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伊朗對以色列進行彈道導彈襲擊一事,美國總統拜登表態,以色列可以回應,但是要做出相對應的報復,而不是摧毀伊朗核設施。
那麽,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到底能不能解決,伊朗的這次軍事打擊能起到什麽作用?
這幾年網絡上流行一個句式:「XX越大/越多,XX越小/越少」。這個句式往往基於一系列帶有黑色幽默色彩的詭辯,或者用於嘲諷某些問題或社會現象的荒謬,或者是一些人故意嘩眾取寵。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沖突,恰恰上演了一出「導彈越多,導彈越少」的戲碼。
由於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此前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表示將緩和與西方國家的關系,本輪伊朗對以色列的彈道導彈攻擊多少有些顯得紮眼。尤其是結合伊朗的彈道導彈襲擊規模,就更難免讓人產生「導彈究竟該不該打」和「導彈是該多打還是少打」的疑慮了。
平心而論,伊朗對以色列的彈道導彈攻擊雖然號稱「百彈齊射」,聲勢不可謂不浩大,但對於看客們來說總歸有種乏善可陳之感,原因非常簡單:再好的戲,看一百遍也覺得膩味。伊朗是中東地區發展彈道導彈最為積極的國家,目前擁有多個型號的中、近程彈道導彈,並且生產能力可觀,因此一次拿出幾十發上百發彈道導彈發起大規模襲擊對於伊朗來說確實不存在什麽困難。然而,由於彈道導彈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意義、攻擊費效比高、易於突破防禦等優點,伊朗幾乎形成了對彈道導彈的技術路徑依賴。更要命的是,除了彈道導彈,伊朗也拿不出其他的攻擊以色列本土的手段,這就讓伊朗的彈道導彈襲擊更加頻繁了。
回顧近幾年來中東地區的局勢發展,伊朗在以色列針對周邊國家采取軍事行動、破壞伊朗在中東區域內的戰略布局時,伊朗都會選擇向以色列發射彈道導彈以進行示威,而幾乎每次彈道導彈攻擊行動都不了了之、根本沒能阻止以色列進一步發起侵略行動,甚至還會激化以色列導致其侵略行動規模升級。如此往復迴圈,看客們焉有看不膩的道理。
另一方面,從軍事角度來說,伊朗的彈道導彈攻擊實在沒什麽討論價值,因為這種提前透過外交渠道釋出警告、再執行打擊行動的做法本身目的就是在證實自身具有攻擊能力和攻擊意圖、但同時又要避免與對方擴大沖突,如果目的在於打擊對方重要目標、削弱對方軍事能力,則完全不會告知對方使其具有戒備和反應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無論伊朗的彈道導彈有幾發命中以色列本土、究竟打中了什麽目標,只要伊朗的導彈能成功發射,其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然而,佩澤希齊揚當局卻偏偏上演了一出畫蛇添足的戲碼,聲稱其發射的彈道導彈「打擊了以色列空軍部署F-35戰鬥機的基地」(一說「伊朗的彈道導彈擊毀了20余架F-35」,此說法可能存在轉譯和理解錯誤,在此不予采信),如此一來伊朗事實上面臨一個悖論:或者應該以戰逼和,那麽目前這個導彈發射數量就明顯不足,但導彈打多了很可能讓以色列升級事態;或者應該少打導彈、讓以色列方面意識到伊朗沒有同以色列激化矛盾的意圖,但導彈打少了則可能讓以色列不放在眼裏而更加有恃無恐。總之,伊朗的導彈打得越多,打的就越少。
應該承認,無論伊朗在外交政策和軍事打擊方式上如何取舍,中東問題的主要責任伊朗也並不應該承擔主要責任,而不顧國際社會反對與聯合國相關問題決議、在對外侵略擴張方面越來越肆無忌憚甚至走火入魔的以色列才是罪魁禍首,而為以色列提供從國際外交到軍事裝備在內的一攬子支持的域外大國,則算得上中東問題的次要責任方。
然而,伊朗這種軍事打擊與外交政策脫節、其目的性存在沖突的做法,則更凸顯了伊朗在自身定位、國際關系處理方面的認識模糊。
如果下一次伊朗仍然希望其彈道導彈發射能對以色列起到一些「潑冷水」的效果,最好先明確一下自身在中東問題上的利益訴求再確定做法。
但不幸的是,伊朗國內社會一團漿糊的局面,又影響了伊朗執政當局在這種重要問題上的決策意見。看來下一次伊朗與以色列沖突激化時,怕還是逃不了「導彈越多,導彈越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