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隨著南海上中菲對抗日趨激烈,南海的中國海警開始頻頻出現在新聞之中。
但是國慶期間,中國海警再次上頭條,不過這次並不是在南海,而是在「北海」。
10月1日,中國海警2303梅山艦和2305秀山艦,浩浩蕩蕩駛過白令海峽,正式進入北冰洋,也是中國海警艦艇首次進入北冰洋海域。
很多人看了中國海警進入北冰洋的照片就會發現,這兩艘海警船怎麽這麽眼熟?
沒錯,這兩艘海警船,其實都是基於054A型導彈護衛艦建造的818型海警船,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800噸,續航能力強、自持力大,比較適合這種遠航任務。
那麽,中國海警船此刻跑到北冰洋幹嘛去了呢?
倆字:破局。
第一個局,是圍堵局。
在咱們中國人的概念中,海警船似乎就是海上的警察,幹一些緝私、非法捕魚的活。
但事實上,在一些西方國家,「海警」指的是更大範疇的海岸防衛隊,不過其所承擔的任務實際上早就超出了「海岸」的範圍,而是成了一個準軍事部門了。
比如美國的海岸防衛隊,隸屬於美國國土安全部,也是美國武裝力量的一部份,擁有各種類別的艦艇超過260艘,是「全球第12大海軍」。
毫不意外地,隨著中美博弈的日趨激烈,美國海岸防衛隊已經開始深度介入到圍堵和打壓中國的活動中來了。
比如,美國已經與12個太平洋島國簽署了「隨船觀察員協定」,使得美海警能在相關國家人員不在場的情況下,在其專屬經濟區或指定的公海進行觀察、搜查和登上「涉嫌違反法律」的船只。
以此為依據,美國開始頻頻在太平洋的公海對中國漁船進行登船檢查,聲稱要「打擊中國漁民非法捕魚」,美國海岸防衛隊發言人約翰·梅傑甚至赤裸裸地說:「美國執法人員可以在巴新附近水域隨意登上可以船只,即使懸掛中國國旗也照抓不誤。」
更過分的,是美國海岸防衛隊還宣布「幫助弱小的民主國家制定區域戰略」,而美國的一些政客和軍方高官也揚言,美國海岸防衛隊將要「幫助日本和菲律賓進行執法巡邏」,試圖在東海和南海挑釁中國主權。
▲2023年6月,美海岸防衛隊巡邏艦停靠菲律賓
今年的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峰會上,也批準了四國進行海岸防衛隊合作。
顯然,美國在海軍力量之外,又打造了一個在海上遏制中國的新防線。而且因為海警的「非軍」性質,中國還不能把他們怎麽樣,也不能出動軍艦對抗,給中國的海上維權帶來困難。
中國怎麽應對呢?只能說同樣出動「非軍」性質的海警,才能有針對性地實作對抗和維權。
今年6月,中國完成了在WCPFC(中西部太平洋漁業委員會)的執法登記,執法依據是2004年6月19日生效的【中西部太平洋高度洄遊魚類族群養護和管理公約】。在這個公約管理之下的,是全球20%的海洋面積,覆蓋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島鏈,像什麽白令海啊、阿留申群島海域啊甚至阿拉斯加外海,都包括在內。
實作了執法登記之後,中國就可以在如此廣大的區域內,合法登上任何外國漁船進行檢查了,相當於在執法領域,打破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島鏈的圍堵,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海警不僅管中國專屬經濟區,公海我們也要管!你的海警能來我家門口,我的海警也能去你們家門口!
活動區域一擴大,很多事情就好辦了,中國貨船、漁船在太平洋遭遇美國海岸防衛隊的時候,只要有中國海警船在附近,就可以快速響應,應對各種棘手問題。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外交上給俄羅斯一些戰略支持,去年以來,美國海岸防衛隊頻頻在白令海峽海域騷擾、查扣俄羅斯漁船,而俄羅斯海警實力又偏弱,所以去年以來非常重視拉中國海警的虎皮給自己壯膽。
所以這次中國海警的主要任務,其實是與俄海警一起開展北太平洋聯合巡邏,去北冰洋只是另外一件事罷了。
第二個局,是戰略局。
今年5月,普京訪華期間,與中國釋出了一份聯合聲明。
聯合聲明提到了三個合作專案,北極航道、黑瞎子島和圖門江出海口。
看起來,這仨專案沒啥關聯,但只要稍微琢磨一下就會發現,這是一個足以掀翻整個東北亞地區地緣戰略格局的恢弘布局。
先看北極航道,北極航道不是個新鮮詞,原本北極是個厚厚的冰蓋,直接連線亞歐大陸的北端。但這些年隨著地球氣候不斷變暖,冰蓋也越來越小,起碼在近海夏季已經沒冰了,這就具備了開發北極航道的條件了。
中國貨輪從北極航道出發去歐洲,一方面是路程近,與蘇伊士運河路線相比少了5000公裏,能節約15天左右的時間。另一方面是安全,可以不用走馬六甲海峽,避開馬六甲困局。
所以中俄兩國在聯合聲明中宣布,將成立一個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負責推動北極航道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
但是呢?這條航線有個bug,那就是對馬海峽,中國貨輪從青島或者大連港口出發前往白令海峽,就必須走對馬海峽,這不又是新的困局了麽?
