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丹皮爾海峽悲劇——1943年3月美日俾斯麥海海戰(3)

2024-10-27軍情

技術革新

自布納戰役初現曙光起,第 5航空隊就開始把精力轉下一階段作戰。根據西南太平洋戰區情報部門的判斷,日軍在遺失布納和瓜島後,下一階段的作戰重點將是中部所羅門和萊城、莎拉莫阿一線。因此,阻敵海上增援萊城和莎拉莫阿、支援地面部隊沿胡恩灣北上反擊就成了第5航空隊當前作戰的重中之重。

1943年1月,第5航空隊開始了活躍地出擊。其所屬的 B-24、B-17和「卡塔林娜」水上飛艇開始頻繁出擊拉包爾,封鎖拉包爾至胡恩灣之間的海上航線。1月5日到10日,第5航空隊和日軍萊城運輸船團(即18號作戰)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海空大戰,宣稱擊毀四艘運輸船(其中兩艘是可能擊沈),戰鬥機大隊更是宣稱擊落28架敵機(其頭號王牌裏查德·邦宣稱在6日和7日戰鬥中擊落敵機5架)。毋庸質疑,這些戰果有不小浮誇,但第5航空隊的存在確實給日軍船團造成了越來越大的壓力。

如果說 18號作戰還不足以證明第5航空隊已經雄霸新幾內亞東部戰場空域的話,那麽接下來進行的瓦烏作戰則充分說明了這點。1月29日接到岡部支隊猛攻瓦烏的報告後,第5航空隊立即行動起米。C-47機群在瓦烏和莫爾茲比間往返穿梭,在僅僅兩天的時間就將大量兵力和物資運抵瓦烏,在不到48小時就粉碎了岡部支隊的大規模攻擊。而在整個戰役中,第5航空隊幾乎是毫發未損。日軍唯一的一次空中攻擊對美軍而言,近乎隔靴瘙癢。2月6日,8架P-39「空中眼鏡蛇」掩護一隊滿載物資的C-47在瓦烏著陸時,突然和24架敵機狹路相逢,經激戰,宣稱擊落11架零戰和一架九七式重轟炸機(實際上是一式戰鬥機和九九雙發輕轟炸機)。

同時,另一支由八架 P-40組成的巡邏隊也發現類似澳洲皇家空軍的「波弗特」轟炸機正空襲機場,沖進敵機群中,P-40才發現他們正和12架九九雙輕爆和同等數量的「零戰21和零戰32」(實際上是一式戰鬥機),P-40宣稱擊落7架敵機。連續戰鬥,盟軍無一損失。為了擴大戰果,第5航空隊司令懷特黑德中將在接到空襲報告後甚至下令駐莫爾茲比的三個戰鬥機中隊再出動攔截,他們在距瓦烏幾百英裏之處及時追上了撤退之敵,大殺一陣,又宣稱擊落5架敵機。這次勝利對盟軍而言,是空前絕後的,不僅戰果巨大,損失競然為零(日軍實際損失是四架一式戰鬥機和三架九九雙發輕轟炸機)。

美國陸軍航空兵在太平洋的頭號王牌-裏查德·邦格與其駕駛的P-38型戰鬥機合影

在基地的擴建和防衛方面,第 5航空隊也傾註了大量的心血。從1942年6月到1943年1月,莫爾茲比和萊比的機場建設工作獲得了巨大進展。莫爾茲比周圍50公裏內,盟軍工兵共修建了六到七個機場,以及大量滑行道和疏散區。在米爾恩灣、盟軍又修建了三座機場和兩座備用機場,擴充套件布納基地工作也在加速進行。在大力興建機場的同時,美澳聯軍也開始加強對這些機場的防空保衛工作。1943年9月中旬,美軍雷達兵進駐莫爾茲比,和所謂「窮人的雷達」--澳洲皇家海軍海岸嘹望員一起肩負莫爾茲比防空預警的重任。在米爾恩灣,雷達也開始在其西南125海裏的圖菲角、諾曼比和古德伊納夫島安裝。

與此同時,美軍也開始急速增強戰鬥機防衛力量。自去年秋季起,第 5航空隊所屬的戰鬥機司令部就開始發展其防禦組織。該戰鬥機司令部下屬三個戰鬥機大隊(各轄三個中隊),每個都在戰區內服役了一年以上,作戰經驗極為豐富,在所有330架戰鬥機中,包括80架 P-38和74架P-40,大部份戰鬥機仍是P-39。面對第5航空隊的重兵集結,日本人沒有袖手旁觀。從1月開始,基地航空部隊持續不斷的對布納、萊比和莫爾茲比各個機場展開航空殲滅戰,但在美軍猛烈的高炮火力和戰鬥機攔截下,除了1月17日對萊比機場偷襲得手(兩架B-17、一架B-24和兩架P-39,以及澳洲皇家空軍的一架「哈德遜」式雙發轟炸機,此外還有六部機動車輛和六個裝滿燃料的大型油罐被炸毀)外,其他的轟炸對美軍而言都無關痛癢,反而是來襲的一式陸攻和零戰蒙受了相當的損失。

