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的時候,愛爾蘭廣播電視公司的一個節目組采訪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接受采訪的時候,克林頓回憶了一下自己執政的那段日子,還公開講道:
他在位八年,有兩件事讓他最後悔。在他眼中,這兩個決策呀,當時就影響了國際局勢,到了今天還一直牽動著世界的神經呢。
這兩件事啊,有一件和俄烏關系特別緊密,還有一個決定呢,跟中國有很大的關系……
![](https://img.jasve.com/2024-10/5546906cf7efeabbcc5a528fe4ecca15.webp)
我把他們給說服了。
蘇聯解體之後,原蘇聯那些加盟共和國碰到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咋處理自家境內的核武器。
蘇聯在冷戰時期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庫之一,蘇聯一瓦解,這些武器一下子就沒人管了。
烏克蘭、白俄羅斯還有哈薩克繼承了好多核武器呢,就這麽一下子,這幾個國家都成新的「核國家」了,這可讓國際社會特別擔心核擴散和全球安全的事兒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烏克蘭核武器的事兒就特別紮眼。
烏克蘭繼承了蘇聯時期核武庫中的一部份,大概有1700枚核彈頭呢,還有好多導彈和運載系統。
烏克蘭的核武器儲備可不少呢,而且還有些當時最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這些核武器可是烏克蘭跟國際社會,特別是跟美國談判的重要依仗。
![](https://img.jasve.com/2024-10/65d8d3976ba6b7679e2754d80b90ffe0.webp)
烏克蘭去核這事兒啊,在當時的國際政治裏就是一場復雜的博弈呢。
美國和它的盟友可不想讓烏克蘭有這麽龐大的核武庫。這時候呢,剛成立的烏克蘭政府也正盼著得到國際認可,還想拿到經濟援助呢,所以在處理這些核武器的事兒上,壓力巨大,處境也很艱難。
在這個事兒上,克林頓政府可是起了大作用的。美國為了勸烏克蘭把核武器給銷毀掉,搞了好些復雜的外交動作呢。
克林頓還有他那屆政府覺得,保證烏克蘭沒有核武器這事兒對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有好處。所以呢,美國就跟俄羅斯、烏克蘭談了好多輪,就想弄出個各方都能認可的解決辦法來。
1994年的時候,【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就成了這一連串談判的成果。按照這個備忘錄的要求,烏克蘭答應不再要自己的核武器了,還把這些核武器交給俄羅斯去銷毀呢。
美國、俄羅斯和英國呢,它們做出承諾,會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同時還會給烏克蘭提供相應的安全保障,這就算是一種交換吧。這份檔簽了字,這在國際外交上可是個重要的成果呢,對克林頓政府來說也是一次大勝仗。
![](https://img.jasve.com/2024-10/5479166ee4f7960a0a0b034fbdcbe75f.webp)
克林頓政府推動烏克蘭去核的時候,使了不少招兒。頭一招兒就是用外交手段給烏克蘭施壓,一個勁兒強調去核化對烏克蘭得到國際認可和經濟援助有多重要。
並且呢,美國想借著跟俄羅斯合作,保證俄羅斯在這個過程裏起到建設性的作用,防止出現任何軍事對抗或者地區不穩定的情況。
另外,美國承諾給烏克蘭提供所謂的「安全保障」,就為了讓烏克蘭把核武器都放棄了。克林頓政府的算盤是,得給烏克蘭足夠的好處,還得保證烏克蘭不再有核武器,只有這樣才符合自己的安全利益。
總體來講,在烏克蘭去核化行程裏,克林頓可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呢。他運用外交談判、經濟援助以及安全保障等不少辦法,成功地讓烏克蘭把核武器庫存給放棄了。
![](https://img.jasve.com/2024-10/e3594747479233ba77b5c574050338ff.webp)
真正的緣由
2023年接受采訪的時候,克林頓對自己在烏克蘭去核問題上做的決策進行了反思,而且表現出特別後悔的樣子。
他覺得,就是由於他以前促使烏克蘭把核武器給銷毀了,俄羅斯才會在多年之後敢對烏克蘭發動軍事戰爭呢。
他覺得呢,要是烏克蘭還留著核武器,俄羅斯哪敢隨便動手啊。但這種想法沒考慮到俄烏戰爭爆發的最關鍵因素:北約不停地向東擴張,這可嚴重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了。
其實啊,冷戰結束之後,北約往東擴張這件事,在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裏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呢。
蘇聯解體之後亂哄哄的時候,北約瞅準了這個機會,慢慢把影響力擴充套件到東歐和中歐以前屬於華約的那些國家。
北約搞擴張政策,好多以前在蘇聯勢力範圍內的國家,像波蘭、匈牙利、捷克啥的都一個個加入北約了。這些國家尋思著,跟西方緊緊抱成團就能保證自己安全又獨立。
![](https://img.jasve.com/2024-10/09dfdb5a669688f36824daee4eebf569.webp)
不過呢,俄羅斯一直都覺得,北約擴張那就是在直接挑戰自己的安全利益,特別是這種擴張慢慢靠近俄羅斯邊境的時候。
在俄羅斯看來,北約可不只是個軍事聯盟,它還是個地緣政治工具呢,北約擴張就被當作是西方勢力在一點點啃食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
90年代到2000年代那會,俄羅斯沒那麽強大,北約東擴的時候,俄羅斯回應得挺克制的,不過這克制可不代表接受啊。
2004年和2009年的時候,北約又把波羅的海國家和東南歐國家吸納進去了,這麽一來,俄羅斯就越來越戰略焦慮了。
2014年的時候,這種焦慮達到了頂峰。當時烏克蘭那邊爆發了親西方的抗議活動,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就下台了,隨後克里米亞危機就發生了。
![](https://img.jasve.com/2024-10/89736aafdb3e155e45e0a51b9b0cb5c1.webp)
這事兒讓俄羅斯越發堅信,西方在扶持親西方的政權呢,想透過削減俄羅斯在周邊的影響力來進行戰略壓制。
對俄羅斯領導人普京來說,烏克蘭的局勢可太重要了。烏克蘭既是俄羅斯的「兄弟國家」,也是俄羅斯和歐洲之間關鍵的戰略緩沖地帶呢。
