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上甘嶺戰役中唯一女兵,26年後赴美,竟被審訊過的美軍戰俘認出

2024-09-29軍情

1979 年,劉祿曾陪同教育家吳貽芳存取美國。這次出國對劉祿曾來說是一次奇妙的經歷。

劉祿曾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女戰士,這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她參加過很多重要的戰場任務,跟很多美軍戰俘打過交道。

時過境遷,兩國終於重新建交、和平往來了,劉祿曾作為那場戰爭的參與者,看到如今的和平景象,自然是十分欣慰的。

【久別重逢】

沒想到,劉祿這次去美國,還碰到了一個「老相識」。

劉祿曾第二天陪吳貽芳去了趟紐約的白洛科倫博物館。

那天博物館對外開放,人很多。劉祿曾正專心地看著展品,突然一個美國男人從人群中擠過來,激動地朝她走了過來。

劉祿曾還在納悶呢,對方就先問她是不是姓劉?

劉祿曾納悶了,心想這是誰呀,自己好像並不認識這個人,但出於禮貌,還是回復道:「我姓劉。」

對方聽說了她的確認,立刻緊緊握住劉祿曾的手,用不太熟練的中文激動地喊道:「劉長官!」

劉祿曾瞪大眼睛,這個稱呼讓她倍感熟悉。多年前,身為轉譯的她承擔了不少審訊和教育戰俘的工作,當時,那些美國大兵都稱呼她為「劉軍官」。

他說:「您還記得我嗎?我叫占士·伯端拿,20 多年前在北韓戰場上被您俘虜過!」

聽到「伯端拿」這個姓氏,劉祿曾想起來了,是他!

劉祿曾和伯端拿在戰俘營相識已經有 26 年了。當初,伯端拿是戰俘營裏的「刺頭」,劉祿曾多次對他進行思想教育,幫助他認識到戰爭的錯誤,最終成功轉變了他的態度。

後來,劉祿曾的美國戰俘朋友伯端拿被遣返回國,兩人自此斷了聯系。沒想到 26 年後,劉祿曾竟收到了伯端拿的來信,此時的伯端拿已經留在美國開起了餐館,過上了平淡又幸福的生活。

劉祿曾很欣慰伯端拿終於不再執迷不悟,美國好戰,讓無數人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現在一切都回歸正軌了。

劉祿曾參軍,很多人都覺得挺意外。她本來是書香門第出身,最喜歡的是琴棋書畫,人也文文靜靜的,跟戰場根本不沾邊兒。

但是,劉祿曾外表文弱,內心卻一直懷揣著報效祖國的夢想。

劉家世代愛國,劉祿曾父母和哥姐均為黨員,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使得劉祿曾思想覺悟頗高。

【保家衛國】

1950 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那時候,新中國剛成立,一切都還沒走上正軌,很多人都覺得我們肯定打不贏美國。

國難當頭,劉祿曾父母毅然決然地捐出家財,支援前線。彼時,劉祿曾還是一名大學生,她也想為國家出份力。

幾年前,高中畢業後的劉祿曾本想直接加入解放軍文工團,圓自己的參軍和藝術之夢。但家裏想讓她接受高等教育,權衡之後,她放棄了參軍,選擇了法學院。

但是現在,前線非常缺人,仗才剛打起來沒多久,學校就發通知了:誌願軍急缺轉譯,希望大家踴躍報名!

