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烏克蘭又被「揍」了!這次被「揍」的地方雖不太起眼,可是影響重大!
不止如此,還有一組讓人震驚的數據也被公開了出來!
據報道,在昨天淩晨時分位於尼古拉耶夫州的尼古拉耶夫裝甲廠遭到了俄羅斯導彈的襲擊;
來自於尼古拉耶夫地下組織協調員謝爾蓋·列別捷夫(親俄)訊息顯示,這次襲擊大概發生在周二淩晨1時左右,俄軍導彈部隊向尼古拉耶夫市發射了7枚導彈,其中有5枚擊中了位於斯科羅霍多瓦街1號的尼古拉耶夫裝甲廠,另外兩枚導彈則打到了市區的南部某處。
烏克蘭方面訊息人士透露,俄軍的導彈有一枚落在了裝甲廠的油庫附近,襲擊導致油庫發生了大爆炸;其余四枚導彈分別落在了幾個維修裝配車間,大約有10多台的關鍵器材在襲擊中被徹底摧毀,另有停放在車間內等待維修的6輛坦克和4輛裝甲車被摧毀;盡管襲擊是發生在淩晨時分,可是由於該廠一直處於三班倒的生產狀態中,因此導彈襲擊一共造成了30多名工廠工人和值班軍人傷亡,至於準確的傷亡數碼現在烏克蘭方面尚未對外公開宣布。
襲擊導致的大火一直到周二的上午的時候才被完全撲滅,俄軍無人機拍攝到了這座裝甲維修工廠被襲擊的全過程。
在社交平台上有人說在襲擊發生後烏軍封鎖了整個受損的區域,同時切斷了當地的互聯網,以防止裝甲廠遭襲事件向外傳播,不過目前來看這種保密措施並未奏效。
本次襲擊中俄軍使用的打擊工具皆為「伊斯坎德爾-M」近程彈道導彈,該說不說這款導彈最近的表現可是十分的搶眼啊,在烏克蘭前線基本上每逢大事它都會參與其中。
這次襲擊盡管造成的人員傷亡不多,破壞的面積也不是很大,可是襲擊過後所導致的一系列連鎖反應有可能會對烏軍前線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重點就在於這座裝甲工廠上;
過去我們都知道前蘇聯唯一的一座航母總裝廠就設在尼古拉耶夫,而這座裝甲廠其實也是該地區比較知名的軍備制造和維修工廠。
該裝甲廠的前身為蘇聯第346裝甲修理廠,在蘇聯解體之後被烏克蘭政府更名為尼古拉耶夫機械修理廠,在2010年之前該廠不但承擔了烏克蘭軍隊各種陸軍重型裝備的維護、維修任務,還推出過多款改進型的裝甲車,比如BRDM-2LD、BTR-80U等;自2012年後它又被更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基裝甲廠,並收歸國有,但是自那個時候起這家裝甲廠的生意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連續兩年廠子幾乎處於完全停產狀態;一直到2014年頓巴斯戰爭爆發,烏軍向該廠投放了大量的訂單,眾多在前線受損的裝備都被運往此處維修,尼古拉耶夫裝甲廠這才重新崛起。
俄烏沖突爆發之後,該廠更是成為了烏軍後方的「總維修車間」,為了滿足前線需要,自開戰以來它就一直在實行三班倒的工作制,期間 廠方 還對廠內的廠房和維修器材進行了大範圍的更新;此外該裝甲廠在沖突期間還派出了大量專業人員前往德國、波蘭等北約國家進行西方軍事裝備維修和操作的培訓,因此這種裝甲廠也是西方援助給烏克蘭裝備的主要維修地之一,諸如坦克、裝甲車以及其他運兵車輛和卡車等。
而這座重要的維修工廠遭襲停擺之後,勢必會對烏軍前線損壞的裝備維修產生重大影響,畢竟這裏的工人更加專業。此外該工廠位於烏克蘭南部,距離前線較近,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維修車間」所在地。
當然了,它之前也不是沒有遭到過襲擊,在今年三月份的時候俄軍就曾對其進行過導彈打擊;當時俄軍兩枚「伊斯坎德爾-M」導彈命中了裝甲廠,維修和裝配車間受損,15輛待修的「豹」式坦克的「挑戰者」2坦克受到了一定的損傷。
說完裝甲廠被襲事件之後,看下一個比較大的「瓜」!
之所以將此事稱之為是「瓜」主要是訊息來源有點不太可靠,但絕對是最新出爐的;
一個名為Militarist Telegram 的社交頻道參照西方分析人士的估計稱:
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人員傷亡數量已達180萬人左右,這其中陣亡人數大約為78萬人;
尤其是在最近幾個月時間裏(今年6月到10月期間)烏軍每個月的人員傷亡數量在5.5萬至6.5萬人之間。
Militarist還補充道:這樣的損失對於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無法承擔的,或者說是致命的。
目前這個損失數碼還只是在小範圍內傳播,多為俄媒,西方媒體基本沒有對其進行評論,暫且無法證實真偽。
不過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官方數據進行對比一下,比如烏克蘭從開戰至今已經至少征兵200多萬了,再加上之前在役的30萬人和其他武裝力量,如果完全沒有傷亡的話現在烏軍總人數應該在300萬左右;
俄羅斯方面在烏克蘭投入的兵力總數現在基本保持在80萬左右,如果按照烏軍之前的官方聲明說只有4萬多的陣亡者外加10多萬的傷兵,那這個數碼就有點對不上了,就算減員20萬,烏軍現在手裏少說也得有220萬以上的軍隊,可澤連斯基卻天天說人員不足。
這麽多人還說不足?那只有一個解釋,陣亡人數被瞞報了唄。
但具體是不是有78萬人陣亡,那就有待後續大神的證實了。
這個數碼也只是供大家參考,畢竟俄烏雙方公布的傷亡數據都是有水分的,俄軍方面的損失目前從美國那面給出的數據為60多萬人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