烏克蘭要是加入北約了,那就不光是北約的勢力直接到俄羅斯邊境這麽簡單了,還意味著俄羅斯會少了一個很重要的戰略縱深呢。
普京老是強調,烏克蘭要是加入北約,這對俄羅斯來說就是沒法接受的「紅線」。所以啊,俄烏為啥會打起來呢?說到底就是北約一個勁兒地往東擴張,直接威脅到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了。
2023年克林頓反思的時候,他就光盯著烏克蘭去核這事兒了,北約東擴給俄羅斯帶來的戰略挑戰,他故意當沒看見。
這種選擇性記憶啊,可能就是想把美國還有它那些西方盟友在烏克蘭問題裏起的作用給淡化嘍。不過呢,俄烏戰爭真正的根源可不是有沒有核武器的事兒,而是北約東擴和俄羅斯安全方面的擔憂之間存在的那種很深的矛盾。
![](https://img.jasve.com/2024-10/bacf004141c197c7e36e9433457bca29.webp)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克林頓回顧自己當總統的時候,他後悔的第二件事就是在2001年促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他覺得,這個決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快速崛起,讓中國成了美國主要的經濟競爭對手。
不過呢,中國加入WTO這個決定啊,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下來的,這其實是一場很復雜的國際之間的博弈呢,在這背後啊,有著更深層的全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考慮。
上世紀90年代那會,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正靜悄悄地改變呢。改革開放政策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蹭蹭地增長,市場潛力可大了。
![](https://img.jasve.com/2024-10/8b4cd6988c6d0da6a08b0fa4f9fd58e8.webp)
同一時間,美國和別的西方國家瞅見了中國身為龐大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的潛力。不過呢,中國跟美國在貿易和經濟政策方面有特別大的差別,這就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的談判變得超級復雜。
中國加入WTO談判的時候,美國政府內部也爭得挺厲害呢。有一些政客和企業界人士瞅準了中國市場的潛力,覺得中國加入WTO能給美國企業創造特別大的商機。
另外呢,好多人都在擔心啊,中國發展得這麽快,會不會把美國的經濟地位給沖擊了呢。
在這場較量裏,克林頓政府的態度挺務實,覺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對美國來說是好處多於壞處的。
在談判到了關鍵的時候,中國表現出了很強的靈活性和耐心,慢慢答應了美國提出的市場開放、知識產權保護等好些要求。
1999年的時候,中美簽了個【中美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定】,這就給中國最後能加入WTO打了個底兒。
![](https://img.jasve.com/2024-10/86628fe2f01555906213c297501a1165.webp)
到現在,中國已經是wto裏非常重要的一個成員國了,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了,克林頓就後悔了。他意識到,要是當初美國政府不讓中國加入wto,中國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地位,美國也不會有中國這麽個對手了。
不過呢,克林頓明顯沒註意到一個很關鍵的事兒:中國能崛起,大多是靠自己努力,可不是光靠加入WTO啊。
中國政府搞改革開放的時候,制定了清楚的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經濟改革,吸引國外資金,提高工業化程度,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還增加了教育和科技方面的投入。
中國能在全球化浪潮裏快速崛起,靠的是自身內部的努力和政策,可不是光因為加入了WTO。
克林頓覺得中國的崛起是因為美國讓中國加入了WTO,這看法其實是錯的,還挺自負的。
![](https://img.jasve.com/2024-10/cc7ee18c4c103a29c03d865e03c07692.webp)
就算沒加入WTO,中國靠著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堅定的國家意誌,也有機會找到別的法子來發展經濟。中國的發展可不是靠外人施舍的,而是源於對自身優勢看得透透的,還能有效利用這些優勢。
另外啊,中美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國的霸權主義心態給鬧的。
美國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全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呢,對那些有可能挑戰它主導地位的國家,那可是充滿了戒備和防範的心思。
中國崛起肯定也刺激到美國那根敏感的神經了,所以他們開始拼命跟中國競爭。
美國看不得別的國家跟它平起平坐,這種不安啊,與其說是因為中國強大了,不如說是美國自己小心眼兒。
![](https://img.jasve.com/2024-10/38eb8ef860cf33f8d133709503a89e2d.webp)
所以啊,克林頓把中美之間的競爭怪到中國加入WTO這個決定上,這完全是對歷史和現狀的錯誤解讀嘛。
中國能崛起靠的是自己努力奮鬥,這也是國際社會合作與全球化發展必然會出現的情況。中美之間競爭不是沒法調和的,重點就在於能不能扔掉冷戰思維和霸權心態,去找一種更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
韓克敵寫了【北約東擴與烏克蘭危機】,登在【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2022年10月那期上。
![](https://img.jasve.com/2024-10/cf19c53e8c9f7bfff49d350f425ad40f.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