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韓戰是一場以「聯合國軍」對陣「中朝聯軍」的代理人戰爭。在聯合國軍中,除了美國,土耳其是派出部隊最多的國家之一。
然而,這支土耳其遠征軍在北韓卻吃了不少苦頭,屢屢在誌願軍的打擊下出現慘痛傷亡。
讓人想不到的是,盡管表現糟糕,戰後的土耳其卻像中了大獎一樣獲得了巨大利益。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輸了戰爭,贏了和平」的例子。
一、誌願軍給土耳其第一旅的血洗
1951年4月在北韓戰場上,中國人民誌願軍發起了著名的第五次戰役,目標是收復南韓首都漢城。
在這場戰役中,中國軍隊經過多日激戰終於突破了聯合國軍的防線,將他們打退到三八線以南。
在這場攻勢中,土耳其第一旅被聯合國軍派往昆裏山區一帶,和美國第25師並肩防守。
4月25日,面對兵力遠遠超過己方的中國誌願軍猛烈的進攻,土耳其士兵進行了瘋狂的還擊。
據說他們甚至使用刺刀、拳頭、牙齒近身肉搏。但是中國軍隊采用的人海戰術的攻勢就像海浪一般席卷而來,最終還是壓倒了土耳其士兵。
在僅僅一天的時間裏,土耳其第一旅就損失了慘重,陣亡717人,負傷847人,只剩下234人還能繼續作戰。
傷亡比例高達整整一個旅的三分之二,損失之大令人難以置信。而這場著名的戰役被稱為「土耳其旅之戰」,是整個韓戰中最殘酷、最慘烈的一次會戰之一。
為了紀念在這場戰役中犧牲的土耳其士兵,聯合國軍在昆裏山地區建立了紀念碑,並將山峰命名為「土耳其峰」,以資緬懷他們的英勇犧牲。
此外,土耳其第一旅還被美國總統杜魯門授予了美國最高軍事榮譽「杜魯門勛章」,以表彰他們在戰鬥中展現出來的英勇無畏精神。
二、裝備落後難敵誌願軍
土耳其遠征軍在北韓戰場上屢戰屢敗的重要原因,在於其自身裝備的極度落後。他們手中的武器裝備大多還停留在二戰時期,主要是各種老式槍支和火炮。
更為要命的是,土耳其遠征軍連最基本的後勤保障體系,也建立得很差。士兵們經常面臨彈藥不足、衣食缺乏的困境,無疑嚴重削弱了土軍的戰鬥力量。
而中國誌願軍經過抗日戰爭、內戰的相繼「洗禮」,雖然後備保障供應短缺,但是卻在戰場上遊刃有余的運用各種戰術,加上地形掩護,進行輕裝突擊。
戰術強調打了就跑,以迅速的機動作戰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這與土耳其士兵那種單純的正面硬拼形成了鮮明對比。
盡管土耳其士兵願意舍生取義,但面對誌願軍的遊擊戰術,他們常常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難以展開有效反擊。
土耳其遠征軍那種依靠一腔熱血去拼命的作風,不可能改變自身的劣勢。這場戰爭充分暴露了土耳其軍隊建設的薄弱,也讓土耳其感受到了來自戰場的殘酷現實。
三、美方援助10億,武器改革扶持土耳其
盡管土耳其遠征軍在北韓戰場上屢戰屢敗,表現糟糕,但土耳其還是從這場戰爭中獲得了許多實質性利益。
從1950年到1953年期間,美國向土耳其提供了高達10億美元的大規模軍事和經濟援助。這筆巨額援助資金極大地緩解了土耳其的財政困難,成為推動土耳其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心劑。
在美援資金的幫助下,土耳其得以重建擴大工業設施,提升國民經濟實力,加快了從落後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國家轉型的行程。
除了經濟援助,美國還向土耳其轉讓了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各類坦克、飛機、雷達等重型武器。
這些先進裝備一舉改變了土耳其軍隊的面貌,使其跳過了幾代裝備的更新換代,進入了擁有現代化武器的行列。
美國同時還向土耳其提供了大量軍事技術支持和培訓,幫助土耳其熟練掌握這些先進裝備的使用維護,讓土耳其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可以說韓戰後,在美國資助下,土耳其進行了一次重大的軍事改革。戰爭雖然帶來了苦難,但也成就了一個更強大的土耳其。
四、加入北約堵蘇威脅,獲得安全保障
除了獲得美國的支援,土耳其參加韓戰獲得的另一個最重要利益,就是成功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
二戰結束後,面臨來自蘇聯的巨大壓力,土耳其迫切希望能獲得西方國家的政治和軍事支持。
但是土耳其加入北約的申請,遭到西方國家的拖延。韓戰給了土耳其一個表明自己立場和價值的機會。
土耳其政府派出遠征軍參戰,目的就是向西方示好,證明自己是一個可靠的盟友。這一策略最終達成了預期目標——1952年2月,土耳其終於如願成為北約組織的正式成員國。
加入北約使土耳其獲得了強大的集體安全保障。根據北約的集體防禦原則,一旦土耳其遭到外部侵略,北約所有成員國都有義務進行支援。
這極大遏制了來自蘇聯的威脅,讓土耳其的國家安全和主權獲得了強有力的保護。
從這個角度看,盡管在北韓戰場上付出了巨大犧牲,但透過參戰最終達成加入北約的目標,對土耳其來說獲得的利益還是遠大於失去的。
一場失敗的戰爭換取國家的長治久安,對土耳其政府絕對是一筆超值的交易。
換句話說,合作共贏永遠比單打獨鬥更有效。放眼當今世界,我們需要更多這樣「輸了戰爭,贏了和平」的例子。
參考資料
劉俊平.韓戰中的土耳其旅[J].世界博覽, 2004(4):4.
杜軍.冷戰初期美國與土耳其關系的轉變[J].人民論壇:中旬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