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那家夥 1963 年出生,是四川人喲,1982 年去當兵啦,還是原昆明軍區陸軍第 14 軍的呢,參加過 1984 年 4 月 28 日的老山收復戰呢,打完仗後就被喊成「老山第一兵」啦。
嘿,他呀,1963 年生的,甘肅人,1983 年去當兵,是原蘭州軍區陸軍第 47 集團軍的,還參加過 1986 年 4 月到 1987 年 5 月那老山輪戰呢,戰友們都叫他「老山第一兵」。
嘿,那倆來自不同部隊、不同時候在老山不同位置打仗的步兵兄弟咋都叫「老山第一兵」呢?咋回事兒呀?
先說說 1984 年參戰的那個「老山頭號兵」唄。
嘿,那家夥叫張誌平,四川巴中人喲,1963 年出生的,1982 年去當兵啦,之前是陸軍第 14 軍 40 師 118 團二營五連的戰士呢,1984 年跟著部隊去參加老山收復戰啦,118 團可是打老山的頭一撥部隊。
![](https://img.jasve.com/2024-9/2313b7aa175518c3057a47906eff7597.webp)
1984 年 4 月 28 號呀,張誌平他們那二營呢,是助攻營(主攻營是三營,從左邊攻擊),負責從老山右邊去攻擊。五連是二營主攻的連隊,連長是秦德勇,副連長是張大權。他們從小響水那兒出發,順著老山的西邊越過國境線,結果因為通路不太好開辟,沒辦法,6 點 6 分就先朝著 21 號高地發起攻擊啦。那時候炮火準備還沒結束呢,五連三排經過一陣忙活,可就把 21 號高地拿下啦。
六點半,一排、三排使勁兒朝著 52 高地進攻啦,經過七十分鐘的激烈戰鬥,七點四十攻占了 52 高地。老山主峰就在眼前啦,在二排和三排掩護下,五連一排在排長李衛民領著下七點五十五分朝著老山進攻。八點二十四分突破老山西南側的環形壕溝,占領了老山的部份表面陣地(這就是常說的一個多小時攻上老山主峰的說法的源頭)。到壕溝裏打仗的時候,突然遭遇到敵人炮火猛烈地襲擊,一排又被迫退回到 52 高地,被困在一處低地裏,上不去,也退不下來。
![](https://img.jasve.com/2024-9/3510610d1fac48700c4cac5b7b2a3a76.webp)
二排跟著排長曹傑呀,順著一排攻擊的路線朝著老山主峰去進攻啦,結果被敵人的炮火給壓制住咯,就退到了 52 號高地西南邊那兒。八點三十五分的時候,五連又組織了一次攻擊,結果還是不行,也受挫啦。
二營營長李先文只能把預備隊四連用上啦,還組織突擊隊去強攻呢。八點四十五分,四連超過五連的攻擊隊形加入戰鬥啦,剛一上去就傷亡了二十多人呢。老攻不下來,團長劉永新就下令讓各營先別攻啦,團裏的炮群對著主峰還有 50 號高地猛轟了五分鐘炮火,之後又接著組織強攻。
嘿,那會兒呀,老山作戰那特別厲害的標桿人物張大權出現啦。他可是主攻連的副連長呢,對著戰士們喊:「你們怕不怕死呀?不怕死的就跟我沖!」四連和五連的 12 個戰士都圍攏過來,張大權布置好戰鬥後,猛地大喝一聲:「沖!」,領著突擊隊又去攻打老山主峰啦,那 12 個戰士裏就有張誌平喲。
![](https://img.jasve.com/2024-9/e5cd8860af939f171ba8a6ea2c7055eb.webp)
張大權肚子中彈啦,腸子都流出來老大一截呢,他就把腸子塞回去給包紮上,接著領著戰士們往前沖呀。張誌平是機槍手,老跟著副連長往主峰沖呢,好多人都倒下啦。沖到最後就剩他、張大權還有班長敖建強仨人啦。
