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美航母挑釁南海,中方殲-15亮劍,博弈升級顯優勢

2025-01-09軍情

中美關系,這幾年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貿易戰還沒徹底消停,芯片封鎖又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現在好了,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直接開進南海了,還偏挑著中國傳統節日快要到來的時候。這是明擺著挑事兒嘛!有人可能會問:這背後到底是啥意思?其實不用深挖,就是赤裸裸的霸權邏輯我強,我想幹啥就幹啥,你不服,那你試試看!

說起來,卡爾·文森號可不是第一次在南海搞事情,但這次有點不同。除了它自己耀武揚威之外,艦載機F/A-18E/F超級大黃蜂也跟著跳上舞台,還亮出了所謂的殺人蜂模式。聽名字挺唬人的吧?配備了9枚空空導彈,包括5枚AIM-120阿姆拉姆中遠端導彈和4枚AIM-9響尾蛇短程導彈,看起來確實火力十足。不過話說回來,這種配置更像是一種心理戰術,比起真正的技術優勢,更像是在給自己壯膽。

美國這一招,說白了就是典型的小聰明。他們知道,在高端裝備領域,中國這些年的進步讓他們不敢掉以輕心。而且咱們解放軍手裏的殲-15早就不是當初那個剛剛登場的新兵蛋子。你看啊,同樣是掛載能力,人家殲-15能帶12枚空空導彈,不管從數量還是效能,都比超級大黃蜂更勝一籌。不僅如此,續航能力、作戰半徑這些硬指標,也是穩穩領先。所以,美國用外掛點臨時加掛幾顆導彈,就想扳回一局?別逗了,這只能算打腫臉充胖子。

還有一點特別有意思,就是我們最近在中國航展上展示的新裝備,比如殲-15T和電子戰版的殲-15DH。這些型號不僅提升了整體作戰效能,也證明了解放軍艦載機發展正走向多元化、高精尖化。而反觀美國那邊,為了彌補劣勢,竟然把標準6這種艦用防空導彈改裝到飛機平台上使用。一開始聽這個訊息的時候,我都楞了一下,這是什麽操作?後來仔細琢磨才發現,這是被逼無奈啊。但問題來了,把本來為驅逐艦設計的大塊頭硬塞到飛機上,不僅增加負擔,而且效率低得嚇人。這麽折騰,到底圖個啥?

再聊聊五代機的問題。美國一直吹噓自己的F–35C隱身效能如何牛掰,可惜實際操作下來,並沒有那麽完美。本來內建艙設計得挺好,但為了提高攜帶量,只能選擇外掛方案。然而這麽一搞,它引以為傲的隱身性直接打折扣。有網友調侃,說這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活教材。我覺得還真是這樣,他們自己設定了一堆高標準,卻又不得已妥協調整,到頭來變成四不像。

講真的,中美之間現在已經進入全方位博弈階段,從經濟到科技,再到軍事,無處不競爭。但透過這次事件可以看出來,美方雖然動作頻頻,卻流露出一種焦慮感。他們拼命想保住自己的老大地位,可現實卻告訴他們,中國正在迎頭趕上,有些地方甚至已經超越。在這樣的情況下,美方自然希望透過各種方式遏制中國的發展,比如制造摩擦、轉移壓力,同時給盟友壯膽。但這些做法更多時候只是在自欺欺人罷了,因為實力才是真正決定結果的重要因素。

當然,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當對手越來越急躁的時候,其行為往往更加不可預測。卡爾·文森號跑過來了,下一個是誰,會不會弄出什麽新花樣,都需要我們高度警惕。不過呢,說句實話,從目前雙方表現來看,中方顯然具備更大的戰略主動權。尤其是在航空科技領域,我們完全有理由對未來抱持信心,因為事實就在眼前我們的裝備在不斷升級最佳化,而對手則顯現出疲態和短板。

總之吧,透過這件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趨勢:過去那些習慣於居高臨下指揮世界秩序的人,如今面對崛起中的挑戰者開始坐立難安。而作為普通民眾,我們或許無法參與其中,但依舊能夠感受到國家強大的底氣。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既是一場較量,也是一場見證歷史行程的重要時刻。如果非要總結一句的話,那就是風雲變幻,大勢所趨,用腳投票的人,總歸會站隊正確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