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澤連斯基在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對美國和西方國家施加壓力,表示烏克蘭迫切需要再獲得25套「愛國者」防空系統,展現出一副「否則我就公開向你索要」的態度。
至於美國和西方國家與烏克蘭的合作方式,我們暫不討論。然而,烏克蘭對「愛國者」的依賴表明,在戰場上他們確信這套防空系統非常有效。
特別是在烏克蘭曾經公布的一場空中戰鬥的成果中,部署在基輔的「愛國者3」防空系統展現了卓越的效能。它成功發射了30多枚地空導彈,有效地抵禦了俄羅斯的這次空襲。
不僅成功攔截了俄羅斯發射的所有導彈,甚至還據說攔截了6枚俄羅斯引以為傲的KH-47「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和9枚巡航導彈。
如果「愛國者3」能夠防禦「匕首」,那麽是否意味著中國的東風-17在面對台灣省部署的「愛國者3」時也將失去優勢?
東風-17
導彈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速度較快、飛得較高的彈道導彈,但其飛行軌跡易於預測;另一類是軌跡多變、機動性強的巡航導彈,但因速度較慢而易受攔截。
顯而易見,兩種常規導彈各有其優勢和局限性。因此,一種名為「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的新型武器應運而生。
高超音速彈道導彈不僅繼承了彈道導彈的「高速」特點,還具備了巡航導彈「彈道變化」的優勢,成為新一代先進武器的代表。
由於其高速和高度靈活性,這種導彈很難被攔截。
俄羅斯的「匕首」、「鋯石」和「先鋒」都是高超音速導彈。
中國同樣裝備有東風-17和鷹擊-21兩種高超音速導彈,目前中國陸基的主要裝備是東風-17高超音速中短程常規彈道導彈。
東風-17與其他東風系列導彈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彈頭呈扁平的三角形,速度超過10馬赫,具有10米以內的CEP(圓概率誤差)打擊精度,並且具備全天候、無依托、強突防的能力,甚至不怕面對航母。
目前,美國在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的研制方面,相較於俄羅斯和中國,處於較為落後的地位。
俄羅斯總統也曾對普京表示,「愛國者」無法攔截高超音速導彈,他們的新一代「先鋒」導彈具備全球打擊能力,所向披靡。
「愛國者」反導系統
國際上一提到防空系統,人們往往會想到美國的「愛國者」。
「愛國者」反導系統,即愛國者導彈(MIM-104 Patriot),是由美國研發的一種中程地對空導彈系統。
「愛國者」首次聞名是在海灣戰爭期間,當時美國實施的資訊戰震驚了世界,而「愛國者」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當時的「愛國者」成功攔截了一些伊拉克的「飛毛腿」戰術彈道導彈,首次向世界展示了以導制導的可行性。
為了戰時宣傳,美國誇大了「愛國者」的效能,而海灣戰爭的勝利更是加劇了這種行為。
盡管現在的「愛國者3」相比二十多年前的「愛國者2」已經有許多改進,但是要完全攔截「飛毛腿」戰術彈道導彈,其精準度和速度遠勝於前代,仍然是不可能的。
烏克蘭與俄羅斯在天空中的較量
「愛國者」攔截「匕首」並非不可能,但由於高超音速彈道導彈的強大效能和烏克蘭對「愛國者」部署的不足,導致攔截的成功率必然不高。
因此,別提攔截俄羅斯的6枚「匕首」了,烏克蘭若能攔截其中的三分之一體現已非常出色。
在基輔市民拍攝的影片中,反而是部署「愛國者」的導彈陣地遭襲,而俄羅斯方面的報道也證實,他們使用「匕首」摧毀了部署在基輔的一套「愛國者」系統。
因此,普京敢於宣稱高超音速彈道導彈能夠突破「愛國者」的防禦。此次空天對決的結果報道,很可能出於提升士氣等目的進行了謊報——這簡直是膽大妄為,甚至連美軍自己恐怕都不敢如此誇口。
東風-17與「愛國者」
只有台灣當局對烏克蘭深信不疑,因為他們也裝備有「愛國者3」系統。他們認為,既然烏克蘭能夠抵禦俄羅斯的進攻,那麽島上的武裝力量也足以應對解放軍的挑戰。
事實上,「匕首」在俄羅斯軍備中僅屬於低端高超音速導彈,與中國東風-17相比,根本算不上真正的高超音速導彈。
東風-17采用了錢學森彈道技術和獨特的乘波體外形設計,使其突防能力和機動性遠超「匕首」。
「愛國者3」面對東風-17,連「匕首」都難以有效攔截,還能拿出什麽防禦策略呢?
因此,建議台灣當局及其背後的第三方勢力應該盡早放棄相關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