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大陸沒有立即武統,是因為台灣問題越拖對我們越有利?荒謬至極

2024-12-16軍情

前陣子的珠海航展,那可真是毫無保留地把當下中國的強大實力展示給全世界看了,瞅見那些嶄新的戰機裝備,咱打心底裏感到驕傲。

航展上亮相了許多超先進的新裝備和新設計,這其實也意味著中國的軍事實力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沒錯,台海問題在中國近幾年那可一直是嘴邊常提的事兒,在近年的規劃裏也是重中之重。

要是出兵武力統一的話,解放軍的實力肯定能做到降維打擊,這一點沒跑兒。

可中國大陸一直都沒表態呢,有人覺得,這是在等過兩年到建軍一百年的時候呢,到時候就名正言順了。

有人覺得,大陸如今不進行收復,是由於台海局勢越往後拖對我們就越有好處。

那麽這二者的說法到底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呢?

當下這三方的局面就跟中國古代的三國時期差不多。

那時候,曹魏的勢力在三國裏已經毫無疑問是最強大的了,可謀士賈詡卻勸曹丕,別著急去攻打別的國家來實作統一。

他講,眼下魏國在局勢上顯然已經贏麻了,可東吳和蜀漢都占著天險呢,那地方易守難攻。咱們呀,不如先一門心思發展自己,然後再慢慢謀劃這事兒。

賈詡的看法和那些覺得中國還是別太快推進統一行程為好的專家,實際上是一致的。

他們都覺得,就目前這局勢來說,拖得越久對中國大陸就越有好處,畢竟咱們的實力能一直增強,沒有上限。

時間拖得越久,咱們發展的時間就越充裕,實力積攢得也就越多,以後打仗贏的可能性就越大。

就如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黎安友教授所推斷的那樣,中國沒有馬上出兵是出於以下兩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中國從這幾年隔壁打得不可開交的俄烏戰爭中吸取了教訓。

你俄烏沖突有著復雜的歷史經緯和地緣政治等多方面原因,並不是一方頭腦一熱就發動的戰爭。俄烏沖突的根源包括北約進一步東擴對俄羅斯安全產生的威脅等諸多因素。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是為了實作自身安全保障等目標而做出的回應。

而且他們沒完全意識到烏克蘭背後的勢力有多強大。

換個說法呢,就是他們傍的靠山有多強大,所以如今俄羅斯既要應對戰場上的勝負,又得經受來自歐美的諸多制裁。

要是戰局發展成這樣的話,中國就不得不跟美國的勢力正面剛了。

要是哪天中國也像俄烏戰爭裏的俄羅斯那樣被困住了,那中國大陸的情況不見得就比俄羅斯強呢。畢竟人家俄羅斯可是實實在在的資源型大國,就算被制裁了也能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

另一方面,專家們推斷,如今的時和勢都對中國有利。

美國就在海的那頭,肉眼都能看出來它在走下坡路了,可中國還在一個勁兒往前沖呢,不管咋拖,中國贏的可能性都更大。

台海問題上,美國過去老是表現出特別急切想要插手的意思。但說真的,就美國那軍事實力,都下滑好些年了,要是真在台海地區打起來,美軍能贏的可能性可不大。

現在中美兩國的實力水平越來越接近了,一個在上升,一個在下滑,這麽發展下去,隨著時間過去,誰能領先就很明顯了。

要是哪天解放軍攻打台灣,美軍說不定根本就不會來支援呢。

可要是大陸真動武了,台海的事兒一下子就能解決,那美國也就沒地兒插手了。

說實在的,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太像那種「理中客」了,就跟一個有著上帝視角的旁觀者在那兒推測一樣。

從另一方面看呢,對於老一輩的兩岸民眾來講,這道淺淺的海峽把數不清的原本應該幸福團圓的家庭給隔斷了,使得好多親情就此斷了聯系,讓大量遊子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家鄉。

中國對民族統一懷著迫切的願望,這可不光是基於冰冷的戰略考慮,更因為海峽兩岸人民的心早就是一體的,兩岸之間的聯系不能被外部力量切斷。

俄羅斯老是攻不下來,是因為他們壓根就沒試過切斷烏克蘭軍隊接受西方補給的路線。

最後黎安友教授說中國能拖到美國衰落,這簡直就是在做白日夢。美國的發家那可是實實在在白手起家的勵誌故事啊,從一無所有到有所成就才用了多長時間呢?美國可沒那麽容易就衰落,生命力頑強著呢。

哪怕是最樂觀地去估量,美國以後真就再也翻不了身了,又或者確實碰不上能讓它重新振作起來的好機會,就憑它現在的規模,要衰弱到任人隨意踐踏的程度,那也得等好久好久,久到花都謝了。

即便日後美國真的從世界霸主的位子上體面地退下來,它依舊是個規模不可小看的超級大國呢。而且要是中國就這麽幹等著,誰能曉得美國會不會衰弱到一半的時候突然來一場漂亮的逆襲。

總的來講,只要咱們不是腦子不靈光,就肯定不會幹等著靠拖字訣來贏。

畢竟這就好比把主動權拱手讓人,傻楞楞地等著別人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反應,可美國又不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