雖然轉譯人員不直接參與戰鬥,但他們的責任同樣重大。

戰場上,我們要和美軍交手,如果不懂他們的語言,那我們的資訊就會落後,前線戰況的判斷也會出錯。

此外,轉譯人員也要在前線工作,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許多轉譯人員都犧牲了。

劉祿曾很清楚上戰場隨時會失去生命,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寫了申請書。

沒過多久,劉祿曾就跟著部隊跨過了鴨綠江,當時她才剛滿 22 歲。

剛到北韓戰場的時候,我和戰友們都懵了。一下火車,就被零下二十度的低溫天氣凍懵了,我們來的匆忙,身上都只有薄棉衣,一天下來,很多人都凍得面色發青。

劉祿曾的日子不好過,手上長滿了凍瘡,還得跟著部隊急行軍,她哪經歷過這些啊。

但她還是堅持了下來。每當她撐不下去的時候,她就會告訴自己,一線的戰士還在拼命,自己沒有資格喊苦。

劉祿曾爭分奪秒地開展工作。他的主要任務是破譯敵軍的電報,同時向美軍播報我軍的俘虜政策,動搖敵軍的士氣。

這些任務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真的很恐怖,就像在和死神打交道一樣。

那時候技術不行,電台訊號傳不了多遠。所以,要讓敵人聽到,只能在戰壕裏對著他們喊話。

敵機在上空盤旋,子彈在腳邊落下,劉祿曾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

回憶起來,劉祿曾還是有些後怕。

她絲毫不感到害怕,反而在廣播時異常冷靜。她甚至想著,如果炮彈襲來,自己一定要保護電台,因為電台比自己更重要。

一位 22 歲的年輕女孩,初涉戰場,卻展現出非凡的勇氣,為國家大義挺身而出。

劉祿曾由於表現出色,被委以重任,任務量也隨之增加。

1952 年,上甘嶺戰役打響,劉祿曾請求參戰。

上甘嶺的戰鬥非常激烈,到處都是火焰,每天都有很多戰士犧牲。美軍來勢洶洶,情況非常危險。而且,當時上甘嶺沒有常駐的女同誌。

劉祿曾本可以置身事外,但她主動請纓,因為她明白,前線更需要人力,個人的力量雖渺小,但只要能增加一線勝利的可能,她就覺得付出值得。

上甘嶺特別需要轉譯人員,如果劉祿曾能留在前線進行廣播,也能在心理戰方面給大家提供幫助。

於是,組織批準了劉祿曾的請求。他加入了後續支援部隊,前往最危險的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時,劉祿曾背著幾十斤重的包裹,裏面裝的不是她自己的東西,而是電台、檔和送給前線將士的補給。

那時候,上甘嶺的物資補給線早就被敵人切斷了,所以大家去上甘嶺的時候,都盡可能多帶東西,哪怕送一口水上去,都非常有意義。

在行軍途中,敵人的飛機不斷轟炸,他們只能躲避敵人的視線,一刻都不敢停留。每個人只配備了一小壺水和一包炒面作為幹糧。

他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憑借這些裝備抵達了上甘嶺,眼前的場景讓劉祿曾震驚不已。

