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杜林普將台灣放談判桌上?島內勸賴清德要「識時務」,國防部警告

2024-11-09軍情

最近,台灣地區從美國采購的M142「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正式部署到離大陸最近的台軍基地,再一次證明了賴清德當局「以武謀獨」的圖謀。

盡管這批武器似乎成為台灣當局增強防禦能力的關鍵,然而情況真的如此簡單嗎?

此時剛好是杜林普宣布勝選的關鍵可是,杜林普已經表示「不要戰爭」,那麽他會如何對待台灣呢?

島內專家表示,與大陸對抗是死路一條,賴清德應「識時務」,作出正確的選擇。

然而,島內專家開口閉口不談統一,其實也是「台獨」!對於美台勾連,中國防部再次發出重磅警告!

首先,台灣已經將「海馬斯」當成對抗解放軍可能兩棲登陸行動的利器。

該火箭炮在俄烏沖突中展現出良好效能,烏克蘭軍方多次用它對俄軍進行了精確打擊。

台灣方面由此看到了透過裝備同類別武器來增強自身軍事力量的可能性。

然而,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引進「海馬斯」,這實際上是一個頗具風險的決定。

我們看地理條件,台灣島地區並不是像烏克蘭那樣大面積平坦,而是充滿山脈、河流等復雜地形,適合「海馬斯」這種機動性強的火箭炮部署的地點非常有限。

此外,台灣的面積畢竟太小,「打了就跑」的策略可操作空間遠不如廣袤的烏克蘭。

在高強度沖突中,補給線也容易被切斷,「海馬斯」很可能因缺乏彈藥而難以為繼。

大陸方面對此保持高度警惕,解放軍已采取多項措施加強台海的即時監控,運用衛星、無人機等高科技手段,確保對台灣島的情況了如指掌。

用中國防部的話來說就是:「台獨」武裝那點兒事不難掌握。

一旦台軍動用「海馬斯」,解放軍有能力進行迅速的反制和精準打擊,座標可以精確到經緯度小數點的後四位。

如此一來,寄希望於「海馬斯」成為「抗中」法寶的想法,只能說過於天真。

同時,解放軍空降兵部隊近日受到了「一號首長」的重大接見,意義非凡。

中國軍隊正全力推進軍事訓練和備戰工作,致力於建設一支實力雄厚的現代化空降兵部隊。

空降兵以其快速反應和靈活機動的特點著稱,在台海可能發生的兩棲登陸作戰中將扮演關鍵角色。

他們不僅能在初期對台軍設施實施突襲,還能與兩棲部隊配合,在島內展開攻勢。

空降兵執行的「斬首」行動或目標指示任務,也會進一步壓縮台軍的戰鬥空間,消滅台軍的抵抗意誌。

解放軍裝備的運-20和直-20等先進運輸機,顯著增強了空降部隊的投送能力和作戰範圍,從而大幅提升了戰場上的機動性和打擊力度。

近日,年輕的「90後」女飛行員徐楓燦就駕駛直-20參加了珠海航展,更是彰顯了中國空降兵的發展潛力。

總之,賴清德當局希望借助「海馬斯」火箭炮提升軍事實力,這一計劃必定失敗。

從中國軍事實力考量,解放軍面對新到貨的美軍裝備並不感到畏懼。在技術監控和戰術應對方面,解放軍均具備足夠的信心和手段來應對這一所謂的威脅。

畢竟,紙老虎終究是「紙做的」,而解放軍面對挑釁,也完全有能力迅速控制局勢。

面對與大陸的對立局面,尋求一條積極的解決方案至關重要。賴清德應如何采取行動以改善現狀?

隨著杜林普即將再次擔任美國總統,美國政治格局將發生變動,這將對全球及地區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台灣在亞太地區占據著重要地位,對此始終保持謹慎態度。

一方面,台灣社會對自身安全的擔憂情緒持續加劇,另一方面,島內對於改善兩岸關系的呼聲亦愈發強烈。

首先,台灣社會普遍存在一種不安感,害怕在大國博弈中被美國「用完即棄」。

這種憂慮並非電洞來風,部份台灣人擔心自己會像烏克蘭一樣,被美國當成「代理人」,因而引發沖突導致生靈塗炭。

島內分析,杜林普曾在他的上一個任期內遵循過「不發動新戰爭」的原則,因此他的再次當選令人遐想,美國是否會調整其對台政策,而把台灣放在談判桌上?

其次,杜林普的「不要戰爭」宣言不僅是對美國內部的交代,也是對全球,包括台灣的一個訊號。

這顯示了他可能傾向於降低美軍介入台海沖突的可能性,並有望借助經濟利益來重新塑造與中國大陸的關系。

賴清德當局如果仍然堅持「親美抗中」的立場,很可能在杜林普的交易策略中變得更加被動。

島內學者普遍認為,賴清德應認清形勢,及時改善兩岸關系。

劉德海教授和趙春山教授均指出,杜林普作為商人出身的總統,其決策可能更多地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從而導致其政策走向更加靈活。

台灣在這種博弈中扮演著棋子的角色,顯然更需要智慧和策略。

自2016年起,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關系持續嚴峻,官方溝通渠道已中斷超過八年。

這種緊張的關系不僅對台灣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同時也使得台海地區的局勢變得更為不確定。

在此背景下,賴清德需要重新審視當前的戰略部署,「備戰謀獨」絕非長久之計,只會使得台海局勢更加兵兇戰危。

島內專家指出,杜林普的勝選或許為台灣帶來了一線希望,這可能成為調整政策的機遇視窗。

兩岸是否能夠利用這一契機恢復交流、增進關系,關鍵在於賴清德的態度和決策。

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台灣與其依賴不穩定的外部變量,不如積極行動,順應島內主流民意,透過積極改善兩岸關系,探尋和平發展的可行路徑。

台灣專家們不論如何分析,其立場始終基於自身視角,普遍追求和平,不希望發生戰爭。

但是不談統一,那基本也與「台獨」無異。

中國國防部近期再次發出嚴正警告,著重指出台灣問題在中美關系中的核心地位,強調這是絕對不能逾越的底線。

美國在這一問題上風險自負,若繼續武裝台灣,將極有可能「引火燒身」。

與此同時,中國國防部也提出了「全面提升打贏能力」這一強硬表態,展示了大陸在解決台海問題上的決心與實力。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一事實早已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然而,賴清德當局卻選擇迎合外部勢力,以「台獨」為目標,甚至願意成為棋子打「代理人」戰爭,也不願意推動兩岸的和平與統一。

這種違背歷史發展大勢,且不顧台灣同胞安全和福祉的做法,必將受到我軍的堅決反擊。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與困難,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國家統一的事業。

這不僅是14億中國人民的心聲,也是實作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