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低核武器使用門檻的問題上,只說不做俄羅斯一直不敢動真格。這是否意味著,普京的底牌已被西方看穿?
俄羅斯試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失敗後,普京隨即在莫斯科召開閉門會議,討論新版俄羅斯核威懾國家基本政策。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將修改俄羅斯的核政策】
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新版政策應該被視為俄羅斯向西方釋放的警告訊號。而從事後普京透露的部份政策細節來看,俄羅斯也確實有意加強這一政策的戰略威懾力。
在這樣一個戰略背景下,許多人擔心歐洲的安全形勢將會在新政策落實後出現進一步惡化。對此,瑞典斯德哥爾摩東歐研究中心分析師——安德烈亞斯·烏姆蘭發文聲稱,歐洲國家不應被俄羅斯的新核理論嚇倒,莫斯科不斷強調核威懾政策的行為其實是在進行心理戰,只要北約團結一致頂住壓力,俄羅斯斷不敢使用核武器。
【烏姆蘭在莫斯科時報發文】
從理論上來說,烏姆蘭的觀點雖然略顯激進,但也並非電洞來風,而是有著相當多的事實依據支撐。
因為只要我們回顧一下過去2年多時間裏,莫斯科高層在核問題上的表態就會發現,以梅德韋傑夫為首的一眾俄羅斯官員幾乎將核武器掛在了嘴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公開暗示俄羅斯不會排除在俄烏問題上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以此來警告烏克蘭以及背後的北約。
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克里米亞大橋。從22年烏克蘭開始批次拿到北約援烏裝備開始,基輔方面就一直表示,自己將會竭盡所能摧毀克里米亞大橋。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
對此,身為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的梅德韋傑夫公開表態:「任何針對該地區的外部攻擊都將引發俄方審判日式的回應」。
盡管梅德韋傑夫並沒有解釋所謂的「審判日式回應」到底是什麽,但考慮到這幾個字在歐洲宗教中的含義,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梅德韋傑夫在暗示俄羅斯或將動用核武器報復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大橋的打擊。
然而就在梅德韋傑夫的豪言壯語說出去沒幾個月,2022年10月烏克蘭情報人員就使用汽車炸彈炸毀了克里米亞大橋的一段橋面,並損毀了公路橋旁邊的鐵路橋。雖然在這之後,俄軍隨即加大了對烏克蘭的導彈打擊,但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都達不到梅德韋傑夫所說的「審判日」級別。
【被烏克蘭炸毀的克里米亞大橋】
當然這些都沒有影響到梅德韋傑夫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繼續劃紅線,僅在2024年這9個月的時間裏,他就又在今年的1月、5月、9月用嘴揮舞「核大棒」,如果梅德韋傑夫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再放出類似言論的話,那就能夠創下一個季度揮舞一次「核大棒」的新紀錄了。
除了梅德韋傑夫外,俄羅斯的杜馬議員也是如此。就比如說俄羅斯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安德烈·卡爾塔波洛夫就曾在今年6月聲稱:「若針對俄方的威脅增加,莫斯科當局可能會改變使用核武器的時機」
有著這些「雷聲大、雨點小」的例子作為襯托,也難怪烏姆蘭會認為莫斯科不斷強調核威懾政策的行為其實是在進行心理戰。天天舞劍又不用劍,歐洲各國面對如此頻繁的俄羅斯核威脅,心裏怕是早就麻木了。
【杜馬國防委員會主席安德烈·卡爾塔波洛夫】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俄羅斯在核問題上放出的大話不少。但不同的人說同樣的話,產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在以梅德韋傑夫為首的一眾俄高官用嘴揮舞「核大棒」的同時,普京所在的克里姆林宮反倒在核問題上沒有做出過任何不負責任地發言。
這說明俄羅斯很清楚普京發言的分量,而這也意味著相比於梅德韋傑夫的「紅線」,此次俄羅斯對核政策的調整,遠不是一個可以任由西方國家忽視的話題。
更不用說在這次調整前,俄羅斯的「薩爾馬特」洲際彈道導彈還發生了爆炸事故,導致俄羅斯成為了最近一個月裏唯一展示核力量失敗的國家,極大沖擊了俄羅斯的戰略威懾力。
這迫使克里姆林宮不得不透過其他手段修補自己的核威懾形象,而公開降低核武器的使用門檻,劃出更多紅線,就是一種無奈但又管用的選擇。
【薩爾馬特洲際導彈發生井內爆炸事故】
例如在此次修改政策後,普京就透露新政策中有一項提案是:任何無核國家在有核國家的參與或支持下,對俄羅斯發動侵略,均可以被視為是有核國家直接對俄發起的「聯合攻擊」,從而觸發俄羅斯對有核國家的核反擊。
這提案明顯就是在針對支持烏克蘭進攻俄羅斯本土的美英法三國,而如果華盛頓那邊不聽勸的話,俄烏沖突也就確實有可能升級為核沖突。
這顯然不是靠北約團結一致就能解決的問題,畢竟俄羅斯會發動「特別軍事行動」,就是因為擔心北約的團結一致會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莫斯科固然不會輕易使用核武器,可北約若是真的相信自己不管做什麽,俄羅斯都不敢打出這張底牌的話,反而有可能讓俄羅斯做出掀桌子的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