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軍情

2025年國際軍事熱點前瞻④丨新興技術軍事賦能作用更加凸顯

2025-01-22軍情
新興技術軍事賦能作用更加凸顯
■解放軍報記者 李姝睿
在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地區沖突中,新興技術的軍事賦能作用不斷凸顯。國防大學國家安全學院教授溫百華表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已經對戰爭產生革命性影響,2025年全球將掀起新一輪智能化軍事革命浪潮。
加強頂層設計
在推進人工智能軍事套用過程中,一些國家註重加強頂層設計,在機構設定、部隊編成、裝備研發、經費投入等方面持續發力。
美軍依托強大的軍事創新能力,大力推動新興技術軍事套用。溫百華指出,美軍將人工智能視為推動「第三次抵消戰略」的核心驅動力和贏得大國高端戰爭的關鍵,推出「聯合戰爭概念」以指導智能化戰爭能力開發。按照美軍規劃,2025年初步具備智能化作戰能力,2035年實作作戰裝備、資訊系統、作戰指揮、組織形態的智能化轉型。
2025年1月,以色列國防部設立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統管理局。該機構匯集以色列科技部門、學術界、國防工業等領域專家,旨在實作「史無前例的軍事技術突破」,維持自身在地區的優勢地位。南韓國防部組建「國防人工智能中心」和「國防綜合數據中心」,以統籌新興技術軍事運用相關工作,並計劃在2028年前組建約90個人工智能作戰試點分隊,2032年前建成16個配備人工智能模擬器材的訓練場。英國陸軍則宣布將加強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建設,2030年建成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合成旅,2035年實作機器人與自主系統從師到班排的全覆蓋。
「各國在人工智能軍事運用上加強謀篇布局表明,未來全球軍事智能化領域的競爭將愈發激烈。」溫百華稱。
推動多元運用
人工智能在戰鬥力生成方面擁有廣泛的套用場景。2024年底,美國國防部首席數碼與人工智能辦公室設立「人工智能快速能力小組」。該小組主要任務是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進一步嵌入指揮控制、後勤支持、情報處理等作戰領域。
近年來,世界主要軍事國家高度重視研發智能化武器裝備,新型智能化裝備不斷湧現。2024年5月,美國空軍部長法蘭·肯德爾試駕正在研制的X-62A人工智能戰鬥機。在約1小時的飛行中,該戰機所有動作均由人工智能自主完成。比利時在去年舉行的歐洲防務展上展出一款應用程式,該程式運用人工智能快速辨識影像,可以準確判定目標裝備內容。德國ARX機器人公司研發的系列無人地面載具,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在戰場上自主執行並相互通訊。
提高戰場決策的速度和水平,也是各國人工智能軍事運用的重要方向。美國媒體2024年底披露,以色列國防軍借助人工智能系統,顯著提高加沙走廊軍事行動的決策效率。美軍圍繞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對指揮控制系統進行升級,將「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拓展為「聯盟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希望透過人工智能驅動作戰數據流,增進美軍內部以及美軍與盟軍之間的環通度,實作跨域無縫即時指揮控制,確保在復雜作戰環境中擁有決策優勢。
註重合作聚能
2024年11月,美英澳三國在澳洲傑維斯灣舉行了為期近1個月的「自主戰士」聯合演習。此次演習,三方投入近30種新型無人系統。「未來,美國及其盟友測試自主化、智能化裝備的演習將逐漸增多。」溫百華表示。
2024年12月,ChatGPT開發商、全球人工智能領軍企業OpenAI與美國軍工企業宣布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共同開發服務於國家安全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溫百華表示,美軍工企業加速引入人工智能最新成果,主要是為美軍在智能化軍事革命中搶占先機。
隨著人工智能軍事套用的價值不斷顯現,一些國家註重加強合作,相互借鑒經驗,協同推進技術研發與套用。溫百華介紹,2024年,南韓透過舉辦人工智能軍事運用會議,謀求與部份北約國家建立人工智能技術合作機制;德、法兩國決定共同打造具備人工智能和一系列高新技術的「陸上主戰系統」;英國、美國和加拿大三國國防部同意展開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套用。
人工智能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國際社會應完善治理規則,確保人工智能始終在人類控制之下,反對濫用科技優勢挑動軍備競賽。溫百華指出,一些國家大力推進軍事智能化建設,隨之而來的諸多問題不容忽視。如何在發展軍事科技與維護國際安全之間維持平衡,是各國必須面對的共同課題。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