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在關註著殲-20A、殲-35A,甚至是海軍殲-15T、殲-15D,然而真正的客戶卻在珠海航展首日集體聚焦在殲-10CE上。
伊朗空軍司令瓦赫迪步入殲-10CE座艙並起身之後,又深情地圍繞機身轉了一圈,這使「速龍」再次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這一幕應該能流傳很久。
2006年空軍曾計劃將一架殲-10A送往珠海,已完成塗裝,但在出發前被取消。
兩年後,殲-10A最終出現在珠海,引起轟動。
2018年,殲-10B TVC推力向量驗證機的精彩表演,使得在珠海備受關註。
今年展示的殲-10CE是空軍使用的殲-10C的出口版本,雖然效能變化不大,但對武器掛載布局做了精心改進。
在珠海的展覽現場,可以觀察到殲-10CE的左翼從內到外依次攜帶副油箱、PL-10E近距空空導彈和CM-400AKG超音速空面導彈,而右翼則使用掛在復合掛架上的三枚250公斤制導炸彈來取代CM-400AKG。
在兩個空地上展示了六枚不同型號的制導炸彈和防區外攻擊武器。
甚至機身下方掛載的吊艙也是一個輔助對地攻擊的全天候瞄準器材。
總之,以對地/對海攻擊為核心。
展出的殲-10CE武器掛載具有明顯的傾向性。
在國產殲-10系列中,除了雙座教練型殲-10S,其他型號均將空戰視為絕對的核心,這種現象有些不正常。
美國空軍一直以重型F-15作為空戰的主力,而F-16則被視為輔助對地的「輕型戰鬥機」,這才是正常的狀況。
殲-10之所以違背常規,一方面是因為當時國內壓力巨大,甚至連雙座的蘇-30MKK也被當作制空型號來使用,因此在設計時就具備截擊機特色的殲-10自然也未能幸免。
另一方面,這也是由於殲-10的掛點設計不夠合理,使用制導武器攻擊地面目標的效率較低。
具體來說,殲-10機腹下的五個掛點中,只有中央的重型掛點較為出色,其余四個掛點布局過於密集,無法容納較大的武器。
而在機翼的三個掛點中,中間點的內部介面和承重設計存在缺陷,實際上無法承載重型裝備。
殲-10C的腹部掛點布局略顯擁擠。
在國內,這個弱點並不致命,因為很快就會有雙座重型殲-16服役,其卓越的機體設計賦予了其強大的作戰半徑和載重能力。
與此同時,殲-20A也將開始加入空軍,殲-10C實際上只需在二者之間擔任一些次要任務,偶爾進行「模擬演習擊敗殲-16」的行動。
然而,當殲-10準備出口時,這個問題就變得很重要,因為大多數國家並沒有像殲-16、殲-20這樣的重型戰機。
令人欣慰的是,在殲-10A到殲-10C的發展過程中,成飛進行了大振幅的內部結構最佳化,殲-10C的掛點已不再存在介面和承重問題,盡管布局難以更改,但機腹下掛載的武器尺寸仍受限制。
為了打消買家在地對武器方面的顧慮,此次展覽展示了大量對地武器。
這是殲-10C的標準空戰配置。
起初我很驚訝,因為彈長接近4米的中距空空導彈居然還能掛在機腹下面。
仔細觀察後才明白,原來是在機腹最中間的掛點上,使用復合掛架搭載了兩枚霹靂-12AE。
這是一個純粹的展示方案,不會在實戰中被考慮。
道理很簡單,這個位置是全機11個掛點中最為優質的位置。
在空對空作戰時,肯定會掛載重型副油箱;在空對地/空對海作戰中,有可能會掛載重型武器(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掛載副油箱)。
將空空導彈掛載在這裏實在是太浪費了。
由於中間的翼下掛點被占用,兩側的翼下掛點已經被炸彈占滿,因此只能利用這個位置展示霹靂-12AE的復合掛架。
順便說一下,由於霹靂-15E的存在,大多數人不再擔心殲-10CE的空戰能力。
在這個最擅長的領域,只能以一種稍微尷尬的方式展現。
空空導彈復合掛架早已存在。
巴方是首批殲-10CE使用者,目前已至少接收了20架。
據悉,巴方在去年夏天向中國下了新訂單。
殲-10CE在交付後不到一年便入駐印巴邊境,並參與了與周邊國家的聯合軍演,取得了令人驚艷的戰績。
這表明殲-10CE是完全可以信賴的。
美國制造的F-16V單價至少為2億美元,而F-35A則受限於出口。
俄制蘇-30/35無法購買,而法制「陣風」的訂單已經多到無法應對。
目前下單的話,最早也要到2028年才能收到貨物。
經過實戰檢驗的殲-10CE,價格適中,產能充足,因此吸引了眾多買家專門前往珠海圍觀。
先前對埃及訂單還有所懷疑,但現在看到這一幕,確實可以確定是很穩定的。
巴方親自檢驗了殲-10CE的效能。
通常情況下,伊朗空軍司令不會無緣無故地前往珠海遊玩。
他親臨現場參觀殲-10CE,顯然別有深意。
然而,眾人大多認為「伊朗不太可能購買殲-10CE,更有可能是為了壓低蘇-35S的價格」。
一方面,伊朗空軍與中國和革命衛隊爭奪資源,獲取殲-10CE資金頗為困難;另一方面,伊朗對中國武器出口持懷疑態度,直接購買這類重大武器的可能性較小。
然而,這並不是什麽大問題,因為殲-10CE的優勢在於其卓越的效能,即使伊朗無法依靠,但周邊還有很多個國家盼望著能購買它呢。
對此,大家有什麽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