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個曾被西方列強百年蹂躪的古老國度,在航空發動機領域的追趕足跡令人震撼。1965年,當世界著名航空發動機制造商已陸續推出渦扇發動機時,中國才剛剛啟動了自主研發的征程。那一路顛簸,步履維艱,恰如中華民族自強史一般崢嶸歲月。
伴隨著藍天幻夢、堅韌如磐、頑疾不屈,中國人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矢誌不渝。從渦扇5的首次嘗試,到如今大推力的渦扇19傲視群雄,這58載春秋幾度更叠。每一個數碼背後,都凝聚著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智慧與汗水。
回溯百年前,當西方列強的鋼炮遙指中華上空,航空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年,沈陽發動機設計室主任吳大關慷慨陳詞:"不研制自己的發動機,死不瞑目!"此話恰如一記霹靂,喚醒了中華兒女自力更生的決心。
一顆顆火種熊熊燃燒,終於迸發出點點曙光。1956年,中國制定中長期科技規劃,正式拉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的序幕。不過2年,IA發動機就首飛成功,邁出了關鍵一步。
五年蹉跎歲月鋪就了渦噴6發動機的誕生,隨後搭載在殲6戰機上和藍天來了一個親密接觸。這是中國第一款超音速戰鬥機。盡管效能有限,但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
緊接著,中國開啟了漫漫長路。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創新,再到突破瓶頸,一步步走來曲折艱辛。
渦扇10發動機締造了中國大推力自主品牌。從預研到定型,整整耗時27載。任何技術進步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耐心播種、孜孜以求。
如今,殲20搭載的大推力發動機已躋身世界前列。更令人振奮的是,中推水平也在渦扇19問世後邁上新台階。單機最大推力達12噸,雙發之力等同24噸,效能不亞於F-35。
看到這裏,難免讓人想起印度那口不絕於耳的吹捧。每當中國邁出關鍵一步,印度總會標榜自己將"毫不費力"獲得先進技術。
然而,曾幾何時,印度的發動機事業也步履蹣跚。早在1986年,他們就啟動了"光輝"發動機計劃,曾經耗資高達33億美元。無奈技術嚴重滯後,最終不得不向西方國家買單。
只可惜,缺乏獨立自主能力的代價是沈重的。美國為限制印度發展曾對其實施制裁,令其研發計劃陷入停滯。後轉投俄羅斯懷抱亦一無所獲,關鍵技術指標60%不合格。
就連印度看重的法國,也只是將產品供給而已,對於核心技術卻有意無意遮遮掩掩。畢竟,任何國家都不會輕易轉讓心血來之不易的尖端成果。
如今,印度再次投擲"第四代發動機"的華麗辭藻,恐怕也不過是一廂情願罷了。就像昔日大放厥詞無從施展,這回應也難有別樣結果。
需知,發動機科技遠非吹噓可及。只有擁有系統解決方案,才能在這片廣闊沃土之上結出豐碩果實。
中國正是以苦幹實幹的作風走到今天,從一窮二白中崛起,一點一滴匯聚成綿延不絕的力量。無數勤勉努力的身影背後,是中華民族永不磨滅的自強基因。
面對中印兩國在發動機領域的較量,難免讓人感嘆世事無常,飛閱如梭。但唯有中國才能真正讓光輝歲月綻放出新的色彩,照亮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