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對烏克蘭提供了大量的軍援,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
同時,北約也在阻止俄羅斯獲得任何外援,並且對其他國家與俄羅斯的正常交往進行了大量指責。
他們經常指責某些國家向俄羅斯出售軍火,但很多情況下這些指責是沒有依據的。
北韓的導彈不斷地被運抵俄羅斯
自開戰以來,西方媒體一直在流傳俄羅斯彈藥供應不足的訊息,但可惜這一說法一直沒有得到證實,相反,俄軍的彈藥供應似乎有增無減。
隨後,西方媒體開始報道俄羅斯從其他國家獲取軍火,最初是伊朗,然後又是北韓。
2023年,西方媒體開始不斷報道俄羅斯從北韓獲取大量彈藥,聲稱有三百萬發彈藥,還有戰術彈道導彈。
隨著時間推移至2024年,烏克蘭方面開始表示,在戰場殘骸中發現了來自北韓的火星11導彈。
總的來說,從北韓進口的導彈源源不斷地運抵俄羅斯,軍火供應始終未斷。
根據西方媒體的觀點,北韓擁有著相當發達的軍工體系,可以自主制造各種武器裝備。
他們從采礦開始,進行冶金生產各種原材料,再加工成各種零配件,並最終將這些零配件組裝為成品武器裝備。
由於北韓擁有這樣完整的體系,西方對其實施的制裁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西方媒體強調了北韓與俄羅斯之間相當密切的關系,因此認為北韓有能力向俄羅斯提供軍火,其中就包括戰術彈道導彈。
其中一款被提及的導彈是火星-11型戰術彈道導彈,這是一款短程戰術導彈,根據俄羅斯制造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開發的北韓版本。
火星-11導彈射程在100到200公裏之間,具備機動變軌的能力,並且具有較高的打擊精度。
根據西方媒體的報道,俄羅斯正在建立起以火星-11導彈和「伊斯坎德爾」導彈為主的快速反擊火力體系,旨在打擊烏克蘭前線縱深內的目標。
這一體系主要負責摧毀高價值目標,從而削弱烏軍的戰爭能力。
南韓國防部長更進一步表示,俄羅斯可能從北韓購買更先進的導彈,並將其用於烏克蘭戰場,這一情況顯示出了嚴重的事態發展。
西方獲得了北韓導彈的殘骸
烏克蘭早已指責北韓向俄羅斯提供戰術彈道導彈,並與西方合作,將這一指責確鑿化。
據烏克蘭聲稱,一月二日哈爾科夫遭受導彈襲擊後,他們發現的碎片來自北韓火星-11系列彈道導彈,並強調「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該導彈是俄羅斯制造的」。
五月七日,烏克蘭總檢察長安德裏·科斯廷稱,據一份統計,烏方檢查了21枚導彈殘骸後得出結論,大約一半的北韓導彈失去了預定軌跡並在空中爆炸,導致碎片未能被找到。
據烏方稱,自三月份以來,俄軍向烏克蘭發射了約50枚北韓導彈,其中一半在半途爆炸,這是一個相當不妙的訊息。
事實上,媒體報道往往受到特定利益和立場的影響,可能會選擇性地報道和解釋事件。
烏克蘭方面對北韓導彈的指責,確實可能是其試圖轉移視線或制造外部壓力的一種手段。
此外,北韓導彈技術的機密泄露對於西方國家的軍事情報和防禦能力來說可能具有重大影響。
盡管如此,對於這類報道,我們也應該保持一定的謹慎和客觀態度,不應過於輕信單方面的說法,而是需要綜合考量各方的觀點和證據,以做出更為全面和客觀的判斷。
殘骸並不一定能夠提供充分的資訊來揭示導彈的全部技術細節,尤其是如果殘骸損壞嚴重或缺乏關鍵部件。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排除從殘骸中獲得一些有用的資訊的可能性,例如導彈的結構設計、材料組成、制造工藝等方面的一些線索。
這些資訊可能會對軍事情報收集和分析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對於那些試圖了解北韓導彈技術並尋求對抗手段的國家來說。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對北約制式裝備被俄軍繳獲的後果也確實十分擔憂。
如果北約裝備被俄軍獲取,可能會泄露機密技術、戰術和作戰計劃,從而給北約國家的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因此,西方國家通常會采取各種措施來確保其軍事裝備不落入敵手,包括加強保護、提高安全意識和加強情報監控等措施。
俄羅斯軍方認識到:依靠自己勝過依賴他人
現在,烏克蘭和美國官員都在忙於指責俄羅斯使用北韓制造的導彈對烏克蘭進行攻擊,認為這違反了西方制定的反俄法規。
這種指責似乎相當輕率。
引入其他國家的軍火顯示出俄羅斯軍隊最終明白了一點:不必完全依賴自身實力。適度引進外援有助於減輕內部壓力。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大將也清楚地意識到,自力更生勝過依賴他人。
購買北韓導彈只是應對緊急情況的臨時之策,不能寄托所有希望於外部援助。
想要在最終決戰中取得勝利,仍需依靠自身力量。
北韓導彈殘骸的拆解確實帶來了一些麻煩,這使得俄羅斯感到背後發涼,因為他們的一些隱秘被揭露了。
不過,俄羅斯軍隊早已有所準備,他們深知依賴自己勝過依賴他人。
因此,他們正在加強自身戰術導彈的研發和生產。
據俄羅斯國內訊息透露,國防部長紹伊古已經修改了軍工發展計劃,以加快自主研發和生產短程彈道導彈,這無疑是一個及時而明智的舉措。
考慮到俄羅斯近期對大當量航空彈藥的生產加強,對短程彈道導彈進行加固也是順理成章的。
俄羅斯擁有深厚的軍事基礎,再加上整個軍工體系的動員,因此逐步加強整個軍工體系的能力是一種合理的做法。
俄羅斯自主研發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效能相當出色,遠遠超過北韓和伊朗制造的彈道導彈。
盡管產量目前無法滿足需求,但這一問題並非無解。只要再給予一定時間,一切都將迎刃而解。
自開戰以來,俄羅斯的軍工生產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許多裝備的生產能力已經接近實際需求。
戰爭需求是無窮無盡的,因此俄羅斯必須繼續努力。
當前,烏克蘭和西方指責某些國家支持俄羅斯完全是毫無根據的,似乎有一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
北約如今若想在戰爭中取勝,與其紛紛指責,不如著手實際行動,提升軍工生產能力。
俄烏戰爭已演變成一場消耗戰,若不加大軍火生產力度,可能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