不僅在護航船團海空大戰和基地防衛中頻頻告捷,第 5航空隊還反復出動 B-17機群加強對拉包爾的轟炸。B-17機群的投彈高度一般在中空(1500米至3000米)和低空(75米)。在盟軍持續不斷的轟炸下,拉包爾市鎮幾乎化為瓦礫。大部份轟炸都發生在夜間,但漆黑的夜空和突如其來閃亮的探照燈光又極大地影響了轟炸精度,也難以判斷轟炸效果,不少返航的機組成員在戰果欄裏只能幹篇一律地寫道:「彈群落在目標區內引發大火」。白晝轟炸偶爾為之,但損失卻極為慘重。1月5日,第5航空隊轟炸機部隊司令肯尼斯·沃克少將親率12架B17飛臨拉包爾亨普森港,試圖在18號作戰發起前搶先摧毀停泊船只 在他的帶領下,機群自2700米高度投下40枚225公斤爆破彈和24枚450公斤炸彈,宜稱炸毀炸沈九艘運輸船合計五萬多噸(實際上只損失了一艘5883噸的運輸船)。其間,B-17機群遭到了猛烈的對空炮火攔阻,第11飛行戰隊的一式戰鬥機群也反復進行兇狠地攻擊,包括沃克的引導機在內共有兩架B-17沒有返航。1月,第5航空隊總計進行了13次攻擊,每次規模都不超過12架,損失不小,但戰果乏善可陳。

前任第5航空隊轟炸機司令肯尼斯·沃克少將。為了在18號作戰前摧毀日軍船團,1943年1月5日他親自率部出擊拉包爾,不幸被第11飛行戰隊擊落身亡,事後被追授榮譽勛章

連續不斷的激戰,使第 5航空隊所屬的第43轟炸機大隊(裝備55架B-17E和F型)大部份飛機非傷即毀,每天堪用戰機數不到20架;1943年1月,第90轟炸機大隊(裝備B-24轟炸機群)抵達西南太平洋戰區,替第43轟炸機大隊分擔重任。但第5航空隊的地勤人員卻發現,他們已經習慣了保養B-17,對B-24最初卻十分生疏,導致 B-24使用率幾乎和B-17一樣。對此,第90轟炸機大隊在作戰報告中對地勤的效率是既生氣又無奈:「全大隊裝備約60架3-24,僅有不到15架可以隨時出動。」

相對重轟炸機部隊的無奈和疲憊,輕轟炸機和中型轟炸機部隊的情況更甚。至 1943年1月,第5航空隊共擁有兩個中型轟炸機大隊和一個輕轟炸機大隊。其中,第38轟炸機大隊(兩個中隊)裝備B-25「米曹」中型轟炸機、自開戰以來就一直在一線奮戰的第22轟炸機大隊(兩個中隊)裝備B-26「掠奪者」中型轟炸機。第三轟炸機中隊名義上是輕轟炸機部隊,實際上其所屬的第13和第90中隊裝備著 B-25,第八和第89中隊裝備的是A-20「波士頓」中型轟炸機。

雖然賬面兵力較為可觀,但各部的戰鬥力在長期戰爭中被消磨殆盡 :第22轟炸機大隊經過大半年的奮戰損失慘重、人員疲憊不堪,只得撤出一線返回澳洲休整。第三轟炸機大隊雖來得較晚,但連番作戰下來也蒙受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資損失,實力僅及一個中隊;只有第38轟炸機大隊情況最好、兩個中隊仍保持著八成戰鬥力。

為了恢復全體轟炸機部隊的戰鬥力,西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喬治 ·肯尼中將擬訂了新的用兵計劃:休整及訓練、備戰和作戰各占全軍三分之一,而且各部定期輪換。這個計劃一實踐,立即取得了良好效果,各部都有輪換休整機會,體力和精神恢復,地勤人員也有足夠的時間對飛機進行保養維修,士氣面貌煥然一新,戰鬥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美國陸軍航空隊在南洋地區除B-17以外的另外兩種主力轟炸機B-24"解放者」以及B-26「掠奪者」(圖)

