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5天動員200個師參戰,百萬大軍人海戰術壓垮美軍:蘇軍預備有多強

2024-09-22軍情

20 世紀 70 至 80 年代,世界空前緊張。美蘇代表華約北約,使地球逼近災難。冷戰影響生活,蘇聯更有五天動員 200 個師壓垮美軍的大膽計劃。

在這個計劃與威脅的深處,存在著一個重大謎題:蘇聯預備役軍力究竟有多強?能否短短幾天就動員數百萬軍隊?

在冷戰的大環境中,各方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戰爭的籌備工作。

20 世紀 70 至 80 年代,冷戰愈演愈烈,全球政治軍事格局脆弱不堪。此時,蘇聯及其華約盟國和北約對立空前緊張,為爭優勢,它們精心謀劃戰略計劃,力求快速隱秘增強軍力,以期速勝可能爆發的熱戰。

華約這些計劃的關鍵是短促隱蔽的動員,高度保密非公開,旨在趁北約未備突襲,反映其求戰術驚喜與力量優勢,速破防線。

動員計劃包括迅速讓數十萬預備役人員轉為現役,短時間內華約軍力劇增。預計 3 到 7 天完成,增強其戰略攻擊能力。為此,平時對預備役人員嚴格訓練準備,確保動員即能參戰。

按照計劃,華約準備在戰略關鍵方向發動突襲,旨在殲滅北約一兩個軍團並摧毀其防禦。蘇聯預設攻擊點多在歐洲中心線,像東德、波蘭與西德交界等地,視作進攻北約的最優路徑。

2. 有關蘇聯軍隊所呈現出的戰備情況

蘇聯及其華約盟國全力備戰,在關鍵地區部署大量精銳部隊。這些部隊訓練有素,裝備從坦克到防空系統等先進武器,既回應北約威脅,又彰顯實力。

蘇聯及其華約盟國的部隊戰備水平空前提升。不僅常規訓練,還常大規模軍演模擬與北約沖突,部署在東德、波蘭等邊境,以突破北約防線。

蘇聯為預想的熱戰投入諸多精力資源,旨在戰爭初期決勝。計劃用精銳部隊主攻北約防禦體系,卻深知面臨巨大挑戰和損失。

北約的防禦體系並非毫無防備。冷戰時,其成員國持續強化軍事防禦,構建眾多復雜工事。且空中力量增強,讓蘇聯攻擊更難。

3. 短暫而緊急的動員以及力量的廣泛拓展

蘇聯及其華約盟國曾有宏大計劃,若與北約熱戰,5 天內將陸軍作戰師從不足 50 個擴至 200 個,旨在短期高效動員獲優勢。

蘇聯及華約在冷戰中采用搶先短期動員策略。他們深知面對北約,傳統長期動員有弊端,於是制定能快速擴軍的計劃以破防。

蘇聯及華約期望借快速動員,於戰爭初期獲戰略重大突破。這得密集調動數十萬預備役與裝備,讓人員物資迅速就位參戰。

一旦完成動員,華約將組建出一支數量與質素遠超戰時初期北約的強大軍隊。它能突破、速戰,想在戰爭早期迫使北約和談,減少損失。

4. 有關預備役以及人海戰術方面預備役是一種軍事儲備力量,而人海戰術則是一種特殊的作戰方式。

數百萬預備役軍人是蘇聯軍力的堅實後盾,他們訓練嚴格且定期,能隨時融入軍隊參戰,盡顯以龐大兵力制勝的人海戰術思想。

蘇聯預備役體系廣泛且嚴格,涵蓋各行業人員。他們平時各有職業,卻都身為預備役軍人,隨時聽候國家召喚參戰。

蘇聯為讓龐大軍事體系高效執行,大力投入預備役軍人訓練資源。他們要定期參訓、學用新裝備,通常在周末或特定周期,不影響生活工作又能備戰。

蘇聯下達動員令後,龐大的預備役軍隊能迅速響應。預備役軍人接令即離崗,前往指定基地集結整編,期間各級指揮機構要確保資訊傳達無誤,調配交通。

集結完畢,預備役軍人會依專業技能和訓練水平編入各類作戰單位。如技術專長者入工程或通訊兵,擅射擊戰術者進步兵或特種部隊,讓每人都能在擅長領域貢獻力量。

5. 核力量所形成的威懾以及由此帶來的戰爭潛在風險

冷戰巔峰時,蘇聯和北約軍事對峙空前緊張。當時核武器是雙方博弈和威懾的關鍵,蘇聯對北約核威懾強硬,致全球核戰風險劇增。

蘇聯的強硬立場在核武部署與戰略規劃裏展露無遺。其在國內廣布核導彈設施,於潛艇和轟炸機配備核武,構建「核三位一體」,能迅速全面核反擊。

另外,蘇聯大力投入資源構建核武器的指揮與控制系統,其核指揮系統能在數分鐘內傳達發射命令,借此快速反擊,達成「互保淪陷」戰略。

然而,蘇聯的核威懾立場大幅提升全球核戰爆發風險。在緊張局勢下,任何誤判都可能觸發核武使用。雖意在阻止,卻使全球敏感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