【舍生忘死】

上甘嶺的地面已經被削下去好幾米,到處是殘垣斷壁,戰地醫療隊在其中穿梭,忙著搶救戰士。

劉祿曾在上甘嶺每分每秒都神經緊繃。

她從淩晨開始就一直忙著轉譯敵軍前線的電文,還要將這些訊息準確無誤地傳達給各級機構。

電台一般是晚上八點開始播音。

美軍這會兒心理防線開始崩塌,打得有點吃不消了,意識到這仗沒那麽好打,也開始瘋狂想家,懷疑這場仗打得值不值了。

劉祿曾的電台,每天晚上都會播報前線截獲的美軍家書和解放軍優待俘虜的政策,瓦解敵軍的心理防線,勸說他們投降。

這套攻勢確實厲害,美軍士兵本來就思鄉心切,情緒低落,現在又在家人的來信中聽到了呼喚,再看看眼前這場遲遲沒有進展的戰爭,心情更是跌落到了谷底。

此外,劉祿曾還煞費苦心地找來了一些美國在聖誕節常放的歌曲,這些歌曲最能勾起美軍的思鄉之情。

劉祿曾決定冒險,讓美軍聽得更清楚些。

劉祿曾所在的坑道與美軍陣地挨得很近,為了保證廣播效果,他每天晚上都要悄悄爬上山頭,摸到美軍鼻子底下,利用他們麻痹大意的時機,開始播音。

在一個幽深的山谷裏,四下無人,每到深夜,這裏就會回蕩著淒涼的聲音。美軍在聽到劉祿曾的廣播後,甚至會抱頭痛哭。

美軍高層恨透了每晚都出現的神秘電台,他們派出很多巡邏隊,但一直都沒抓到劉祿曾。

巡邏隊不敢想象年輕的廣播員會在眼皮子底下廣播,因此擴大搜尋範圍到幾公裏內,卻沒料到劉祿曾就在幾步遠的地方。

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劉祿曾還經常支援其他部門,一旦有崗位空缺,他就會頂上。

她的主要工作是醫療隊的任務,因為傷員太多,能抽調的人手都參與了醫療救護。

劉祿曾對醫學知識一竅不通,但在北韓戰場的惡劣環境下,他被迫自學,逐漸成為半個醫學生。

劉祿曾那段時間精力充沛,可她自己也說不清楚原因,因為她吃不好睡不好。上甘嶺戰役後期,他們嚴重缺水,只能靠山洞滲出的露水維持生命。

劉祿曾每天晚上都要餓著肚子翻越山頭去廣播,可是到了晚上,她又充滿了力氣。

幾個月的艱苦奮戰後,上甘嶺戰役以勝利告終。這一戰,不僅改變了戰場局勢,也讓美軍清醒認識到現實,中國在談判桌上的優勢因此進一步擴大。

【化敵為友】

劉祿曾從前線撤下來後,沒多久,組織上又交給她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負責審訊和教育戰俘。

誌願軍俘虜的美軍數量驚人,管理這些戰俘成了大難題。由於語言不通、思維方式迥異,戰士們根本無法應對,因此只能請專業人士出馬。

劉祿曾接到這個任務時也很頭疼,畢竟美國人兇得很,但這些俘虜也能推動和平行程,感化他們、改變他們的想法很重要。

劉祿曾被關入戰俘營後,戰俘們對她破口大罵,甚至有人對她發出死亡威脅。

鬧事的頭目之一是伯端拿,他年輕有為,上過戰場,還立過功,可後來戰敗成了俘虜,心裏很不服氣。而且他一直覺得中國人比美國人低一等。

他軟硬不吃,不管我們的戰士怎麽跟他聊,他都不配合,也不透露任何有價值的資訊。

經過觀察,劉祿曾發現事情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復雜。

她認為伯端拿脾氣差,但人都有心理弱點,他也不例外,他會思念家鄉和親友,雖然他只是個普通人。

於是,劉祿曾就以家鄉為話題,經常找伯端拿聊天,讓他講講美國,說說戰前的平靜生活。

伯端拿被這些話題觸動了,他跟很多美國軍人一樣,年輕的時候懷揣著英雄夢,就上了戰場。

上了戰場,他才意識到,現實和想象完全是兩碼事。

起初,美國人的傲慢蒙蔽了他的雙眼,使他對這些事情熟視無睹。然而,當他被關進戰俘營,並與劉祿曾進行了幾次交流後,他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正在將戰火引向無辜的人們。

美國是一切悲劇的始作俑者,甚至他的平靜生活也被戰爭打破了。

伯端拿的信仰崩塌了,這讓他十分痛苦。但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因禍得福,讓他看清了戰爭的真面目,意識到眼前的中國人並非惡人。

劉祿曾的心理工作做得很好,伯端拿對她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很不友好,後來,伯端拿主動和她打招呼,還在戰俘營裏幫忙做些事情,其他美國士兵也慢慢改變了態度。

這些人雖然是劉祿曾的敵人,但他對他們並無惡意。

因為仇恨不能解決戰爭的根本問題,劉祿曾希望這些戰俘將來回到美國後,能成為促進和平的橋梁,這樣她今天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劉祿曾在戰俘營待的時間並不長,仗打完他就回國了,後來進了政府工作。

中美關系緊張,劉祿曾對被俘美軍情況兩眼一抹黑。

然而,命運在 26 年後,讓劉祿曾和伯端拿再次相遇,這也讓劉祿曾了解到,她當年的付出沒有白費。

包括伯端拿在內,很多和她聊過天的美國戰俘,都對中國很友好。

在中美建交的過程中,這些人的民間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推動建交的無形助力,這是劉祿曾始料未及的。

以下是根據你的需求生成的內容,希望能有所幫助:上甘嶺 43 晝夜:葛紅國的壯麗戰鬥篇章上甘嶺戰役:葛紅國的英勇戰鬥歷程上甘嶺戰役 43 晝夜:葛紅國的鐵血篇章

【上甘嶺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