與此同時,肯尼和第 5航空隊司令懷特黑德中將也希望更為有效地攻擊日軍船團。在他們看來,自岡部支隊瓦烏戰鬥失敗後,日軍必不甘心,為了加強萊城和莎拉莫阿一線,並再次發起對瓦烏的攻擊,日軍定會再組織大船團增援萊城前線。因此,如何改良現有機種和采取新的反艦攻擊戰術就成了第5航空隊轟炸機部隊(尤其是中型轟炸機部隊)的當務之急。

在創新方面,第 5航空隊從來都是走在各個陸航部隊的前面。尤其是B-25C1型轟炸機,更是喬治·肯尼中將的一個英明的創舉。在澳洲,他和北美航空公司駐澳洲代表傑克·霍士、以及手下得力幹將「老爹」甘少校為了把B-25由中型轟炸機變成攻擊機改良而成。在他們的指導下,第5航空隊地勤修理人員拆掉了B-25的機腹炮塔和尾部機槍,轉而在機鼻加裝了四挺機槍,同時在機頭兩側各裝兩挺機槍,加上位於機背的頂部炮塔兩挺12.7毫米機槍。同時,對裝彈種類也進行重新分配,在執行對艦攻擊中於彈艙裏裝載60枚小型破片彈和六枚45公斤爆破彈。包括副駕駛(預備投彈手)在內,共設立三個投彈手。經過改良,在速度和機動性上不如A-20,但在50米高度的對艦攻擊上,憑借著超遠航程、巨大的載彈量和幾乎無可匹敵的強大火力,B-25C1馬上就會成為第5航空隊對艦攻擊的超級殺手。

1942年12月,改良型的B-25透過測試,正式定名為B-25C1型攻擊機。至1943年4月,共有30架B-25C1定型,進入第5航空隊服役,主要裝備第三轟炸機大隊的第90中隊。

威力巨大的機種有了,接下來就是戰術改進。當時,常規的對艦攻擊戰術分為三類 :

一是以大量轟炸機群以緊密地編制從中空進入目標,對下方艦船實施定形轟炸,這樣不管船隊朝什麽方向機動,只要彈著散布帶控制得當,就有命中的可能。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 B-17和B-24這種重轟炸機群,而且糟糕的是第43和第90轟炸機大隊堪戰兵力不多,密集編隊轟炸效果不佳。

二是魚雷攻擊,這種方法是當時最有效的對艦攻擊戰術,問題是第 5航空隊魚雷幾乎為零,把持著魚雷生產和分配大權的美國海軍壓根就看不起陸航的對艦攻擊努力,認為對艦攻擊是自己份內的事,因此第5航空隊無法采取這項戰術。

三是澳洲皇家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通用的桅頂轟炸戰術,即中型或輕型轟炸機以大約 30至50米的高度掠過目標船只上空對準目標舯部投彈,這種攻擊方式補給命中率可觀而且還能有效摧毀目標上層建築、但風險同樣巨大。因為投彈高度過低,一旦船只發生大爆炸,就會連人帶機一起炸個粉碎。面對如此高風險的戰術,肯尼中將也一口否決。

被美國陸軍航空兵飛行員稱為「老爹」的甘少校,正是此人將B-25中型轟炸機改裝成了一種能夠在低空進行對艦攻擊的攻擊機。

有空中炮艇之稱的B-25C1攻擊機,可見其機鼻的四挺12.7毫米機槍,以及機頭左側的兩挺12.7毫米機槍

那麽究竟采取什麽樣的攻擊戰術才能高效地使用現有炸彈輕松摧毀敵船團呢 ?問題拋給了第5航空隊新任轟炸機部隊司令霍華德·拉梅少將。

對第 5航空隊而言,他們非常幸運,不僅肯尼愛創新,新上任的拉梅少將更是一個不斷求新、喜好挑戰和鉆研的將軍。正是靠著整個領導班子的創新帶動,「第5航空隊才在戰爭中創下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這些事跡時至今日還是令人津津樂道。

