WZ-7無人機的多領域運用,還具有重要的戰略威懾意義。近年來,WZ-7的行動軌跡不僅涉及台灣海峽,還包括東海、南海、中印邊境等多個敏感區域。這意味著,中國不僅將其視為一種戰場偵察工具,更視其為維護國家主權與利益的「空中利器」。

在台海局勢日趨緊張的背景下,WZ-7無人機的巡航和偵察行動無疑對台灣及其背後的支持者形成了一種戰略威懾。其高空長航時的能力使其能夠持續監控台海動態,為必要時的軍事行動提供即時情報。

特別是隨著美國計劃在2025年前部署數千架無人機,台海地區未來的空中博弈勢必愈加激烈。中國透過WZ-7等無人機的運用,展現了自身在未來空戰中不落下風的決心與實力。

稍作小結

中國WZ-7無人機與有人機的聯合作戰,預示著一種全新的作戰模式正在成形。無人機的高空偵察與有人機的火力打擊相結合,為未來戰爭提供了更加靈活、高效的戰術選擇。

特別是在應對諸如移動導彈發射車、敵方指揮中心等高價值目標時,無人機能夠先期「釘選」,而後由戰機實施精準打擊,這種作戰模式將大幅提升打擊效率。

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WZ-7無人機的偵察和決策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其「發現-釘選-打擊」的全過程有可能實作更高程度的自動化,使其成為戰場上的「智能獵手」。這一發展將使中國空軍在未來戰爭中具備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和作戰靈活性。

WZ-7無人機的聯合作戰能力,代表了中國空軍在現代化行程中的重要一步。透過無人機與有人機的深度融合,中國空軍已具備更高效、更精準的打擊能力。

無論是對維護國家主權,還是對未來戰場的多樣化挑戰,WZ-7無人機都展現出巨大的潛力。未來,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無人+有人」協同作戰的模式將成為空戰的新常態,為中國的空中力量帶來更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