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076兩棲攻擊艦迅速下水的事件似乎對西方國家產生了不小的刺激。盡管中國對海軍的發展已經采取了相對其經濟與造船實力而言高度克制的態度,但仍有美國人對中國海軍的規模感到不安,甚至提議西方各國與中國簽訂新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試圖以此限制中國海軍的發展規模與速度。更過分的是,他們竟揚言如果限制不成,就要對中國海軍采取類似偷襲珍珠港式的先發制人打擊行動。
說實話,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可能已經想不起什麽是華盛頓海軍條約了。如果高中歷史學得還不錯的話,應該還能記得一戰結束後的華盛頓會議期間,為了限制戰後美日牽頭進行的海軍軍備競賽,主要海軍強國簽訂了被俗稱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五國海軍軍備條約】。該條約規定了英、美、日、法、意的海軍主戰裝備(戰列艦)噸位比例為5:5:3:1.75:1.75,從而在事實上限制了所有海上列強在接下來十多年內的海軍發展勢頭。然而,與當年海上列強的海軍與工業實力對比相比,如今中國與西方的海軍增量與存量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簽訂新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對西方來說,無異於空手套白狼。
當年一戰結束後能達成五國海軍條約,很大程度上與戰後列強海上實力、綜合國力和地緣野心等因素達成的平衡有關。如今,這種平衡早已被打破。中國已經擁有了超越整個西方的造船和海軍工業實力,同時也擁有對海上貿易路線的強烈保護需要和對應的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海軍發展姿態仍然是高度克制的,與真正的軍備競賽相去甚遠,更與中國的海洋利益規模高度不匹配。相反,美國海軍雖然擁有龐大的戰艦存量,但大部份戰艦已經嚴重老舊,只能等待大修或退役。在這種情況下,所謂限制海軍裝備規模,實際上是單方面要求中國吃虧。對於中國和中國海軍來說,又憑什麽認可這樣的條約呢?
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中方能接受所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2.0版本,那麽西方又能給中國多大的利益來換取中方同意控制海軍發展呢?在條約體系裏,中國也只可能接受當年英國或美國的地位。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海軍還要先把主力艦(如超級航母)的數量或噸位提升到美國的水平呢?另外,如今並不存在海軍主力艦噸位達到美國海軍60%的國家,大概需要把英、法、日、韓等國的海軍力量捆綁到一起才有點可能。而俄羅斯、印度、土耳其等海軍野心也不小的國家又該如何處理呢?可以肯定的是,這種不切實際的設想只是空想而已,沒有實力平衡是根本達不成的。
最後,提議者設想對中國海軍進行先發制人打擊更是無稽之談。他們似乎忽視了中國基於高超聲速武器等形成的強大反介入打擊體系。對於這些不靠譜的腦洞主意,我們還是應該大聲地說:「醒醒吧,時代已經不同了!」