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4國統一戰線,反包圍開始,中俄艦隊逼近美家門口,給美上了一課

2024-10-01軍情

在美日印澳尚未采取行動前,中俄的海警力量已經出現在了美國周邊海域。這表明雙方在該區域的軍事存在有所增加。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在進行某種形式的對峙或展示實力。至於中國是否想要給美國總統拜登一個教訓,目前還難以確定。這種動態變化更多地體現了國際政治和軍事態勢的調整與競爭。

9月28日,中俄計劃中的海上聯合執法行動按照預期進行,地點確實如外界猜測的那樣,接近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外海。在這次行動中,中國海警派出了梅山艦和秀山艦,與俄羅斯的兩艘海警巡邏艦一同執行聯合巡邏任務,並且還進行了聯合搜救、搜尋非法船只的演練。

根據現場拍攝的影片,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海警船去除了炮衣,露出了近防炮,向可能存在的挑釁行為發出了明確的警示。同時,最近中俄海軍的編隊也進入了該區域,進行了聯合巡航,這一舉動引起了美國以及國際媒體的高度註意。

美國海岸防衛隊表示密切關註中俄海警的活動,並強調將透過其存在來應對這種存在。而美國媒體則趁機炒作所謂的「威脅論」,指出中國在公海有權利登上外國漁船的行為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擔憂。

中俄兩國的海洋警察進行聯合行動,主要是為了保護國際公海的安全,確保海洋環境不受破壞,其操作遵循國際法規和標準。這個行動得到了【北太平洋公海漁業資源養護和管理公約】的支持,與外國船只的互動也體現出專業的水平。一些西方國家的指責缺乏事實依據。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北太平洋航線可能成為連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通道,這將減少對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的依賴,從而改變全球海上貿易的重心。北極周邊的港口可能會發展成為新的物流集散地,對國際的政治經濟格局產生長遠的影響。因此,中俄近期派遣海軍和海洋警察在北太海域巡邏,是在為北極航道的全面開放做準備。

最近,一些媒體對中俄之間的海上執法活動表示關註和評論,這可能反映出他們內心的一種不確定感或擔憂。之前,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的國家領導人在美國舉行了一次名為「四方安全對話」的會議,並宣布了一項名為「印太海域態勢感知夥伴關系」的計劃。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在2025年前,由這四個國家共同建立一支聯合海岸防衛隊,在所謂的「印太地區」進行聯合巡邏。

美國總統拜登明確表示,這一舉措主要是為了回應中國的某些行動。

原本設想的緊張軍事態勢並沒有按照預想的那樣發展。出乎意料的是,在四國尚未完全結成聯盟、對中方形成包圍之前,局勢發生了逆轉。中國采取了果斷行動,成功地將戰略主動權掌握在手中。中俄兩國海軍的聯合行動,不僅逼近了美國的海岸線,還向美方展現了實力與決心。這一系列動作,實際上是對美方的一種警示和教育。

中國海警部門被比喻為「第二海軍」,它主要由從解放軍退役的軍艦改造而來,規模龐大,數量眾多,在噸位上也有一定優勢。目前,中國海警遠洋執法船的數量超過150艘。如果美國海岸防衛隊想要與中國海警競爭,可能會遭遇不測。

據中國智庫釋出的數據,2023年,美國軍機在中國周邊的活動達到了7872次。這顯示了中美之間在海上活動上的緊張態勢。同時,俄羅斯等國的行動也在提醒美國,如果想要在別國周邊進行所謂的「自由航行」,那麽就得準備好面對別國的艦艇和飛機靠近自己的領空。

簡單點說,就是大家都要小心行事,美國那邊得好好考慮。從某個角度來看,事情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都在看著歷史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