嘿,那會兒張大權左手受傷啦,子彈也打完咯。他就拿起張誌平那機槍,把槍帶往脖子上一掛,靠著負傷的左臂撐著拼命死扛著不後退。讓敖建強在左邊,張誌平在右邊,他在中間,仨人組成個戰鬥小組接著往主峰進攻。仨人邊打邊往前沖,最後呢,身體沒受傷的張誌平糊班長敖建強最先沖上主峰,這麽一來他就成了攻占主峰的「老山第一兵」啦。
![](https://img.jasve.com/2024-9/3d22e10c2e49ce1a5fcad40d967e1b16.webp)
嘿,咱再嘮嘮 1986 年 4 月參戰的那個「老山第一兵」唄。
嘿,那家夥叫邢誌強,甘肅慶陽的,1963 年生的,1983 年去當兵啦,之前是陸軍第 47 集團軍 139 師 417 團二營五連一班班長。他跟張誌平倆人都是 1963 年生的,倆人所在的連隊也都是五連。
![](https://img.jasve.com/2024-9/b1dfd17a1e051d08c5a233b204336af5.webp)
邢誌強所在的 417 團負責老山主峰東邊的松毛嶺和那拉口子那片戰區的防禦作戰喲。自打 1984 年 4 月 28 號 14 軍 40 師 118 團收復老山之後,敵人的反撲主要就集中在松毛嶺和那拉戰區,老山主峰方向作戰就比較少啦。把哪個班、排擱到那拉戰區最前面,那可是連首長甚至軍、師首長都得琢磨的事兒呢。
嘿,那拉戰區的主要陣地可全在國境線以南外國的地盤上呢,防守的部隊那就是「出國打仗」啦。陣地沒了呀,越軍老想著奪回去,這就成了越軍反攻的主要突破口啦,戰鬥老多啦,交火那叫一個慘烈,成了雙方傷亡最大的交戰地兒。
嘿,1985 年 2 月 11 號那天呀,輪戰的第 1 軍第 1 師第 1 團從敵人那兒把個高地給搶回來啦,戰線就往前又推進啦。為了紀念那天的戰鬥,直接就把那個高地叫成「211 高地」嘍。
嘿,「211 高地」那可是那拉戰區最靠前的高地喲,離後方國境線就 1.5 公裏遠,還跟越軍陣地挨著呢。其中 1 號、2 號哨位跟敵人那邊最近的哨位連 10 米都不到,就被叫做「老山第一哨」,都能互相聽見對方說話呢。
1985 年 4 月底呢,接著 1 軍去作戰的 67 軍就進到戰位啦。敵人瞅著兩軍交接的時候,瞎搗亂,朝著 211 高地發動攻擊,防守 211 高地的原先那 67 軍 199 師 595 團讓敵人給打得懵了,不光把 1 號、2 號哨位給丟了,陣地也沒啦,就剩個位置不太咋地的 3 號哨位還在守著。
哎呀,從山東那地兒敲鑼打鼓老遠跑來打仗,剛到陣地就讓人家占了點便宜,軍、師領導下令得啥代價都得把 211 高地奪回來。可最後傷亡太大啦,師裏就把預備隊 597 團派上去,重新整戰術。從 6 月 9 號開始,每晚派一個連去輪番進攻,到 6 月 12 號又把 211 高地給奪回來嘍。
所以呢,那拉戰區成了前線將士們心裏的難受地方,後來參加輪戰的部隊都把最厲害、最能打的英雄團擱這兒防守。47 軍參戰之後,厲害的 417 團就擱這兒擺著。也是這麽個考慮,後來的 27 軍把秦天團長的「濟南第一團」安排在這兒。
嘿,那厲害的政治工作呀,可是咱軍隊作戰獨一份的優勢呢!打仗前能把士氣和鬥誌給激發起來,讓那些有血性、有勁頭、有本事、自信滿滿的軍人都站出來主動去幹最苦最累的作戰活兒,這麽一來呀,往往就能取得特別棒的作戰效果。那些不怕死的戰士呢,在艱難的戰鬥裏反倒更能活下來呢!
