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圖說:2S15「諾羅夫」自行反坦克炮 配備雷達瞄準器材的古怪武器

2024-10-03軍情

上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開始研制配備雷達瞄準器材的自行反坦克炮(SPTP)。

2S15「諾羅夫」自行反坦克炮。

這種自行反坦克炮的編號為2S15,綽號為「諾羅夫」。當時,人們錯誤地認為,在未來戰場上,一門100mm的火炮就足夠了。蘇聯國防部火箭炮兵裝備總局(GRAU)確定了這種自行反坦克炮的戰術和技術指標,不幸的是,他們錯過了增加主炮口徑的機會。

本文為俄羅斯博主「戰爭武器歷史」撰寫的介紹文章,本人轉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

T-64A主戰坦克配備125mm主炮。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就已經開始裝備蘇聯陸軍的T-64A主戰坦克,已經配備125mm主炮,此時開始研制配備100mm主炮的自行反坦克炮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但是,GRAU的設計指標中還是有許多有價值的想法。首先,需要在現有自行火炮的底盤上研制這種自行反坦克炮。其次,為了提高瞄準和射擊的精度,必須配備整合光學和雷達技術的射控系統。使用雷達進行瞄準時,可以發現3000米距離的目標,並跟蹤2000米距離的目標。

MT-12型100mm反坦克炮。

1976年5月,蘇聯部長會議軍事工業委員會啟動了「諾羅夫」計劃的研制工作,但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不確定性。

雷達器材是從圖拉設計局訂購的,火炮系統則在「海燕」中央研究所研制。按計劃,設計工作在1977年完成,國家測試定於1979年開始。但是由於列寧格勒的兵工廠無法完成原型車的生產工作,國家測試被推遲到1981年。

2S1「康乃馨」122mm自行榴彈炮。

2S15「諾羅夫」采用2S1「康乃馨」自行榴彈炮的車體和炮塔,車組和武器裝備受到軋制鋼裝甲的保護,可以有效防禦槍械射擊和炮彈破片。炮塔經過必要的改裝,以容納新型主炮和車載器材。

車體右前部安裝一台300馬力的YaMZ-238N柴油發動機,左前部為駕駛艙,後部為戰鬥艙。配備手動變速箱,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兩側各有七個單輪緣中空負重輪,采用扭桿懸掛系統。與牽引式反坦克炮不同的是,主炮配備一個退殼裝置,但沒有自動裝彈機。

配備1A31「Ruta」雷達系統的MT-12P反坦克炮。

「諾羅夫」計劃的創新之處在於自動雷達射控系統(ARPKUO),系統編號為1A32。它是在2A29(MT-12)牽引式反坦克炮配備的1A31「Ruta」雷達系統的基礎上研制的。使用現有的雷達系統可以讓1A32的研制時間縮短到幾個月。

配備1A31「Ruta」雷達系統的MT-12P反坦克炮。

ARPKUO雷達天線安裝在炮塔前方右側,炮塔內部還有資訊處理和輸出裝置。雷達系統除了搜尋和跟蹤目標之外,還提供了火炮瞄準參數的計算能力。天氣因素和黑夜都不會影響雷達瞄準的效果。

2S15「諾羅夫」原型車,註意炮塔右側的雷達天線。

由於100mm主炮重量較輕,所以2S15「諾羅夫」自行反坦克炮擁有良好的機動性,並且具有浮渡能力。

1981年,由於該計劃的部份器材沒有完成,用於測試的原型車仍未生產。直到1983年,三輛「諾羅夫」原型車才來到試驗場。

2S15「諾羅夫」原型車。

2S15原型車的國家測試持續了兩年,1985年評審委員會並沒有建議蘇聯陸軍采用這種自行反坦克炮。按照一般的觀點,「諾羅夫」配備的100mm主炮已經無法擊穿采用第三代復合裝甲的北約主戰坦克的正面。蘇聯軍方已經對2S15失去興趣,1985年底該計劃被終止。

保存至今的2S15原型車。

目前,下諾夫哥羅德的「勝利者公園」收藏了一輛2S15「諾羅夫」原型車。遺憾的是,修復過程中,雷達天線被拆除。

其實,蘇聯完全可以采用這種沒有雷達系統的「諾羅夫」,畢竟100mm自行反坦克炮完全可以擊穿西方主戰坦克的側面裝甲。同時,在戰場上還有配備125mm主炮的主戰坦克,2S15完全可以配合主戰坦克的行動。

同時,這也避免了雷達系統的脆弱性,畢竟一發子彈就可以讓雷達天線報廢。此外,不斷發出電磁訊號的雷達系統很容易暴露自身位置。

2S3「金合歡」152mm自行榴彈炮。

另外,這種自行反坦克炮的概念完全可以在配備152mm榴彈炮的2S3「金合歡」底盤上實作,為其安裝與坦克相同的125mm主炮,從而制造出新型125mm自行反坦克炮。當然,由於重量過大,它失去了浮渡能力。

安裝2S15炮塔的T-62坦克。

從蘇聯解密資料可以看出,軍方對於放棄2S15計劃還是不甘心的。如果1A32雷達系統的探測距離從3千米提高到10千米,也許2S15「諾羅夫」的命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