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海軍
戰場在哪裏
海軍軍醫的戰位就在哪裏
近日,海軍軍醫大學某基地
組織海軍某試訓基地
海軍軍醫大學3所附屬醫院
海軍第905醫院等
6支醫療隊進行基地化駐訓
暨海上實戰化演訓
△「傷員」上艦後緊急轉運。
△艦載直升機前出。
空中戰機呼嘯
海面艦艇馳騁
海軍鄧世昌艦、戚繼光艦、肇慶艦
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團的艦載直升機
為此次演訓搭建海空立體保障平台
△艦艇編隊協同訓練。
△小艇緊急轉運「傷員」。
△醫護人員在鄧世昌艦甲板收治「傷員」。
清晨,海上薄霧彌漫
飛行甲板上
塗著紅色十字的貨櫃模組
讓鄧世昌艦變成一座流動的海上醫院
內設手術室、分級病房
化驗室、X線室等
可進行傷病員的檢傷、分類和救治
同時可以開展多台復雜戰創傷手術
△醫護人員把「傷員」資訊錄入海上衛勤資訊系統。
伴隨著大批次「傷員」轉運上艦
海上機動衛勤分隊的醫護人員快速就位
身穿深藍色馬甲的檢傷分類員
手持智能終端
讀取「傷員」的軍人保障標識牌後
將人員資訊
快速錄入海上衛勤資訊系統
△醫護人員對「傷員」進行傷情檢查分類。
△醫護人員快速登機前出。
△救治情況量化考核打分現場。
此次演訓有兩種「傷員」貫穿全程
一種是由專家扮演的受傷艦員
他們可以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
對其操作進行量化考評
針對性更強、精準度更高
另一種是仿真模擬的「智能傷員」
內建智能化控制模組
可模擬各種海戰傷情及情況變化
即時顯示救治效果
△醫護人員在醫療模組內開展手術。
燒傷炸傷、流血骨折、失溫休克……
特效化妝後的「傷員」傷情更加逼真
讓戰傷救護硝煙味更濃
無影燈下
醫護人員準備進行脾臟器官破裂手術
與以往不同的是
手術組成員只有外科醫生和麻醉醫生兩個人
主刀醫生不再有助手
很多工作需要獨立完成
且在艦艇航行過程中
救護弓境遠不如陸地醫院的手術室
這也對醫護人員的操作提出更高要求
△醫護人員在夜間開展傷情檢查分類。
△海軍鄧世昌艦在海上航行。
近年來
該基地在提高衛勤保障能力的賽道上
分秒必爭
全流程模擬作戰艦艇、編隊救護所
醫院船、後方醫院
不斷完善衛勤模組化編組訓練方法
提高復雜戰場環境下的衛勤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