嘿,誰個好漢願意去那最危險的 211 高地前哨呀?部隊一發出倡議,戰士們全搶著要請戰呢,417 團五連一班那超棒的班長邢誌強要求那叫一個強烈喲。這會兒他都已經是有 3 年兵齡的老戰士啦,24 歲,穩重得很,也不毛躁,軍事技術還挺不錯,正趕上是當班長的好時候呢。
上級領導研究後呀,就定了邢誌強去前沿哨所駐紮,給對方派個厲害、猛氣、打交道不虧的「鄰居」。錢樹根軍長給他專門壯行呢,黃俊傑師長把自己的那個啥「號徽章」摘下來給他親自戴上胸前,劉亞蘇團長緊緊抱著他,眼淚都打轉啦,還給他鼓勁,盼著他好好幹,全團都等著他平平安安回來呢。
嘿,就因為他戴著師裏頭號首長黃師長那「00001」號徽章呢,「老山第一兵」的名號就傳開啦,他在哨位上後來的表現那可真是對得起這稱號喲!
邢誌強領著倆戰士潘友田、白世壽正式去 2 號哨位啦。那地兒洞小,就只能容下他們仨。敵人又耍老一套,趁著咱交接的時候,又殺回來啦。1986 年 4 月 28 號淩晨一點,在炮火掩護下,敵人用一個加強排的兵力猛沖 211 高地,其中一個班的兵力奔邢誌強的 2 號哨位來啦。邢誌強跟那倆戰友就跟敵人一個班的兵力幹起來啦,雙方來回折騰,最後把敵人給打跑嘍。
倆戰士都重傷啦,那邢誌強後背受傷啦。戰鬥空當兒,戰友們把仨人弄回 3 號洞包紮,敵人趁機把 1 號哨位和 2 號哨位給占嘍。邢誌強急得不行,汗嘩嘩往下淌。等支援部隊來了,趁著敵人還沒站穩腳,他領著戰友淩晨 5 點就朝敵人進攻,15 分鐘後又把 1 號哨位和 2 號哨位給搶回來啦。人在陣地就在,跟越南佬打交道就得占便宜,絕不能吃虧!
天亮啦,那倆傷得挺重的戰友被擡下去治傷啦,連長讓邢誌強也下去治傷,可他死活不肯,領著倆剛派來的戰士接著在哨位上堅守呢。
後來雙方那戰鬥老來回折騰,邢誌強就一直守著 211 高地呢。像這種又危險、傷亡還大的地兒,上級有規定仨月就得換一撥部隊來打,好保存之前部隊的戰鬥力,可別把老本都打完嘍。90 天過去了,別的哨位的戰友都下去了,邢誌強還沒走。
嘿,就這麽一直打了 117 天呢,他才下來喲。不說那打仗有多危險,就仨人成天在那洞裏吃吃喝喝拉撒睡的,那苦喲,簡直能把人類生存的極限都給挑戰嘍。趕上雨季,洞裏全是水,下半身都泡在水裏連著好幾天,想想這苦,誰能受得了哇!
嘿,邢誌強那可是真厲害呀,他就這麽一步步過來啦,最後居然活著從 211 高地下來啦,還被提拔成排長嘍!
嘿,那倆「老山第一兵」呀,可都是咱這偉大時代的英雄好漢呢,都是 1963 年出生的,還都頂著「老山第一兵」這麽牛掰的稱號哩!
戰後評功呢,118 團五連給張誌平報的一等功呀,可他非要不幹,非得讓給烈士和負傷的戰友。這老實厚道的農村兵又把戰友給感動啦。不過連裏還是給他報了個三等功,1985 年退役後就回鄉一直種地,閑了就打打零工。
邢誌強轉業啦,在陜西省寶雞市的電信公司上班呢。他呀,工作完了就老愛去看望、幫襯、照顧犧牲戰友的家屬,都成習慣啦。
嘿,那厲害的倆壯士呀,厲害的倆「老山第一兵」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