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戰火紛飛的土地上,「隨時隨地,射向台灣」早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某種必然的行動標誌。東風-15B戰術彈道導彈,其身為解放台灣的重要武器,近日在東部戰區的「聯合利劍-2024B」演習中再度現身。這一次,它的出發點是在一條公路上,以單車機動形式發射,盡顯其機動能力與戰備狀態的強大。
作為具備靈活機動性的戰術彈道導彈,東風-15B不僅僅依賴於固定發射陣地。盡管其確實有一些基本的發射環境要求,但這些要求主要是與通訊、目標釘選和隱蔽性相掛鉤,而非對地理條件的苛求。因此,從理論層面分析,只要按照通訊要求進行安排,東風-15B幾乎可以隨時出發、隨時停息,調動自如,真正實作了「想射就射」的姿態。
回顧過去,在2022年的演習中,東風-15B便是在崎嶇的小山坳及泥濘的草地上進行的多輪發射,展現了戰場環境下的非凡機動性與突發作戰能力。這種特性獨具優勢,使得東風-15B在一場瞬息萬變的戰鬥中,更難被敵方偵測與應對,同時又能迅速進入戰鬥狀態,以最小的時間成本應對敵方突發的威脅。
在技術規格上,東風-15B為一種兩級固體燃料的近程戰術彈道導彈,屬東風-15A的改進型,歷史上在國慶閱兵中屢次亮相,然而其真正的戰鬥力在於其射程的精準與調配能力。東風-15B的射程可達800至900公裏,甚至有研究顯示能夠沖擊1000公裏的極限。這一設計使東風-15B在福建一帶的發射後,能夠覆蓋台灣島內的所有重要目標,成為「解放台灣」戰略中的重要力量,與東風-16系列共同構建了四大「打台柱」。
值得關註的是,東風-15B的彈頭部份采用雙錐體構型,末端還加裝了四片空氣舵,顯著提升了飛行中的橫向機動能力。其末端飛行速度達到六馬赫,突破了敵方防空體系的限制,展現出卓越的突防能力。此外,東風-15B配備慣性加北鬥衛星定位引導,CEP達到10-30米,具備攜帶500至900千克的高爆彈頭的能力,甚至能夠搭載等量9萬噸TNT的小型核彈頭。
不可忽視的是,東風-15B的裝備數量已然豐厚,一旦發動大規模齊射,其對台灣島內重要設施的打擊,可以想見是一次氣勢磅礴、聲勢浩蕩的展示。試想,未來的某一天,當這些利器齊心合力奔赴目標,實作祖國統一大業時,那幅壯觀的場景,必將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對國家安全與台海局勢的深思,東風-15B無疑將繼續在這一厚重的背景下,承擔起不可或缺的職責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