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第六代戰鬥機,中國或將率先「過河」

2024-12-25軍情

大家好,歡迎閱讀今天的【天下平說】。

今天咱們聊一個令大夥可能比較興奮的一件事,最近網上都在瘋傳,中國第六代戰鬥機即將要進行試飛,甚至說已經進行了首飛,還有說這個飛機采用了與眾不同的三釋出局。什麽叫三釋出局?三台發動機,我們看現在的戰鬥機要麽是單發要麽是雙發,客機倒是有雙發的,還有四發。三發戰鬥機,因為它的力矩設計等很多東西,不好做,三發戰鬥機的氣動布局也不好設計,只有在很少量的客機當中,才能顯現出來。那麽咱們今天分析一下這件事。

首先第一點,第六代戰鬥機的研發和發展,跟歷史上的二代後期型有點像,為什麽這麽說?首先第一代噴射式戰鬥機,是德國在二戰後期投入的Me-262,當時的所謂噴射式戰鬥機,取代了活塞式戰鬥機,在二戰後期德國空軍占盡劣勢的情況下,跟盟軍也打出了大約9:1的交換比,也就是說,盟軍幾乎要損失9架活塞式戰鬥機,才能夠換取擊落1架梅塞施密特的Me-262噴射式戰鬥機,所以當時噴射式戰鬥機出現之後,給空戰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

當時的盟軍的飛機,最大的飛行速度也就600多公裏,而Me-262達到了900多公裏,也就是超過了50%。要知道,在那個機炮和重機槍為主要格鬥手段的時代,差了這近50%的戰鬥力,是非常要命的,現在的戰鬥機,如果能提升5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比方說從1.6馬赫提升到2.4馬赫,那也會帶來空戰的顛覆性變化,何況那時候連導彈都沒有。一方的速度快了50%,並且使用的武器都一樣,都是重機槍,能給戰鬥帶來多大的影響,難以想象,盟軍當時幾乎是沒有辦法。

當然,德國那時的量產能力有限,機械故障不斷,作為第一代初期實驗版本的噴射式戰鬥機,德國生產了1,000多架,其中投入作戰的可能有五六百架。這五六百架,很多因為機械故障自行墜毀,所以寶馬公司當時生產的噴射式戰鬥機的發動機,只有二三十個小時的使用壽命,所以說那時候技術上極不成熟。二戰之後,美蘇沒有噴射式戰鬥機的使用經驗,美國的噴射式戰鬥機是到1945年5月份才投入服役的,沒來得及參戰,所以在沒有實戰經驗的情況下,當時美蘇選擇以德國的第二代噴射式戰鬥機為藍本,設計自己的下一代。

德國在1945年的第二代噴射式戰鬥機Ta-183,進入了首架樣機的制造階段,但是直到它滅亡和投降,它的首架樣機才制作出30%,當然那個設計圖紙做出來了,然後美蘇根據Ta-183的各種設計圖紙,再加上各自對於噴射式戰鬥機的理解,打造了當時的二代戰鬥機的兩個經典,F26和米格15,在韓戰當中首次交鋒。這兩款技術出自同源,都是二戰德國後期設計的、沒來得及生產的Ta-183。

如今的第六代戰鬥機,很像當初的二代機。現在美國和中國都在大量部署第五代戰鬥機,美國生產的五代機數量超過了1,000架,自己裝備的F22和F35也超過了700多架,中國生產裝備部署的殲20、殲35目前也到了400多架。雖說中國和美國分別有400多架和1,000多架隱形戰鬥機,都有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生產經驗,但是就是沒有實戰過。中國這方面沒有實戰,美國那方面F22和F35的實戰是什麽呢,就是去炸敘利亞政府軍,F22、F35飛到敘利亞上空,對方連空軍都沒有,都已經幾乎滅亡了,然後扔一些對地攻擊的炸彈,就是幹這點事。中國這方面經驗為零,美國那方面經驗也幾乎為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只能靠演習,靠模擬仿真,去研究五代機的空戰是個什麽樣子。

有人說五代機的空戰,雙方誰也發現不了誰,只能近距離突然搏殺,就跟大霧中的兩個重騎兵一樣,雙方速度極快,但是大霧天氣,雙方可見度都是四五十米。重騎兵沖起來,如果你給他一個二三百米的沖刺距離,他對步兵會有很大的殺傷,但是如果你只能在三四十米內才能看見對方,你這個重騎兵怎麽沖的起來呢?所以,理論上你已經是戰鬥機第一,只有到最後拼刺刀見紅的時候,才能看見對方。