所以中國又和俄羅斯提出了黑瞎子島開發計劃,黑瞎子島位於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交匯處,很適合建設水上港口,並且江上水量豐沛,通航能力強。所以在黑龍江的規劃中,一直有開發黑瞎子島為鐵水聯運的打算。現在開發黑瞎子島寫進了聯合聲明.,顯然黑瞎子島的出海前景非常大。
當然,這個方案好是好,但因為出海口緯度太高,冬天會結冰,辛辛苦苦建個港口,總不能一年只通航半年吧?不要緊,還有圖們江口呢。中俄【聯合聲明】裏面有這麽一句話:雙方將同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就中國船只經圖們江下遊出海航行事宜開展建設性對話。
如果這一事宜落實的話,中國貨輪就可以沿江而下,直接進入日本海,要麽直接走北極航線,要麽到海參崴換大船再奔赴北冰洋。
這件事的最大意義,不在於讓東三省獲得一個可以直接出海的出海口,更關鍵的是,讓中國獲得了一條永不受威脅的通往歐洲乃至非洲的航路!萬一未來美國用馬六甲和印度洋航路威脅中國,中國也有應對的底氣!換句話說,這條航路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
那麽問題來了,這條航線上的安全,如何維護?雖然一路都是俄羅斯的勢力範圍,但畢竟在北冰洋還是可能會碰到美國和加拿大海警船的!
▲美國海岸防衛隊破冰船
如果出動軍艦護航的話,中國海軍完全有這個實力,但這樣無疑會刺激到俄羅斯本來就糾結的小情緒。所以出動「非軍」的海警,更為合適,以「執法」的名義,維護北極航道安全,更為合適。
第三個局,是未來局。
1975年,國內提出了在南極興建一個中國科考站的提案。
但當時,無論是資金還是人力,都面臨很大困難,很多人覺得國內事情那麽多,沒必要去科考南極。
不過,高層批示「忙的時候走一步閑棋也是好的」,於是一切障礙都不存在了,1984年年底,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乘坐「向陽紅10號」遠洋科考船抵達南極,正式成為南極棋盤上的玩家之一。
同樣,現在前往北極,也是中國在百忙之中,下的一步閑棋,而且這步閑棋,在100年前就鋪墊好了。
北冰洋上有個群島叫斯瓦爾巴群島,資源豐富,19世紀末的時候,挪威和俄國因為島嶼主權發生爭執,各不相讓,而列強為了自己利益,就提出讓這個群島「門戶開放」,各國都「利益均沾」。
1920年的2月9日,一眾簽約國在巴黎簽訂【斯瓦爾巴條約】,條約承認挪威對斯瓦爾巴群島主權,但該島資源的開采權,則由所有簽約國平等享有,簽約國的公民均可以自由出入斯瓦爾巴群島,可以自由在島上從事科研、開礦、經商等除了軍事以外的一系列活動,沒有時間限制,也無需向挪威申請逗留特許。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中國北洋政府,也派代表簽署了這個條約。這樣一來,中國就擁有了開發斯瓦爾巴群島地下資源和周邊海域資源的權利。
不過,中國簽了這個條約後,自己也忘了,一直到90年代中國籌建自己的北極科考站的時候,才在故紙堆中發現了中國也簽了這個條約,於是趕緊聯系挪威,要求行使【斯瓦爾巴條約】賦予的權利。
白紙黑字的條約簽著,挪威也不好說什麽,2004年7月28日,中國北極黃河站竣工並投入使用。中國自此以後在北極地區有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台,完成了中國參與北極博弈的戰略布局。
要知道,北極是人類最後一片未開發的海域之一,不僅冰層下漁業資源豐富,更關鍵的是,由於陸地的環繞,北冰洋有超過一半的面積位於大陸棚之上,是典型的油氣隱藏區。
這一比例根據最近的調查結果,北極圈內北冰洋底部的石油儲量高達900億桶,占全球總儲量的13%。除此之外,北冰洋還含有全球四分之一的未開發天然氣儲備!
隨著北極冰川的逐漸融化,在巨大的資源誘惑下,開發北極油氣資源似乎勢不可擋。
但是呢?如果在北極一點存在感都沒有,那麽就說明你不是利益相關方,未來在瓜分北極資源的時候,自然也就輪不上你。
而對中國來說,派遣海警船進入北冰洋,不僅能夠測量各種水文,為未來的北極航線積累數據,更關鍵的是,透過在北冰洋實作行政執法,顯示自己的管轄權。
那麽在未來各國簽署【北極條約】,瓜分北冰洋的時候,中國就有資格要求分一杯羹。
所以,實力才能決定地位,現在我們有實力在手,為了子孫後代的利益,中國該爭,就一定要爭。
畢竟,中國古代疆土也曾包括北冰洋沿岸的,誰能說北冰洋不是中國的「自古以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