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海外談中國:沈陽無尾戰鬥機新照片曝光 展示後部結構 翼尖有亮點

2025-02-02軍情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中國無尾戰鬥機的一張新照片,照片展示了該戰鬥機清晰的後部結構。

這種中國無尾戰鬥機於2024年12月首次曝光,它可能來自沈陽飛機工業集團。這張新照片似乎證實了該機的外翼尖部份充當了控制舵面,正如我們之前暗示的那樣,這種可能性很高。

這張照片最早釋出在中國的社交平台網站上,可以看到這架飛機正在進入著陸狀態,在白天飛過一條繁忙的高速公路。自從它首次曝光以來,一些觀察家認為這架戰鬥機可能被命名為殲-50,而其他人則將其稱為J-XDS。目前,我們還無法確定其真實代號。

本文為美國「戰爭地帶(War Zone)」網站評論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Joseph Trevithick,本人轉譯並編輯給大家分享。由於本文作者為美國人,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了解主要來源於網絡,因此會出現很多錯誤,請結合自身理解來看待相關問題。本人轉譯此文章只為了轉述美國相關人員在分析社交平台的影片和照片後,表達的一些看法,並非證實或支持其觀點,希望大家能夠理解。

這張新照片顯示了中國新型無尾戰鬥機的後方視角,該飛機可能是沈陽飛機公司制造的。

雖然這張照片的真實性無法確認,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被人為修改過,而且它與我們之前看到的無尾戰鬥機照片一致。

從後方看,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該機使用了某些人認為的「彈出式」活動尾翼,而這種尾翼出現在該機的「粉絲藝術」中。有人認為,這種活動尾翼可能與機翼內側齊平,在低速飛行時展開,從而提高控制性和機動性。正如我們在分析該設計功能時解釋的那樣,情況似乎並非如此,這張照片有助於進一步反駁這一說法——尤其是照片中該機正處於低速飛行階段,如果采用了「彈出式」活動尾翼,此時這種尾翼就會展開。

粉絲繪制的「殲-50」戰鬥機3D模型。

正如我們過去曾經指出的那樣,這種「彈出式」活動尾翼會增加機體重量和復雜程度,還會減少燃油容積,反而不值得抵消在穩定性和機動性方面獲得的優勢。

早期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翼尖有獨立結構。

顯然,該機采用了可旋轉的翼尖,可以作為主要控制舵面,這一點意義重大。在這張新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右翼尖處於前上後下的偏轉位置。像這樣從前緣到後緣具有極大長度的控制舵面可以提供很強的滾轉能力,當左右翼尖同時偏轉時,還能用於控制機身俯仰。這樣,可旋轉的翼尖結合先進的數碼化飛行控制系統,將有助於緩解無尾設計帶來的穩定性問題。

無畏戰鬥機的早期照片,可以看到鼻錐上安裝了試飛空氣數據探頭。

這種設計的缺點是可能會降低隱形效能,可能設計師已經認為這樣的妥協是值得的,特別是它作為無尾設計的一部份。在巡航時,可能會限制這些舵面的偏轉角度,甚至會完全釘選它們,這樣能夠從一定程度上減少破壞隱形效能的效果。不過,在翼尖位置上隱形效果並不理想,就像鴨翼不利於減少雷達截面積一樣。

除此之外,這張新照片還讓我們看到了可能是座艙罩的東西,這在之前的照片中並不明顯。雖然同樣難以確定具體細節,至少在駕駛艙應該在的地方似乎有一個凸起結構。有人猜測這架飛機可能是無人駕駛的,從我們看到的所有照片來看,情況似乎不是這樣的。但確實存在這樣的可能,因為凸起結構還可能用於容納衛星通訊器材。再強調一次,目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此前出現在網絡上的無畏戰鬥機的試飛照片,右側是一架伴飛戰鬥機。高/中置機翼似乎采用了「λ」外形。

由於這張新照片的分辨率低,很難確定該機發動機尾噴口的情況。這可能意味著該機配備了二維推力向量尾噴口,與美國F-22「猛禽」隱形戰鬥機上的尾噴口非常相似。這可能也有助於提高飛行穩定性和機動性。機身厚度——我們在深入分析文章中討論的另一個方面——也在這張新照片中展示出來。

另一張此前的照片,展示了無尾戰鬥機的底部,以及機翼後緣控制舵面的復雜設計。這張照片中也可以看到翼尖可以偏轉。

除了有助於提高飛行穩定性和機動性之外,這種發動機尾噴口還將提高隱形效能,考慮到無尾戰鬥機是一種相對較重的機型,這才是關鍵的問題。

總體來說,關於這架2024年12月26日亮相的中國第二架無尾戰鬥機,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然而,肯定會有更多照片出現,這些照片應該會逐漸讓我們對其設計有更好的了解,並展示其潛在功能和設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