拉梅提出的新戰術有二 :一是有效利用B-25C1的巨大威力,用10挺機槍集中朝前方目標掃射,既能有效壓制日軍艦船防空火力,又能給目標造成巨大的損傷,使之完全成為「空中炮艇」!同時對船攻擊彈種也進行重新擬訂為掛載60枚小型破片彈(殺傷人員)和六枚45公斤高爆炸彈。另外,他還要求B-25在飛行過程中盡量保持低速並減少戰術機動。經過新的改良和戰術設計, B-25頃刻間華麗轉身,一躍變成了第5航空隊中殺傷力最大的武器,這一切意味著什麽,俾斯麥海海戰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二是采取跳彈攻擊戰術 (日本陸軍、日本海軍稱之為跳飛轟炸)。這項戰術也是肯尼中將的創舉。早在1942年7月赴澳洲接掌第5航空隊司令一職(後升任西南太平洋戰區空軍司令,懷特黑德中將繼任第5航空隊司令)時,他就和手下的兩名中隊長威廉·比恩少校和愛德華·拉納少校討論如何更有效地實施對艦攻擊時就萌發了這個想法,以中型或輕型轟炸機自超低空從目標正橫舷側方向展開投彈,使落下炸彈象打水漂一樣,在水面朝著目標舷側跳躍前進,直至撞上目標。這種戰術最大的特點就是從舷側正橫方向目標投影最大易於擊中,另外炸彈貼著水面彈跳著飛向目標時,命中舷側或吃水線的概率極大,能給目標船造成最大程度的毀傷。於是,肯尼一上任,就決定展開這項戰術訓練。為了采取跳彈轟炸,之前的轟炸概念需要全面翻新。為了貫徹自己的理念,肯尼中將選則裝備B-25C1的第90中隊作為實驗中隊,展開艱苦的戰術訓練。

正進行跳彈攻擊訓練的一架第90中隊所屬B-25C1。

90中隊利用莫爾茲比港外的船骸試驗新戰術。最初的訓練給第90中隊造成了不小的非作戰損失,兩架B-25在低空投彈時被四散飛濺的彈片炸傷,另一架 B-25甚至撞上船骸桅頂。經過這些教訓,第90中隊做出了兩項改良:一是意識到原有轟炸瞄準具在使用這項戰術時毫無用處,應以機鼻做瞄準鏡:二是發現使用這項戰術投彈高度很低、飛機拉起時間較長,為了防止飛機改出時被爆炸誤傷,必須改進炸彈采用的延時引信,使炸彈命中目標後延遲11秒爆炸。

1942年8月到1943年2月,經過近半年的訓練,第90中隊掌握了這項高難度的攻擊戰術,幾乎每架飛機的機組成員都能熟練地對靶標實施準確的跳彈轟炸,命中率超過了五成。在B-25展開訓練的同時,第30中隊的「英俊戰士」和「波士頓」也在進行同樣的訓練,但B-25的綜合成績顯然高出一籌。進入1943年2月,所有的機組成員都躍躍欲試,他們已經對日復一日的打靶似的訓練感到不耐煩了,大家都想在實戰中一試身手,畢竟這個戰術實在是太妙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

第5航空隊的掌門人--厄尼斯.懷特黑德少將,在他的帶領下,第5航空隊達到了顛峰狀態,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極為卓越的貢獻

2月19日,盟軍情報部門報告,日軍正組織運輸船團準備運兵萊城。9天後,盟軍情報部門破譯了第8方面軍關於第81號作戰計劃電報,指出日軍運輸船團將在3月1日展開行動,5日在萊城,大約12日在馬丹登陸。接到報告,第5航空隊所屬的轟炸機司令部立即召開作戰會議,研究日軍可能采取的運輸方式,共有三種可能:第一,日軍船團直航萊城,這樣就會完全進入在駐新幾內亞盟軍航空兵的作戰半徑。第二,船團可能在丹皮爾海峽以北分成兩部,一部直航萊城,另一部前往馬丹。第三,可能直航馬丹。如果日軍膽敢采取第一套方案,那麽第5航空隊和澳洲皇家空軍就將集中全部轟炸機兵力對船團實施大規模、高強度的波浪式攻擊。如果采取第二種方案,則重轟炸機群打馬丹船團,中型和輕型轟炸機群收拾萊城船團。如果采取第三套方案,則僅動用重轟炸機群攻擊,中型和輕型轟炸機只對作戰半徑內的日軍機場進行空襲壓制。

當時第 5航空隊節制兵力為:第49戰鬥機大隊所屬的43架P-40和18架P-38,第35戰鬥機大隊所屬的17架P-38,澳洲皇家空軍第75中隊所屬的17架 P-40,第13中隊所屬的6架B-25C和D型,第90中隊所屬的11架B-25C1型,以及第89中隊所屬的15架 A-20,以上是第三轟炸機大隊全部兵力。第38轟炸機大隊的11架B-25C和B-25D,第43轟炸機大隊的28架 B-17,第90轟炸機大隊的九架B-24,澳洲皇家空軍第九大隊的六架「波士頓」、13架「英俊戰士」和13架「波弗特」。至3月1日,西南太平洋戰區空軍共擁有154架戰鬥機、34架輕轟炸機、41架中型轟炸機和39架重轟炸機完成戰備。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