但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有時候理論跟現實有差別,美國在60年代服役三代機 F4戰鬥機的時候,就想以遠打近。我有遠端導彈,我有遠端雷達,打近距離的武器應該明顯占優才對,但是你發現它對當時的殲6、殲7這種武器,優勢其實沒有那麽明顯,反而最後是利用自己大航程的優勢,在越南戰爭當中對殲6占了便宜。、近距離空戰沒有便宜,反而是大航程占了便宜。

中國的殲6飛到北越上空,F4就往南越跑,殲6一會就沒油了,之後呢,F4利用航程優勢就追殲6去,這個優勢反而最大。所以說跟它的設計初衷有差別,五代機到底空戰是個什麽樣子,現在只能從理論和演習上去推演,所以六代機就更沒有底,你五代機連作戰經驗都沒有,那麽怎麽設計自己的六代機呢?

中國可能會采取多機種並列聯進的方式,美國這次也有可能觀察一下中國的進展,然後再采取行動,跟五代機那時候反過來了。第五代戰鬥機,包括二戰之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戰鬥機的前期研發,美國都是領先全球的,但是到第五代戰鬥機中後期,2020年以後,美國五代機的研發就慢了下來,反而被中國的殲20所超越。

所以說中國在研發第五代的時候,是美國在前面摸索,中國摸索美國。美國摸石頭,中國摸美國。美國一邊走一邊摸石頭,中國一邊走一邊摸美國,就是這種情況。但六代機可能會反過來了,目前中國和美國依然是唯一的在全球有能力在2050年之前、甚至在2060年之前研發出六代機的國家,其他國家,包括歐洲和俄羅斯,在2050年甚至2060年之前研究出第六代戰鬥機的可能性,都幾乎為零。

那麽唯一的、有可能研發出六代機的兩個國家,中國可能會領先一些,中國摸石頭過河,美國摸中國過河,可能會是這種情況。中國摸石頭,美國摸中國,五代機咱們摸美國,六代機摸咱們,就這樣。中國有可能會搞並列方案,比方說雙發甚至三發的、大噸位級的戰鬥轟炸機,與戰鬥機一體的並列方案。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隱形時代最重要的是隱形和速度,機動性的要求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如果把隱形、速度和機動三要素進行排序,那機動可能是排序最差的。第六代戰鬥機,有可能是一個戰鬥轟炸機和戰鬥機的概念模糊的產品,戰鬥轟炸機機動性不高,但第六代戰鬥機對於速度要求,對於機動性要求可能也不高,所以說這可能是一個方向之一。

還有一個,即控制速度下的隱形,把全向隱形達到極致的方案。戰鬥機在隱形和速度,如果這兩種因素不能兼顧的情況下,發展一個速度不是很高、但是把隱形拉滿的一個方案,比方說全向隱形,全頻譜隱形等等,這又是一種可能性。

還有一種可能性,追求極致的速度,比方說研發4倍音速以上的一款戰鬥機,把隱形和機動性指標都適當往下調,讓它的速度能達到4倍音速以上,以快打慢的這種方案。也就是說有好幾種方案,可能中國這方面也不確定,到底哪個方案更優,因此可能會研發出多機種,類似於美國50年代,在失去了德國這個目標導向的時候。

之前咱們說過了,二代機早期型,是美國蘇聯摸索德國Ta-183的,現在沒得可摸索了,那怎麽辦?自己去驗證。那怎麽驗證?美國不會自己設計,但是可以擺機隊,就是F102、F104、F105、F8一系列的設計,都擺出來,既然自己研發下一代噴射式,心裏沒底,那我就每種類別都造一遍,每一種生產都不是很多,每個批次就生產個幾百架,就是這樣。

那麽在今天,因為六代機研發成本比當時1950年代貴太多,不可能造出四五款,每款都裝備個二三百架、四五百架,但是,多機種驗證機是有可能存在的,什麽意思呢?我把三四種類別的、六代機可能的模式,都造出實體的技術驗證機出來,然後進行適配比較。這有可能會是中國采取六代機的研發的,首要選擇和理念。

50 年代美國一樣,每個飛機造個幾百架,中國現在把每個類別的技術方案,造個兩三架或五六架技術驗證機,用這種方案去推進六代機實戰部署,美國在後邊,摸中國過河,看中國哪個方案可行,哪個方案靠譜,就走這個方案。因此,五代機和六代機的研發反過來了,以前是中國摸美國,可能到未來20年是美國摸中國,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一個值得中國老百姓喜慶的事情。

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